Telegram Web Link
#武肺抗體 #抗病毒抗體 #個個都要抗體 #抗體有乜用 #Fc接受器
抗體作用(完)
抗體依賴型吞噬作用
前文說過在Fc接受器的作用下抗體依賴型細胞型細胞毒性殺滅目標的途徑,這篇文章,也是抗體作用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想說說抗體依賴型吞噬作用是如何殺滅目標病毒的.

和抗體依賴型細胞型細胞毒性類似,抗體依賴型吞噬作用都是依賴抗體的Fc部位,也就是抗體Y字結構的柄,這些吞噬細胞上有Fc接受器,可以和抗體連接並觸發一連串細胞內訊號傳遞,從而將目標吞噬.主要的吞噬細胞都是白血球,包括單核球,巨噬細胞,嗜中細胞和嗜酸細胞.當Fc接受器連結在目標病原體的抗體後,細胞訊號會導致細胞內骨骼的重組,細胞膜會凹陷進去並形成偽足,包裹目標.最終會完全包裹目標並脫離細胞膜,形成一個液泡進入細胞,從而將其吞噬到細胞內.

吞噬目標後的液泡叫做吞噬體,這時並沒有殺滅病原體的功能,一個叫吞噬體成熟化的過程會將其逐漸變成吞噬溶酶體,從而殺死其內部的病原體.

第一步,新生吞噬體會和早期胞內體互動並融合,這個過程中吞噬體的膜會得到一些蛋白質,如運鐵蛋白Rab-5,早期胞內體抗原 EEA-1, 可以酸化吞噬體內部的ATP酶v-ATPase,其中Rab-5和EEA-1可以促進吞噬體的進一步成熟化,而v-ATPase則令吞噬體內部變酸,變得更具殺滅病原體功效,這時被稱為早期吞噬體.

第二步,早期吞噬體上的Rab-5會製造出來的PI(3)P會和晚期胞內體的PI(4)P互動,從而促進兩者的互動融合.PI(4)P也會促進Rab-5活化成Rab-7,Rab-7也能促進晚期胞內體和早期吞噬體的融合.除了PI(4)P,早期吞噬體的胞膜上也從晚期胞內體上得到溶酶體互動蛋白LAMP-1和LAMP-2,LAMP可以促進吞噬體和溶酶體的融合.吞噬體內也得到一些水解蛋白,如組織蛋白酶和水解酶.這時的吞噬體就是晚期吞噬體.而從新生吞噬體到晚期吞噬體的過程中,v-ATPase會一直累積,令其內部不斷變得更酸,pH值大約5.5.

第三步,晚期吞噬體和溶酶體融合.晚期吞噬體上的PI(4)P會變成PI(4,5)P2,促進細胞內骨骼中的肌動蛋白聚合,從而推動晚期吞噬體和溶酶體向細胞內的微管道組織中心移動,在這個過程中晚期吞噬體和溶酶體會融合成吞噬溶酶體.吞噬溶酶體中,大量來自溶酶體的酸性水解酶,可以分解目標病原體,而且pH低至4.5,可以有效活化酸性水解酶,其中還有活性氧產物,可有效破壞細胞結構.

總括而言,吞噬目標後,一般而言這些病毒主要會被吞噬細胞內的吞噬溶酶體消化分解,從而直接殺死目標,但也有一些病毒已經進化出保護措施,可以令它們不被分解.和抗體依賴型細胞型細胞毒性的殺滅途徑相比,抗體依賴型吞噬作用主要在吞噬細胞內殺死病毒,但目標體積必須是吞噬細胞能處理的大小,而抗體依賴型細胞型細胞毒性主要是從旁放出針對物質和誘導目標細胞自毀.

以上就是抗體系列的最後一篇文章,當然這個系列很難將抗體所有作用詳細列明,而只是擷取了其中最主要的一些功能來簡單介紹.
以下是抗體系列的所有文章.
抗體作用(一)抗體本身的作用
https://www.tg-me.com/YLCDC/162
抗體作用(二)和補體系統的聯動
https://www.tg-me.com/YLCDC/165
抗體作用(三)抗體依賴型細胞型細胞毒性
https://www.tg-me.com/YLCDC/168

============
立即 Subscribe 元朗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tg.ylcdc.org
如有疑問可@ http://www.tg-me.com/Thinkaboutthem
#武肺抗體 #抗病毒抗體 #個個都要抗體 #抗體有乜用 #Fc接受器
抗體作用(完)
抗體依賴型吞噬作用
概述:
-抗體引導吞噬病原體,形成新生吞噬體
-成熟第一步:獲得蛋白質和酸化泵
-成熟第二步:獲得水解酶,更多蛋白質和酸化泵
-液泡成熟時:變酸,直接殺死液泡內病原體
全文連結:
https://www.tg-me.com/YLCDC/170
抗體系列全部連結:
抗體作用(一)抗體本身的作用
https://www.tg-me.com/YLCDC/162
抗體作用(二)和補體系統的聯動
https://www.tg-me.com/YLCDC/165
抗體作用(三)抗體依賴型細胞型細胞毒性
https://www.tg-me.com/YLCDC/168
============
立即 Subscribe 元朗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tg.ylcdc.org
如有疑問可@ http://www.tg-me.com/Thinkaboutthem
#L452R #武肺病毒變種 #新聞日日報L452R
武肺特徵性突變L452R
現在新聞中經常聽到的境外輸入武肺個案中,都會有些人身上的病毒是有L452R.那麼甚麼是L452R呢?

武肺病毒作為B類冠狀病毒,病毒最外層有一些突出狀的S蛋白,用來附著在人類細胞上.S蛋白上有一個重要部位叫接受器附著區域RBD,L452R就是發生在RBD上的突變,在排行452位置上的亮氨酸置換成精氨酸.在目前世界流行的各種武肺病毒亞種中,Lota B.1.526, Epsilon B.1.427和B.1.429,Delta B.1.617都帶有這個突變,而印度變種Delta B.1.617如今在世界範圍廣泛感染了很多人,並且不少人將L452R當成印度變種的標誌性特徵,也就是說特地檢驗L452R可以檢驗是否有印度變種進入香港.

在武肺病毒的原始種中,突變前型態應該是L452.L452會和L492形成疏水性互動,而L492會再和F490形成另一個疏水性互動,於是在RBD上會形成一個疏水性區域.但在L452R上,這個疏水性互動會被打破,從而無論在對武肺接受器ACE2的附著性和抗體的互動上都會造成影響.

在和ACE2的附著性中,有不少模擬不同武肺S蛋白變種的研究.這些研究中有的研究了L452R單獨的影響,也有和其他突變一起的時候對ACE2附著性的影響.在這些研究中,由於印度變種Delta的廣泛肆虐,對其S蛋白的模擬研究就顯得更有現實意義.在模擬印度變種RBD的研究中,模擬RBD帶有其標誌性突變E484Q和L452R,和原始種RBD的比較下,模擬Delta的RBD對ACE2有更強的附著性.而在單獨只有L452R的模擬RBD中,也顯示出相較原始種更強的附著性,顯示了L452R的確能從而增強病毒的傳染性.

在和抗體的附著性中,無論是來自康復病人的血清和針對武肺S蛋白的單克隆抗體都被用來中和帶有L452R的變種,而這些帶有L452R的變種,包括Epsilon B.1.427和B.1.429,Delta B.1.617,都表現出能降低中和作用,也就是說表現出對抗體的抗性.而在針對一些抗體和L452R的互動的研究中發現,L452可用以和抗體產生疏水性互動,而L452R則破壞了這些互動並減少抗體對病毒的附著性.

而除了對抗體的抗性,L452R也表現出對細胞介導免疫反應的抗性.在細胞介導免疫反應中,人類白細胞抗原HLA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結構,用以將抗原片段表達給T淋巴細胞,從而啟動激活細胞介導免疫反應,而這個免疫反應的其中一項指標就是細胞因子的製造和分泌.而L452R位於其中一條重要的抗原片段上,可以降低HLA對這條抗原片段的親和力,令HLA較難將其表現給針對這條抗原的T淋巴細胞.研究發現,有L452R的抗原片段對這些T淋巴細胞的激活性明顯降低,而且某些細胞因子的量也顯著降低.

因此,總結而言,L452R不僅提高了武肺病毒的傳染性,更增加了其免疫抗性,是一個有利武肺生存和危害我們生存的突變.
============

立即 Subscribe 元朗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tg.ylcdc.org
如有疑問可@ http://www.tg-me.com/Thinkaboutthem
#Delta武肺 #免疫抗性
雖然許教授的言論經常令小編嘖嘖稱奇,但這次也不得不說他的確在說人話。
Delta變種亦即是印度變種b.1.617譜系的武肺病毒,其中的關鍵變種E484Q和L452R為病毒帶來免疫抗性,小編在前文也曾解釋過。
https://www.tg-me.com/YLCDC/150
實在是令人感歎印度養蠱能力的強大啊…
#哥倫比亞種 #又有新武肺流行 #B.1.621 #Kappa #傳得更快 #免疫抗性
哥倫比亞種 B.1.621
哥倫比亞種 B.1.621是源自哥倫比亞的武肺病毒變種,是三種Kappa病毒變種的其中一種,此前已經造成了不少的感染.如比利時的老人院就有這個病毒的爆發,如今已經入侵了至少26個國家.小編接下來會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變種的特點.

由於發生在S蛋白的突變會影響到免疫抗性和傳染性,因此目前大多文獻都聚焦在B.1.621在S蛋白上的突變.而在S蛋白上,有四個突變是在N端,包括胺基酸置換T95I, Y144T, Y145S和在 位置146額外插入的N胺基酸.在接受器連接區域RBD發生的突變,由於可能直接影響和人類接受器ACE2的連結因此更受關注,包括 R346K, E484K,N501Y和目前大部分流行病毒株都有的D614G.還有一個受關注的突變是P681H,位於S蛋白中S1和S2之間裂解點.在這些突變中,目前較受文獻關注的關鍵突變是R346K, E484K,N501Y和P681H.

以上大部分突變其實並不陌生,在很多流行的病毒株中都有發現.如N501Y和P681H,是英國變種B.1.1.7,又稱Alpha變種,的特徵突變.在前文有詳細介紹過,N501Y可以減少S蛋白的501位置對ACE2熱點353的吸引力,令S蛋白的RBD和ACE2之間的3D結構輕微改變,令它們能以更強的氫鍵連結.P681H則可以令S1和S2之間的裂解點更契合人體蛋白酶,這個裂解的步驟被稱為啟動步驟,是病毒入侵人體的第一步驟.(英國變種前文https://www.tg-me.com/YLCDC/116)

E484K也在不同的病毒株上有發現,如南非變種Beta和巴西變種Gamma,都帶有E484K.E484K在本中心前文都有介紹過,突變後能形成新的環狀立體結構,向ACE2提供新的附著點,並產生更多電極吸引力,和ACE2的連結更緊密.E484K也會破壞原本K484和不同抗體之間的鹽橋和氫鍵,因此可以減少抗武肺抗體對S蛋白的作用,為病毒提供對抗體的免疫抗性.(E484K前文https://www.tg-me.com/YLCDC/139)

R346K則是一個能提供免疫抗性的突變.RBD在啟動步驟後就會從關閉狀態變成開啟狀態,由於抗體可以針對整個S蛋白的不同狀態產生,有些抗體可以辨認S蛋白RBD的關閉狀態,有些可以辨認其開啟狀態,有些被稱為第三類抗體的辨認部位則是RBD上的非ACE2接觸部位,這些部位就包括了R346.R346K就可以提供針對第三類抗體的免疫抗性.由於這些抗體可以在R346形成氫鍵連結和π-陽離子吸引力,R346K破壞了它們的氫鍵和吸引力,從而減少電極吸引力,降低抗體附著力.

以上就是哥倫比亞變種B.1.621,又稱Kappa.相比起原始武肺,不但有更強的感染力,更有更強的免疫抗性.
===========================================
立即 Subscribe 元朗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tg.ylcdc.org
如有疑問可@ http://www.tg-me.com/Thinkaboutthem
#疫苗失效 #變種病毒
為甚麼打過疫苗但確診?
如果大家有看過小編的文章,其中不少文章提到過一個概念,也就是抗體量越低,對病毒的抵抗性越弱.而在注射完疫苗後,雖然抗體量會在一個月內達到頂峰,但隨即都會開始不斷下降.隨著時間流逝,會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而變種病毒,舉例說現在最流行的Delta,其實經過不斷的進化,已經累積了很多胺基酸變化.這些變化有些能抵抗抗體.這裡並不是說這些變化是特定能降低免疫系統反應,而是我們打過的疫苗都是針對原始種的,因此激發的免疫反應也是針對原始種的.當胺基酸變化發生在一些和免疫反應非常密切的胺基酸上時,免疫反應就可能變弱.

在小編的不少文章中,也有提過變種病毒相比原始種,並不是不會被免疫反應對抗,而是需要更高濃度的抗體才能對抗.因此世界範圍內疫苗開始逐漸對變種病毒失效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當打完疫苗後,抗體達到高峰後開始下降,而變種病毒卻不斷累積可以對抗原始種抗體的突變,時間長了,此起彼落下,打過疫苗的人也開始感染變種病毒了.

因此,解決方法有兩個,一個就是開發針對變種病毒的疫苗,另一個就是增加體內抗體量,也就是現時開始有不同政府提倡的第三發加強針.
============

立即 Subscribe 元朗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tg.ylcdc.org
如有疑問可@ http://www.tg-me.com/Thinkaboutthem
#溝針 #復必泰溝科興
小編之前都有寫過一篇關於溝針的文章,理論上先打核酸針再打滅活針,(也就是先打復必泰再打科興)抗體會更高,免疫力會更好,甚至連港大教授也預計抗體量會更高.(前文 https://www.tg-me.com/YLCDC/137)
但萬萬沒想到啊,在本地的研究中,居然出現了逆理論的現象。溝針後,引用教授的說法“科興免疫反應不大”,因此溝針後對D614G變種的保護力相若,對變種病毒alpha的中和抗體量反而更低。
不得不感歎,理論再精密,學者再專業,用了質量欠佳的研究材料,得出來的實際效果也未必能貼近理論啊。
#變種mu #哥倫比亞變種 #免疫逃脫特性
最近小編驚覺WHO新命名了一個武肺病毒變種mu,描述其有機會逃脫疫苗產生的免疫能力.接下來小編會簡單介紹一下其本質.

事實上,雖然這是一個新命名的武肺病毒,但其本質是B.1.621,是源自哥倫比亞的武肺變種,小編早前已經寫過文章介紹過.只是WHO最近才為它改新名為mu.(介紹哥倫比亞變種的前文 https://www.tg-me.com/YLCDC/175)

前文中,小編介紹過mu在S蛋白上的突變,除了非常流行的D614G,還有R346K, E484K,N501Y和P681H.其中E484K,P681H和N501Y可以令mu有比原始種武肺更強的傳播力,而E484K和R346K則令其對目前主流疫苗可以有更強的免疫抗性.

這個變種也被更詳細的描述了其S蛋白上的突變,除了上述小編在文獻中查到的突變,還有一個突變K417N被描述出來.而這個突變被認為可以為mu帶來進一步的免疫抗性.K417N事實上也並不是一個陌生的突變,在名為Beta的南非變種B.1.351中也有這個突變,小編在介紹南非變種的前文中也曾介紹過.(https://www.tg-me.com/YLCDC/142)

根據文獻,K417被包括在第一類抗體和第二類抗體的辨認範圍內,K417N這個突變對第一類抗體的影響更大,而E484K則對第二類抗體的影響更大.同時具有K417N和E484K可以有效提高病毒對多克隆抗體的抗性,而這也是mu免疫抗性的來源之一.

這個突變目前的影響還在持續觀察中.由於其免疫逃脫特型,小編也非常看重其影響.
=================================================
立即 Subscribe 元朗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tg.ylcdc.org
如有疑問可@ http://www.tg-me.com/Thinkaboutthem
其實小編一直都不甚認同冷鏈傳播這一途徑,因為病毒感染人體需要一定的病毒量,冷鏈上即使有病毒,要傳播也太難了
因此當一個地區聲稱已很少見感染者,甚至已清零,而又對國際航運的出入境嚴格管制時,再出現新感染者其實很吊詭…
其實反而好奇,這時從澳門回港的人多嗎?我記得香港去澳門要隔離吧?這次的措施有甚麼普遍的影響嗎?
很明顯小編支持疫苗的推廣,也認為為大眾普羅疫苗知識和推動接種更符合人道精神。
但如果認為這就佔據道德高地,封鎖相反意見的表達窗口,這只會借“為他人好”這一理由變成道德塔利班而已。
在行為上和被厭惡的某些政治人物和某些當權者沒有任何分別。
#武漢肺炎 #武肺特效藥 #Molnupiravir
武肺口服藥 Molnupiravir 的機制
Molnupiravir是美國藥廠默沙東研發並推出的對抗武肺病毒的口服藥,據報可將入院和死亡數字減半.那麼這個藥是怎麼做到的呢?

Molnupiravir針對的是武肺病毒的核酸複製機制.它是抗病毒藥 β-D-N4-hydroxycytidine簡稱NHC的前身,在服用後,會在血液中分解成NHC,然後被運送到身體組織內.在組織內會被磷激酶轉化成NHC-5’-triphosphate. (下文通稱MTP).MTP會和正常的核苷酸(NTP)競爭核糖核酸依賴型核糖核酸聚合酶(RdRP).正常情況下,在武肺病毒複製其RNA基因組時,RdRP會以武肺病毒RNA基因組為模板,用NTP(包括ATP,UTP,GTP,CTP)為原料,先聚合成互補的負單鏈RNA,然後以負單鏈為模板聚合成正單鏈RNA,用以製造病毒蛋白質或聚合成RNA基因組.但MTP會和正常NTP競爭RdRP,然後引入基因突變.

在組織中,由於MTP的結構也符合RdRP的活性結構,令MTP會和NTP競爭,並在聚合時頻繁地代替其中的CTP或UTP,令互補的負單鏈產生錯誤.無論用正單鏈為模板製造負單鏈,或用負單鏈製造正單鏈,正常情況下C會和G配對,U會和A配對.但當M代替C和U時,可能會和G或A配對,因此當M代替了C後,就可能會配對A而不是G,M代替U後,可能配對G而不是A.這樣就會引入錯誤.更何況當製造正單鏈時,M可能也會代替正單鏈的NTP,這樣就會引入更多的錯誤.雖然RNA聚合酶有矯正功能,但嵌入的M和M引致的錯誤並不會被察覺和糾正.因此在武肺病毒不斷複製時,會引入越來越多的錯誤,到最後,和原本的病毒基因組對比,新的病毒基因組中會出現大量G變成A或C變成U.當病毒基因組的突變聚積過多,便無法形成完整並具有功能性的病毒.

以上就是Molnupiravir的殺毒機制,還望疫情儘早過去.
===============================================
立即 Subscribe 元朗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tg.ylcdc.org
如有疑問可@ http://www.tg-me.com/Thinkaboutthem
#武肺疫苗 #外國人打完疫苗確診
小編今天發現有一個外國船員打完眾愛可維武肺疫苗但確診了。
事實上,打完針幾個月後保護性就會大幅降低,而且視乎疫苗效力,保護性本身也會有很大分別。
而眾愛可維是國藥集團的 國產 滅活 疫苗。因此,嗯。
2024/06/30 23:42:33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