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来南大上本学期最后一次影视剧写作课,早餐前大致罗列出结课要强调的点(共24条):
1,创意:野路子才是正路子,所谓的正路子其实是死路子。
2,剧作三观:人设是价值观,结构是世界观,故事是人生观。
3,主题悖论:不要把主题做成铁板一块,主题最好既足够强悍,同时又兼容翻面和自我解构的可能。比如主题是“正义最终战胜邪恶”,主题悖论可能体现在:正义赢在明处,输在暗处;正义赢在短时,输在长时;正义赢在有形,输在无形。以及:正义和邪恶究竟由谁来定义?不同情境下是否会互相换位?正义用的是跟邪恶一样的手段战胜邪恶,那本质上究竟是正义的胜利还是邪恶的胜利?“主题悖论”更贴近更高意义的真实。
4,处理现实题材要超脱现实,处理非现实题材要贴近现实。写的是太虚幻境,但无处不是现实的投影;写的是身边现实,却指向一个遥不可及的世界。
5,一般的戏仅仅触动观众的意识,好的戏必定触动观众的潜意识。
6,越安全的戏越无聊,有时候审查的红线在哪里,戏的看点就在哪里。难的是贴着线走但不踩线过线。
7,雅到极致不风流,写作者要有适度的低级趣味,但非恶趣味。
8,完全政治正确的写作者是糟糕的写作者。
9,生活剧当情节剧来写,情节剧当人物剧来写。
10,人物小传不是优点的表扬稿,而是缺点的辩护词。不妨把正一号当作你的仇家对头来写,把反一号当作你的至爱亲朋来写。
11,故事有故事壳和故事核两层面,戏要做在壳上,不要做在核上,最后再破壳亮核。
12,决定台词高下优劣的不是台词本身,而是台词背后的潜台词。
13,和打动人心相比,一切写作技法都是次要的。
增补部分:
14,合格的核心创意一定能用一句话精准概括,商业片如此,文艺片也如此。
15,创意最大的敌人是惯性思维。惯性思维强大到连多数时候的逆向思维都是变相的惯性思维。
16,所有作品的结构,本质上都来源于对现实物象或文化范型的模拟。
17,在现实中存在,不代表在戏剧上成立。对批评意见最无力的反驳,就是辩称完全是按真事写的。
18,“强情节”再强,也不能淹没人物情感。
19,人物小传:让人物围绕中心事件活起来,故事大纲:让人物围绕主任务动起来。
20,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剧作规律:先给人物关系或人物与处境的关系打上看似解不开的“死结”,剧情即是一步步解开这一“死结”的过程呈现。
21,题材:所谓的时代最强音,并不比一个小人物的一声叹息更有分量。
22,造化弄人,专挑命门。塑造人物的起点,就是找准命门(最大软肋),或加以恶作剧戏耍(喜剧),或施以毁灭性打击(正剧或悲剧)。
23,影视生产拿盖房作比:人物小传和故事大纲是地基,剧本是设计图,拍摄是施工,后期制作是装修,审查是验收,宣发是营销,公映即上市。怕的是地基不稳,设计不佳,施工仓促,装修简陋,验收不过,营销不力,上市遇冷,每一步都有不可挽回的失败风险。
24,都说今天的现实远远超越了作家的想象力,但这对好作家来说并不是件坏事。 作家并非只靠想象力来写作,写作也并非只是描摹现实。
【网评】人设是价值观,结构是世界观,故事是人生观。👍 source
1,创意:野路子才是正路子,所谓的正路子其实是死路子。
2,剧作三观:人设是价值观,结构是世界观,故事是人生观。
3,主题悖论:不要把主题做成铁板一块,主题最好既足够强悍,同时又兼容翻面和自我解构的可能。比如主题是“正义最终战胜邪恶”,主题悖论可能体现在:正义赢在明处,输在暗处;正义赢在短时,输在长时;正义赢在有形,输在无形。以及:正义和邪恶究竟由谁来定义?不同情境下是否会互相换位?正义用的是跟邪恶一样的手段战胜邪恶,那本质上究竟是正义的胜利还是邪恶的胜利?“主题悖论”更贴近更高意义的真实。
4,处理现实题材要超脱现实,处理非现实题材要贴近现实。写的是太虚幻境,但无处不是现实的投影;写的是身边现实,却指向一个遥不可及的世界。
5,一般的戏仅仅触动观众的意识,好的戏必定触动观众的潜意识。
6,越安全的戏越无聊,有时候审查的红线在哪里,戏的看点就在哪里。难的是贴着线走但不踩线过线。
7,雅到极致不风流,写作者要有适度的低级趣味,但非恶趣味。
8,完全政治正确的写作者是糟糕的写作者。
9,生活剧当情节剧来写,情节剧当人物剧来写。
10,人物小传不是优点的表扬稿,而是缺点的辩护词。不妨把正一号当作你的仇家对头来写,把反一号当作你的至爱亲朋来写。
11,故事有故事壳和故事核两层面,戏要做在壳上,不要做在核上,最后再破壳亮核。
12,决定台词高下优劣的不是台词本身,而是台词背后的潜台词。
13,和打动人心相比,一切写作技法都是次要的。
增补部分:
14,合格的核心创意一定能用一句话精准概括,商业片如此,文艺片也如此。
15,创意最大的敌人是惯性思维。惯性思维强大到连多数时候的逆向思维都是变相的惯性思维。
16,所有作品的结构,本质上都来源于对现实物象或文化范型的模拟。
17,在现实中存在,不代表在戏剧上成立。对批评意见最无力的反驳,就是辩称完全是按真事写的。
18,“强情节”再强,也不能淹没人物情感。
19,人物小传:让人物围绕中心事件活起来,故事大纲:让人物围绕主任务动起来。
20,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剧作规律:先给人物关系或人物与处境的关系打上看似解不开的“死结”,剧情即是一步步解开这一“死结”的过程呈现。
21,题材:所谓的时代最强音,并不比一个小人物的一声叹息更有分量。
22,造化弄人,专挑命门。塑造人物的起点,就是找准命门(最大软肋),或加以恶作剧戏耍(喜剧),或施以毁灭性打击(正剧或悲剧)。
23,影视生产拿盖房作比:人物小传和故事大纲是地基,剧本是设计图,拍摄是施工,后期制作是装修,审查是验收,宣发是营销,公映即上市。怕的是地基不稳,设计不佳,施工仓促,装修简陋,验收不过,营销不力,上市遇冷,每一步都有不可挽回的失败风险。
24,都说今天的现实远远超越了作家的想象力,但这对好作家来说并不是件坏事。 作家并非只靠想象力来写作,写作也并非只是描摹现实。
【网评】人设是价值观,结构是世界观,故事是人生观。👍 source
Forwarded from 微博精选
玉娘与树精。
渔阳一个姓宋的女子,名叫玉娘,她家的庭院里有一棵大槐树,是她曾祖父当年亲手种下的,至今仍枝繁叶茂,有两人合抱那么粗。
宋女小时候时常能见到一个小孩子,年纪和她差不多大,身穿绿衣,披散着头发,主动来找她玩。这孩子举止温柔恭敬,言语和柔温顺,宋女很喜欢他,每当要分别时,都会很是依依不舍。而别人却都看不见这孩子,有一次把宋女独自关在房间里,便只能见到她冲着窗户在自言自语。她父亲大为忧虑,怀疑女儿是被妖怪缠上了,于是请来了巫师作法,后来这孩子果然便没再来过。又过了几年,宋女父亲要盖房子,认为槐树可以当做木材,于是便把树给砍掉了,宋女逐渐长大,小时候的事也都已经忘记了,十九岁那年,嫁给了李家的儿子。
过了几十年,宋女已经老了,丈夫也早已去世,她有两个女儿,也都出嫁了。一天,宋女早上起来干活,忽然听见有人敲门,打开门,便见外面有一个乞丐,穿着脏衣服,头发也非常乱,身体也很瘦弱憔悴,正举着一个瓢朝她要吃的。宋女道:“我也还没做饭,你等一等好吗?”乞丐道:“能有吃的就好,怎敢不答应。”宋女便回去做饭了。过了阵子,宋女端着粥出来,倒进了乞丐的瓢里,转身刚要回去,乞丐忽然说道:“玉娘如今还是这样善良呀!”宋女大惊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乞丐连忙道:“偶然叫错了,您别怪罪。”说完就离开了。宋女愕然良久,不知那乞丐是什么意思。
过了十来天,宋女忽然旧疾复发,从早到晚都疼得厉害。这样过了好几天,到了夜里,宋女累得受不了,才勉强能够睡上一会儿。梦里,她梦见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家里,房屋还像从前一样,可当初的家人却都已经不在了,顿时触景生情,伤感起来。当她走到树下时,忽然见到之前的乞丐也在那里,不禁疑惑地问说:“你怎么会在这里?”乞丐道:“之前本就怀疑您是玉娘,但又担心只是同名而已,如今能在这里相遇,才确定没有认错。”
宋女问:“你到底是什么人?”乞丐沮丧地说:“您忘了从前那个穿绿衣服的孩子了吗?”宋女瞪大了眼睛呆立许久,才说道:“我以为这不过是小时候做的梦,原来真有这个人吗?!”乞丐哭泣道:“我乃是槐树之精,那时才刚懂得变化,很喜欢变成人的模样,所以整天都来找您一起玩。后来您父亲对此大为惊怪,便请来巫师用法术禁止我,我便不敢再出来了。后来槐树被你父亲砍倒了,我从此失去了依托,流离不定,身体得了重病,身形如同厉鬼,虽然幸运地苟活至今,但却也因为失去了赖以为生的槐树,每天都忍饥挨饿,只得靠乞讨活着。”
宋女听了也哭道:“您遭受了这样的大难,而我竟一无所知,实在辜负了朋友太多!”槐精道:“这都是从前的事了,何必再去在意?但之前我看您似乎有要生病的迹象,不知是不是我看错了?”宋女于是讲起自己生病的痛楚。槐精道:“不用太过担心,我可以消除您的病痛。”说完握住了她的手,一言不发,不多时,便忽然消失不见,宋女也醒了过来,而她的病也果然痊愈了。
在这以后,宋女每天都会带上好吃的到路边等候,希望能够再见到槐精,过了一个月,才终于又遇见了他。宋女大喜,便把带的东西都送给了他,并说:“没想到您还精通医术,让我这多年的顽疾一下子就都好了。”槐精笑道:“我实在不懂得医术,您的病能痊愈,不是我治得好,是从您身上转移到了我身上而已。”宋女闻言大骇,道:“您何苦要这样!”槐精道:“我一直以来都厄运缠身,遭受的病痛无法用言语形容,大概已经到了极点,又岂能还比这更痛呢?即使多了您这点病,也算不了什么,对我来说这只是像皮肤发痒的一样的小毛病而已,代替您承受正合适呀。”宋女于是抱住他大哭起来。
过了一会儿,宋女忽然感觉有风吹进怀里,一睁眼,便发现槐精已经不见了,后来也再没有遇见过。——《废眠谈怪录》
原文:
渔阳宋氏女,名玉娘,所居庭中有一大槐,其曾祖昔年手植者也,今犹峻茂,大可合抱,枝叶扶疏,垂荫如屋。宋女幼时常见一童子,年相仿佛,绿衣披发,来就己戏,仪止温恭,言笑晏晏,宋女悦之,每将分别,辄恋恋久之。而他人皆无所睹,尝置之空室,则唯见宋女对窗独语焉。其父忧惧,疑女为鬼物所祟,乃召巫禳之,后童子果不复至,又数年,宋父欲有所营缮,以树中为材,遂伐去之,宋女渐长,幼时之事亦尽忘矣,年十九,嫁于李姓子。
经数十年,宋女已老,夫久亡,有二女,亦皆嫁矣。尝晨起操作,闻有叩门者,启视之,乃一丐者,污衣蓬首,形容尪悴,持瓢以乞食焉。宋女曰:“吾尚未炊爨,少待可乎?”其人曰:“得食为幸,何敢拒命。”宋女乃入,移时持粥而出,注丐瓢中。宋女返身将去,丐忽曰:“玉娘淑善之性,今犹尔哉!”宋女惊曰:“尔何知我名也?”丐遽曰:“言偶误耳,幸无相罪。”言讫遂去,宋女愕然久之,莫知所以。
旬余,宋女旧疾忽动,自夕达旦,呼痛无已。如是数日,至夜,宋女疲极,始得暂寐。忽梦至旧庐,屋舍如故,而人已无存,周视庭户,怆然伤怀。及行至树下,乃见彼丐者在焉,宋女惑曰:“尔何为在此?”丐者曰:“先固疑卿为玉娘,又恐但同名者焉,今者相遇此间,乃知不误。”宋女曰:“尔竟是何人?”丐者嗒然曰:“卿忘昔之绿衣子乎?”宋女愕眙移时,乃曰:“吾以此但幼时幻梦耳,乃真有其人邪?”丐者泫然曰:“吾本槐树之精焉,其时初解幻化,颇乐为人,故终日逐卿相与遨戏。后卿父大以为怪,召巫咒禁之,吾始不敢出。后更为尔父伐去,遂失所托,流离无定,身被恶疾,形如厉鬼,苟存至今,幸而未死,然以失所依附,长苦饥馁,唯乞食以活焉。”宋女亦泣曰:“君罹此祸难,吾竟不知,负故友何甚!”槐精曰:“此皆昔时陈迹矣,何须复论?然向观卿似有病气,未知审乎?”宋女曰然,因道其疾痛之状,槐精曰:“勿为过忧,此苦吾可解也。”于是揽执其手,默尔无言,亡何,忽奄然不见,宋女亦寤,而其疾果愈矣。
是后宋女每携甘旨候于道旁,以期复见槐精,逾月而始遇其人。宋女大喜,遂以所持物尽赠之,复曰:“不意君亦精于医哉!使吾积年宿疾,一朝顿失。”槐精笑曰:“吾诚不解医。卿疾得愈者,非吾为治之功,乃自卿身移于吾身耳。”宋女骇曰:“君何为自苦乃尔!”槐精曰:“我厄日久矣,身所遭苦,言不能喻,盖已极矣,岂复能加于是哉?多卿此疾,亦未为难,于吾但如疥癣之忧耳,代卿受之,斯其宜矣。”宋女乃抱之而泣,有顷,忽觉风入怀中,视之,则槐精已失所在,后亦终不复遇。 source
渔阳一个姓宋的女子,名叫玉娘,她家的庭院里有一棵大槐树,是她曾祖父当年亲手种下的,至今仍枝繁叶茂,有两人合抱那么粗。
宋女小时候时常能见到一个小孩子,年纪和她差不多大,身穿绿衣,披散着头发,主动来找她玩。这孩子举止温柔恭敬,言语和柔温顺,宋女很喜欢他,每当要分别时,都会很是依依不舍。而别人却都看不见这孩子,有一次把宋女独自关在房间里,便只能见到她冲着窗户在自言自语。她父亲大为忧虑,怀疑女儿是被妖怪缠上了,于是请来了巫师作法,后来这孩子果然便没再来过。又过了几年,宋女父亲要盖房子,认为槐树可以当做木材,于是便把树给砍掉了,宋女逐渐长大,小时候的事也都已经忘记了,十九岁那年,嫁给了李家的儿子。
过了几十年,宋女已经老了,丈夫也早已去世,她有两个女儿,也都出嫁了。一天,宋女早上起来干活,忽然听见有人敲门,打开门,便见外面有一个乞丐,穿着脏衣服,头发也非常乱,身体也很瘦弱憔悴,正举着一个瓢朝她要吃的。宋女道:“我也还没做饭,你等一等好吗?”乞丐道:“能有吃的就好,怎敢不答应。”宋女便回去做饭了。过了阵子,宋女端着粥出来,倒进了乞丐的瓢里,转身刚要回去,乞丐忽然说道:“玉娘如今还是这样善良呀!”宋女大惊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乞丐连忙道:“偶然叫错了,您别怪罪。”说完就离开了。宋女愕然良久,不知那乞丐是什么意思。
过了十来天,宋女忽然旧疾复发,从早到晚都疼得厉害。这样过了好几天,到了夜里,宋女累得受不了,才勉强能够睡上一会儿。梦里,她梦见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家里,房屋还像从前一样,可当初的家人却都已经不在了,顿时触景生情,伤感起来。当她走到树下时,忽然见到之前的乞丐也在那里,不禁疑惑地问说:“你怎么会在这里?”乞丐道:“之前本就怀疑您是玉娘,但又担心只是同名而已,如今能在这里相遇,才确定没有认错。”
宋女问:“你到底是什么人?”乞丐沮丧地说:“您忘了从前那个穿绿衣服的孩子了吗?”宋女瞪大了眼睛呆立许久,才说道:“我以为这不过是小时候做的梦,原来真有这个人吗?!”乞丐哭泣道:“我乃是槐树之精,那时才刚懂得变化,很喜欢变成人的模样,所以整天都来找您一起玩。后来您父亲对此大为惊怪,便请来巫师用法术禁止我,我便不敢再出来了。后来槐树被你父亲砍倒了,我从此失去了依托,流离不定,身体得了重病,身形如同厉鬼,虽然幸运地苟活至今,但却也因为失去了赖以为生的槐树,每天都忍饥挨饿,只得靠乞讨活着。”
宋女听了也哭道:“您遭受了这样的大难,而我竟一无所知,实在辜负了朋友太多!”槐精道:“这都是从前的事了,何必再去在意?但之前我看您似乎有要生病的迹象,不知是不是我看错了?”宋女于是讲起自己生病的痛楚。槐精道:“不用太过担心,我可以消除您的病痛。”说完握住了她的手,一言不发,不多时,便忽然消失不见,宋女也醒了过来,而她的病也果然痊愈了。
在这以后,宋女每天都会带上好吃的到路边等候,希望能够再见到槐精,过了一个月,才终于又遇见了他。宋女大喜,便把带的东西都送给了他,并说:“没想到您还精通医术,让我这多年的顽疾一下子就都好了。”槐精笑道:“我实在不懂得医术,您的病能痊愈,不是我治得好,是从您身上转移到了我身上而已。”宋女闻言大骇,道:“您何苦要这样!”槐精道:“我一直以来都厄运缠身,遭受的病痛无法用言语形容,大概已经到了极点,又岂能还比这更痛呢?即使多了您这点病,也算不了什么,对我来说这只是像皮肤发痒的一样的小毛病而已,代替您承受正合适呀。”宋女于是抱住他大哭起来。
过了一会儿,宋女忽然感觉有风吹进怀里,一睁眼,便发现槐精已经不见了,后来也再没有遇见过。——《废眠谈怪录》
原文:
渔阳宋氏女,名玉娘,所居庭中有一大槐,其曾祖昔年手植者也,今犹峻茂,大可合抱,枝叶扶疏,垂荫如屋。宋女幼时常见一童子,年相仿佛,绿衣披发,来就己戏,仪止温恭,言笑晏晏,宋女悦之,每将分别,辄恋恋久之。而他人皆无所睹,尝置之空室,则唯见宋女对窗独语焉。其父忧惧,疑女为鬼物所祟,乃召巫禳之,后童子果不复至,又数年,宋父欲有所营缮,以树中为材,遂伐去之,宋女渐长,幼时之事亦尽忘矣,年十九,嫁于李姓子。
经数十年,宋女已老,夫久亡,有二女,亦皆嫁矣。尝晨起操作,闻有叩门者,启视之,乃一丐者,污衣蓬首,形容尪悴,持瓢以乞食焉。宋女曰:“吾尚未炊爨,少待可乎?”其人曰:“得食为幸,何敢拒命。”宋女乃入,移时持粥而出,注丐瓢中。宋女返身将去,丐忽曰:“玉娘淑善之性,今犹尔哉!”宋女惊曰:“尔何知我名也?”丐遽曰:“言偶误耳,幸无相罪。”言讫遂去,宋女愕然久之,莫知所以。
旬余,宋女旧疾忽动,自夕达旦,呼痛无已。如是数日,至夜,宋女疲极,始得暂寐。忽梦至旧庐,屋舍如故,而人已无存,周视庭户,怆然伤怀。及行至树下,乃见彼丐者在焉,宋女惑曰:“尔何为在此?”丐者曰:“先固疑卿为玉娘,又恐但同名者焉,今者相遇此间,乃知不误。”宋女曰:“尔竟是何人?”丐者嗒然曰:“卿忘昔之绿衣子乎?”宋女愕眙移时,乃曰:“吾以此但幼时幻梦耳,乃真有其人邪?”丐者泫然曰:“吾本槐树之精焉,其时初解幻化,颇乐为人,故终日逐卿相与遨戏。后卿父大以为怪,召巫咒禁之,吾始不敢出。后更为尔父伐去,遂失所托,流离无定,身被恶疾,形如厉鬼,苟存至今,幸而未死,然以失所依附,长苦饥馁,唯乞食以活焉。”宋女亦泣曰:“君罹此祸难,吾竟不知,负故友何甚!”槐精曰:“此皆昔时陈迹矣,何须复论?然向观卿似有病气,未知审乎?”宋女曰然,因道其疾痛之状,槐精曰:“勿为过忧,此苦吾可解也。”于是揽执其手,默尔无言,亡何,忽奄然不见,宋女亦寤,而其疾果愈矣。
是后宋女每携甘旨候于道旁,以期复见槐精,逾月而始遇其人。宋女大喜,遂以所持物尽赠之,复曰:“不意君亦精于医哉!使吾积年宿疾,一朝顿失。”槐精笑曰:“吾诚不解医。卿疾得愈者,非吾为治之功,乃自卿身移于吾身耳。”宋女骇曰:“君何为自苦乃尔!”槐精曰:“我厄日久矣,身所遭苦,言不能喻,盖已极矣,岂复能加于是哉?多卿此疾,亦未为难,于吾但如疥癣之忧耳,代卿受之,斯其宜矣。”宋女乃抱之而泣,有顷,忽觉风入怀中,视之,则槐精已失所在,后亦终不复遇。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如果你感觉你创作出的故事太过平淡,那可能是你的故事缺少以下五个元素:
❶ 重要性:如果你笔下的人物没能做到TA想做的事情,会发生什么?没做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吗?
❷ 主题性:你的故事有没有一个贯穿全文的观念主题或者感情主题?故事中的冲突、矛盾、和斗争的走向,是否展现了你心中的那个主题?
❸ 紧迫性:你笔下的人物必须在多少时间之内完成那件TA想做的事情?有没有多种因素影响着这个时限?
❹ 驱动力:是什么让你笔下的人物义无反顾地去做那件TA想做的事情?TA是否能根据自己的观念做出自己的选择,还是被外界因素步步紧逼一次次做下无可奈何的选择?换一个不同的人物放到那种情形去,同样的剧情还是会照旧发生吗?另外,你笔下所有的人物都有TA们合情合理的做事动机吗?
❺ 连贯性:你是否有埋下伏笔?你笔下的人物的选择,有没有带来TA当时没有预见到的后果?TA们之前拿到的信息和线索,在之后的剧情里有没有起到作用?从头到尾,有没有环环相扣?你笔下的人物是否在故事过程中,渐渐对其它人物产生了越来越深的了解? source
❶ 重要性:如果你笔下的人物没能做到TA想做的事情,会发生什么?没做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吗?
❷ 主题性:你的故事有没有一个贯穿全文的观念主题或者感情主题?故事中的冲突、矛盾、和斗争的走向,是否展现了你心中的那个主题?
❸ 紧迫性:你笔下的人物必须在多少时间之内完成那件TA想做的事情?有没有多种因素影响着这个时限?
❹ 驱动力:是什么让你笔下的人物义无反顾地去做那件TA想做的事情?TA是否能根据自己的观念做出自己的选择,还是被外界因素步步紧逼一次次做下无可奈何的选择?换一个不同的人物放到那种情形去,同样的剧情还是会照旧发生吗?另外,你笔下所有的人物都有TA们合情合理的做事动机吗?
❺ 连贯性:你是否有埋下伏笔?你笔下的人物的选择,有没有带来TA当时没有预见到的后果?TA们之前拿到的信息和线索,在之后的剧情里有没有起到作用?从头到尾,有没有环环相扣?你笔下的人物是否在故事过程中,渐渐对其它人物产生了越来越深的了解?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就在我很多年都没有写诗,而且自认为已经失去天赋无法再提笔,只能靠借鉴别人的想法写点陈词滥调的时候...
一位高中老师的声音从我耳边响起了。这是我11年级时候的新闻课老师,也是我12年级时候的写作课老师。这位老师可能想过我会有现在这样的时刻,因此早就和我说过 —— 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没有写作了,你的文思可能会沉积起来,停滞不前。而想要文思如泉涌,那你首先要做的,是先把沉积起来的那些不那么吸引人的想法放出来。因此你最先写出来的那些内容,可能是会有点糟糕的。你必须得接受这个事实。
评论:就是这个道理!重新开始写,无论写成什么样子都可以。没关系的,你有段时间没有写作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恢复到你之前的状态。但只要你重新提笔开始写,你会慢慢写出好东西来的。 source
一位高中老师的声音从我耳边响起了。这是我11年级时候的新闻课老师,也是我12年级时候的写作课老师。这位老师可能想过我会有现在这样的时刻,因此早就和我说过 —— 如果你有一段时间没有写作了,你的文思可能会沉积起来,停滞不前。而想要文思如泉涌,那你首先要做的,是先把沉积起来的那些不那么吸引人的想法放出来。因此你最先写出来的那些内容,可能是会有点糟糕的。你必须得接受这个事实。
评论:就是这个道理!重新开始写,无论写成什么样子都可以。没关系的,你有段时间没有写作了,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恢复到你之前的状态。但只要你重新提笔开始写,你会慢慢写出好东西来的。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我得说,很多人的想法有点自相矛盾了。
这些人一边认为创作是至关重要,是非常伟大的工作,甚至把创作列为“一个完整的有人性的人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同时,这些人又认为阅读网文会破坏一个人的思考能力,甚至麻木这个人的心灵。
也就是说,讲出自己的故事,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但如果你爱读别人故事,那你脑子一定会因此完蛋?那要不我提议,大家也不要互相看别人的作品互相学习,就一个人安静地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来,各自写各自的小说,然后再自己把自己的小说烧掉。这样,就没人会因为读了你写的“糖衣网文”污染到心灵了。
补充:如果你觉得讲故事可以滋养你的心灵,那你为什么觉得听故事就一定是被动而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创作不能在真空中进行,只有听了足够多的故事,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故事。而无论是听故事还是写故事,都需要非常主动的思考。 source
这些人一边认为创作是至关重要,是非常伟大的工作,甚至把创作列为“一个完整的有人性的人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同时,这些人又认为阅读网文会破坏一个人的思考能力,甚至麻木这个人的心灵。
也就是说,讲出自己的故事,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但如果你爱读别人故事,那你脑子一定会因此完蛋?那要不我提议,大家也不要互相看别人的作品互相学习,就一个人安静地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来,各自写各自的小说,然后再自己把自己的小说烧掉。这样,就没人会因为读了你写的“糖衣网文”污染到心灵了。
补充:如果你觉得讲故事可以滋养你的心灵,那你为什么觉得听故事就一定是被动而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创作不能在真空中进行,只有听了足够多的故事,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好故事。而无论是听故事还是写故事,都需要非常主动的思考。 source
Forwarded from 推特翻译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震惊地发现,很多写诗的人几乎对物质世界视而不见。
很多学生有想法,记忆,感受,但在写诗时通常只能用比喻去展现它们。为了打破这个习惯,我让我的学生们写日记,每天必须简短地写出每天看见的六样事物 —— 不一定是美的或者特别的东西,普通的事物就可以。
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对我的学生们来说异常困难。一开始,我的学生们总会以这三种视角“看”事物:艺术性地看、精细地看,或是根本不看。
艺术地“看”的人会马上把描述修饰得诗意十足:冬天的树木马上变成“肩头落满雪的老人”,湖泊变成“巨大的眼睛”。
精细地看的人,则会无休无止地描写,比如,无休无止地描写一盏床边的铜灯,令人读来非常痛苦。
还有一些人只能看到闯入注意的事,比如穿比基尼滑雪的老奶奶,或者血腥的车祸。
但随着练习,我们学生们开始学会了随意地看。这是一种主动的被动性。一个月后,几乎所有人都学会了这种随意地看,让物质世界如潮水般涌向自己。这些日记中开始渐渐出现了很多可爱的事物,诸如“没有显出任何倒影的镜子”。这种看的方式对诗人来说是关键的,因为诗人需要在不特意去看的时候仍能看见,就像诗人需要在不特意去写的时候仍能编织文字。有了想写的东西,很多人都能动笔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能力去“看到”那些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而这种“寻找”的艺术,正是将神圣的无形之物与俗世的人间连接的艺术。 source
很多学生有想法,记忆,感受,但在写诗时通常只能用比喻去展现它们。为了打破这个习惯,我让我的学生们写日记,每天必须简短地写出每天看见的六样事物 —— 不一定是美的或者特别的东西,普通的事物就可以。
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对我的学生们来说异常困难。一开始,我的学生们总会以这三种视角“看”事物:艺术性地看、精细地看,或是根本不看。
艺术地“看”的人会马上把描述修饰得诗意十足:冬天的树木马上变成“肩头落满雪的老人”,湖泊变成“巨大的眼睛”。
精细地看的人,则会无休无止地描写,比如,无休无止地描写一盏床边的铜灯,令人读来非常痛苦。
还有一些人只能看到闯入注意的事,比如穿比基尼滑雪的老奶奶,或者血腥的车祸。
但随着练习,我们学生们开始学会了随意地看。这是一种主动的被动性。一个月后,几乎所有人都学会了这种随意地看,让物质世界如潮水般涌向自己。这些日记中开始渐渐出现了很多可爱的事物,诸如“没有显出任何倒影的镜子”。这种看的方式对诗人来说是关键的,因为诗人需要在不特意去看的时候仍能看见,就像诗人需要在不特意去写的时候仍能编织文字。有了想写的东西,很多人都能动笔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能力去“看到”那些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而这种“寻找”的艺术,正是将神圣的无形之物与俗世的人间连接的艺术。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