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warded from 微博精选
猫:来,带你回家。
安州女子卢氏,十七岁时嫁给了同县一个姓郑的年轻人,夫妻俩感情很好。后来卢氏跟随丈夫搬去了很远的地方,离家有上千里远,过了五六年,她丈夫生病死了,当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反而还有不少外债,卢氏独力安葬了丈夫,就已经花光了所有的钱,每天都昼夜不息地织布,才勉强能够糊口。至于回家的日子,更是遥遥无期,只能在梦里才能再次回到家乡,这样的梦做得多了,以至于卢氏只要见到自己依偎在父母身边,就已然明白自己是在做梦。
过了一年多,一夜卢氏睡下后,忽然听到有猫叫声,睁开眼睛时,便见自己已经站在了院子里,而果然有只猫蹲坐在自己身前,毛色丹红如橘,又夹杂着白色的条纹。起初卢氏没认出它来,而这只猫忽然口吐人言,对卢氏说:“辰娘,我们分别这么久,难道就不想我吗?”卢氏问道:“你为何知道我的名字?”猫神情不悦道:“难道不记得我了吗?”卢氏见它眉头紧皱的模样,、才想起这只猫就是从前自己养的那只,名叫“鱼来”,因为它每次见到饭菜里有鱼,便一定会飞奔而来。
卢氏于是喜出望外,而很快又失落地想到:“这只猫在家里,我怎么可能见到它?一定又是在做梦呀!”而又想到:“即使知道是梦,但能与它相见也非常不容易,就先和它开心地玩吧,何必顾及其他。”于是笑道:“你不是我的鱼来吗?”猫哭泣着回答道:“对呀。”卢氏问道:“如今你所为何事找我?”猫道:“知道您想要回家,但是一路上满是艰难险阻,而又缺少盘缠,所以理应陪伴在您身边,一路保护着您。”卢氏欢喜道:“这样最好不过!”猫于是在前边带路,卢氏欣然跟随着它,一路上经过了田野、大路、市井,遇到了非常多的人,而他们对于卢氏和这只猫,都像没有看到一样,卢氏愈加认为自己是在做梦。
到了夜里,卢氏问猫该在哪里休息,猫说:“随您选择。”卢氏试着指了指一棵大椿树,说:“就睡在这下面可以吗?”猫道:“为什么不可以?”于是走到了树下,喊卢氏说:“夜里风凉,可以到我怀里来避风。”卢氏笑着走上前,便觉身体忽然变小,就如同一只小鸟一般,猫于是把她揽进怀中,又用尾巴盖在她身上,而后盘成了一团睡着了。第二天天亮,猫和卢氏继续出发,饿了就吃些野果充饥,夜里则照样睡在猫怀里。
过了三四天,卢氏偶然见到一座寺庙,是她小时候经常游玩的地方,不禁欢喜道:“离家不远了!”猫道:“祝贺您能回家。”傍晚时,卢氏已走到了村外,而猫忽然在路边一个小土丘旁停了下来,始终不肯向前走。卢氏疑惑地问它为何这样,猫也不回答,只是一直注视着卢氏,眼中满是不舍。过了很久,猫才叹息一声,说道:“您能从千里之外回来,实在令人高兴,只可惜我已先您而凋零,不能到门边去迎接您了。”说完就忽然不见了。
卢氏大惊失色,正惶然无措,一个村里人偶然经过,正巧认识卢氏,一见到她,便惊讶地问她为何独自回家来了?卢氏感觉自己的经历太过不同寻常,于是便隐瞒了实情,只说自己丈夫死了云云。村里人既为她伤心,又为她能平安归来而高兴,领着她回到了家里,在与父母相见之后,彼此都大哭了一场,都不曾想到在有生之年,一家人还有再团聚的一天。后来卢氏问猫在哪儿,才得知它在上月就已经死了,之前经过的那个小土丘,就是埋葬它的地方。
第二天,卢氏便带着几条鲜鱼来到那土丘前,把鱼放在了盘子里,而后喊道:“鱼来!”须臾,便见有阵风忽地直吹过来,把一路上的草都压弯了,像极了鱼来听到有鱼吃时而横冲直撞跑过来的样子。——《废眠谈怪录》
原文:
安州卢氏,年十七,嫁与邑中郑姓子,琴瑟颇谐,后随夫远徙,去家千里,逾五六载,其夫病亡,时家无羡财,反多逋债,卢氏独力营葬,罄资乃毕,昼夜织绩,仅得自给,归乡之日,杳无其期,唯于梦寐,得复履故园,若此之梦既繁,至见己之依依父母之侧,即自知为梦矣。
如是经年,一夕卢氏既寝,忽闻猫鸣,启目视之,则身已至于庭中,而果有一猫立于前,毛丹若橘,间以白文,初犹未识之,而此猫乃作人言,谓卢氏曰:“辰娘,久相契阔,宁不见思?”卢氏问曰:“子何知我名?”猫作色曰:“岂忘我哉?”卢氏见其颦蹙之状,始忆此猫乃己旧所豢者,号曰“鱼来”,以其每见所食有鱼,则必绝驰而来焉。卢氏因喜不自胜,倏复悲曰:“此猫在家,何得见之,必复是梦耳!”而又思曰:“虽知为梦,然此相见,亦大不易,可且为欢,无顾其他。”乃笑曰:“子非吾之鱼来乎?”猫乃泣曰:“然哉!”卢氏问曰:“今何事见顾?”猫曰:“知卿欲归,而路阻且长,又乏资斧,故当不离左右,以相护持之。”卢氏喜曰:“如是甚佳。”猫乃道夫先路,卢氏欣然随之。于途所经田畴、广陌、市井,遇人甚多,而于卢氏及猫,皆若未睹,卢氏愈信为梦。
至夜,卢氏问猫将宿于何所,猫曰:“任卿所择。”卢氏试指一大椿曰:“此下可乎?”猫曰:“何为不可?”因步至树下,呼曰:“夜中风寒,当入吾怀抱以避之耳。”卢氏笑而从之,乃觉身顿小,竟如桃雀,猫乃纳之于怀,复以尾覆其上,蟠卧而眠,明晓复行,饥则唯以蔬果为食,夜则宿猫怀中。
行三四日,卢氏偶见一寺,是其幼时所常游者,乃喜曰:“去家不远矣。”猫曰:“贺卿得归!”逮暮,卢氏已至村外,而猫忽止于路旁一小丘之侧,流连不去。卢氏怪问之,猫亦不答,唯凝目视卢,若甚不舍。久之,猫乃叹曰:“卿归自千里之外,其喜何如,惜吾先已零落,不得至门相迎耳。”言讫,乃奄然不见。卢氏大惊,方惶然间,其村人偶过之,适识卢氏,惊问其独还之故,卢氏觉事之异,乃隐其实,但以夫亡答之,村人且泣且喜,引之归家,既与父母相见,俱恸哭久之,盖皆不意于生之年,尚得复还也。后卢氏问猫所在,乃知其已亡于前月,先之小丘,即其葬处焉。明日,卢氏乃持鲜鱼数尾,至彼丘前,置鱼盘中,因呼鱼来,俄顷遂见有风偃草而至,一若此猫欲得鱼而排突急趋也。 source
安州女子卢氏,十七岁时嫁给了同县一个姓郑的年轻人,夫妻俩感情很好。后来卢氏跟随丈夫搬去了很远的地方,离家有上千里远,过了五六年,她丈夫生病死了,当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反而还有不少外债,卢氏独力安葬了丈夫,就已经花光了所有的钱,每天都昼夜不息地织布,才勉强能够糊口。至于回家的日子,更是遥遥无期,只能在梦里才能再次回到家乡,这样的梦做得多了,以至于卢氏只要见到自己依偎在父母身边,就已然明白自己是在做梦。
过了一年多,一夜卢氏睡下后,忽然听到有猫叫声,睁开眼睛时,便见自己已经站在了院子里,而果然有只猫蹲坐在自己身前,毛色丹红如橘,又夹杂着白色的条纹。起初卢氏没认出它来,而这只猫忽然口吐人言,对卢氏说:“辰娘,我们分别这么久,难道就不想我吗?”卢氏问道:“你为何知道我的名字?”猫神情不悦道:“难道不记得我了吗?”卢氏见它眉头紧皱的模样,、才想起这只猫就是从前自己养的那只,名叫“鱼来”,因为它每次见到饭菜里有鱼,便一定会飞奔而来。
卢氏于是喜出望外,而很快又失落地想到:“这只猫在家里,我怎么可能见到它?一定又是在做梦呀!”而又想到:“即使知道是梦,但能与它相见也非常不容易,就先和它开心地玩吧,何必顾及其他。”于是笑道:“你不是我的鱼来吗?”猫哭泣着回答道:“对呀。”卢氏问道:“如今你所为何事找我?”猫道:“知道您想要回家,但是一路上满是艰难险阻,而又缺少盘缠,所以理应陪伴在您身边,一路保护着您。”卢氏欢喜道:“这样最好不过!”猫于是在前边带路,卢氏欣然跟随着它,一路上经过了田野、大路、市井,遇到了非常多的人,而他们对于卢氏和这只猫,都像没有看到一样,卢氏愈加认为自己是在做梦。
到了夜里,卢氏问猫该在哪里休息,猫说:“随您选择。”卢氏试着指了指一棵大椿树,说:“就睡在这下面可以吗?”猫道:“为什么不可以?”于是走到了树下,喊卢氏说:“夜里风凉,可以到我怀里来避风。”卢氏笑着走上前,便觉身体忽然变小,就如同一只小鸟一般,猫于是把她揽进怀中,又用尾巴盖在她身上,而后盘成了一团睡着了。第二天天亮,猫和卢氏继续出发,饿了就吃些野果充饥,夜里则照样睡在猫怀里。
过了三四天,卢氏偶然见到一座寺庙,是她小时候经常游玩的地方,不禁欢喜道:“离家不远了!”猫道:“祝贺您能回家。”傍晚时,卢氏已走到了村外,而猫忽然在路边一个小土丘旁停了下来,始终不肯向前走。卢氏疑惑地问它为何这样,猫也不回答,只是一直注视着卢氏,眼中满是不舍。过了很久,猫才叹息一声,说道:“您能从千里之外回来,实在令人高兴,只可惜我已先您而凋零,不能到门边去迎接您了。”说完就忽然不见了。
卢氏大惊失色,正惶然无措,一个村里人偶然经过,正巧认识卢氏,一见到她,便惊讶地问她为何独自回家来了?卢氏感觉自己的经历太过不同寻常,于是便隐瞒了实情,只说自己丈夫死了云云。村里人既为她伤心,又为她能平安归来而高兴,领着她回到了家里,在与父母相见之后,彼此都大哭了一场,都不曾想到在有生之年,一家人还有再团聚的一天。后来卢氏问猫在哪儿,才得知它在上月就已经死了,之前经过的那个小土丘,就是埋葬它的地方。
第二天,卢氏便带着几条鲜鱼来到那土丘前,把鱼放在了盘子里,而后喊道:“鱼来!”须臾,便见有阵风忽地直吹过来,把一路上的草都压弯了,像极了鱼来听到有鱼吃时而横冲直撞跑过来的样子。——《废眠谈怪录》
原文:
安州卢氏,年十七,嫁与邑中郑姓子,琴瑟颇谐,后随夫远徙,去家千里,逾五六载,其夫病亡,时家无羡财,反多逋债,卢氏独力营葬,罄资乃毕,昼夜织绩,仅得自给,归乡之日,杳无其期,唯于梦寐,得复履故园,若此之梦既繁,至见己之依依父母之侧,即自知为梦矣。
如是经年,一夕卢氏既寝,忽闻猫鸣,启目视之,则身已至于庭中,而果有一猫立于前,毛丹若橘,间以白文,初犹未识之,而此猫乃作人言,谓卢氏曰:“辰娘,久相契阔,宁不见思?”卢氏问曰:“子何知我名?”猫作色曰:“岂忘我哉?”卢氏见其颦蹙之状,始忆此猫乃己旧所豢者,号曰“鱼来”,以其每见所食有鱼,则必绝驰而来焉。卢氏因喜不自胜,倏复悲曰:“此猫在家,何得见之,必复是梦耳!”而又思曰:“虽知为梦,然此相见,亦大不易,可且为欢,无顾其他。”乃笑曰:“子非吾之鱼来乎?”猫乃泣曰:“然哉!”卢氏问曰:“今何事见顾?”猫曰:“知卿欲归,而路阻且长,又乏资斧,故当不离左右,以相护持之。”卢氏喜曰:“如是甚佳。”猫乃道夫先路,卢氏欣然随之。于途所经田畴、广陌、市井,遇人甚多,而于卢氏及猫,皆若未睹,卢氏愈信为梦。
至夜,卢氏问猫将宿于何所,猫曰:“任卿所择。”卢氏试指一大椿曰:“此下可乎?”猫曰:“何为不可?”因步至树下,呼曰:“夜中风寒,当入吾怀抱以避之耳。”卢氏笑而从之,乃觉身顿小,竟如桃雀,猫乃纳之于怀,复以尾覆其上,蟠卧而眠,明晓复行,饥则唯以蔬果为食,夜则宿猫怀中。
行三四日,卢氏偶见一寺,是其幼时所常游者,乃喜曰:“去家不远矣。”猫曰:“贺卿得归!”逮暮,卢氏已至村外,而猫忽止于路旁一小丘之侧,流连不去。卢氏怪问之,猫亦不答,唯凝目视卢,若甚不舍。久之,猫乃叹曰:“卿归自千里之外,其喜何如,惜吾先已零落,不得至门相迎耳。”言讫,乃奄然不见。卢氏大惊,方惶然间,其村人偶过之,适识卢氏,惊问其独还之故,卢氏觉事之异,乃隐其实,但以夫亡答之,村人且泣且喜,引之归家,既与父母相见,俱恸哭久之,盖皆不意于生之年,尚得复还也。后卢氏问猫所在,乃知其已亡于前月,先之小丘,即其葬处焉。明日,卢氏乃持鲜鱼数尾,至彼丘前,置鱼盘中,因呼鱼来,俄顷遂见有风偃草而至,一若此猫欲得鱼而排突急趋也。 source
Forwarded from 微博精选
一只没有喝孟婆汤的猫。
河阳人许生,小时候腿上得了病,走起路来很是艰难,性格本就孤僻,有时甚至一整年连门都不出,在读书之余,便和自己养的一只名叫昙花的猫一起玩,有想说的话,便也总会和这只猫说,就像是讲给自己的好朋友一样。
虽然许生与外界隔绝,连巷子之外是什么样都不知道,但他自得其乐,很是知足,也不觉得这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如此过了十几年,一天许生早上起来,一连喊了上百声,昙花都没有答应,这才知道它已经不见了。许生痛哭了一整天,又重金悬赏,但昙花终究没有被找到。
过了几个月,一天许生读书累了正在休息,忽然间像是做了个梦,似乎听见有人在喊他。起来看时,便见到有一只猫,身形很是柔弱,毛色鲜丽洁净,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是一只还没有满月的小猫一样,而端端正正地蹲坐在地上,神态很是悠闲。许生问:“之前就是你在喊我吗?”猫回答:“对。”许生又问:“为何喊我?”猫道:“您曾经悬赏一只猫,我正好知道它的下落,所以来拜访您。”许生大吃一惊,瞪着眼睛呆立良久,才说道:“还活着吗?还是死了?”猫道:“已经死了。”许生听了,顿时趴在床上伤心地哭了起来。猫在旁边看着许生,满脸都是同情。
猫于是说道:“虽然已经死了,您就不想听听昙花死后的事情吗?”许生于是擦干眼泪重新坐起来,而对猫说:“我想知道。”猫于是讲道:“昙花死后,魂魄便离开了身体,而后被风吹入了黑暗之中,既分不清上下,也不知道到底飘出了多远。如此过了非常久,才终于又见到太阳,阳光却昏暗不明,像是落在了污泥中一样。又过了很久,要经过一座桥,桥上有一个老婆婆,手里拿着一条干鱼,想要给昙花吃,并说:‘吃了它,就忘掉前生的事了。’昙花正要吃,这老婆婆又说:‘你长得这么漂亮,我很喜欢,不如就别再到人间去了,就和我永远住在这里,你看如何?’昙花道:‘如果要跟人一起生活,那您和我原来的主人有什么不同呢?何况我和他情投意合,没人能比得了呢!我想要回到原来的主人那儿,不愿事奉您。’
这老婆婆笑道:‘人不可以相信,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即使您才刚刚死去,而他对您的感情也一定会随之永远断绝,何必还要对他念念不忘?’昙花道:‘一定不会像您说的这样。’而这老婆婆仍旧认为自己是对的,如此反复了好几遍,这老婆婆才说:‘既然不相信我,那可以先到人间去见你的旧主人,如果他果真忘了您,那就要跟随我回来,不可以再反悔,’昙花一口答应下来。于是没有吃干鱼,便又重新投胎为猫。”
猫说完,许生才恍然大悟道:“您就是昙花吧!”猫笑道:“是的。”许生问:“之前为何不说呢?”猫道:“如今的我,本就不再是从前的昙花,昙花已经逝去了,只有您还在想念着它,仍没有忘记故交,真是劳烦您了。”许生道:“我一直都在想它,岂是今天而已!”猫于是鼓掌笑道:“从小就和您在一起,我就知道我不会看错人。”许生哭着说:“但那老太婆如果强行要留下您,那该怎么办?”猫道:“这老婆婆其实也在这里,只是您自己不知道而已,而当她见到您为了昙花而痛哭时,先是愕然良久,而后又笑起来,相信了我说的并非假话。如今她已经走了,想来应该不会再回来了。”
许生这才放下心来,正要把猫抱进怀里,却忽然摔倒在地,于是醒了过来。许生怀疑他只是做了场梦,便惊慌地坐起身大喊,一只猫便立即跳到了床上,模样和梦里所见别无二致,而神情怡悦安详,先用身体蹭了蹭许生,而后登到了被子上,盘成一团睡了起来,就像昙花没有走丢时那样。——《废眠谈怪录》
原文:
河阳许生,幼得足疾,蹩躠难行,性又落落,或终岁不出庭户,读书之余,则与所养之猫名昙花者,狎戏为欢,有所欲言,亦辄对之耳语,如对知友,虽绝于世事,观览不出于闾巷之间,而安乐止足,处之怡然,亦不觉此之异于众也,如是者十余年,生一日晨起,唤至百声,昙花不应,乃知失去,生因恸哭经日,又重悬购,所酬不赀,而此猫终不能得。
经数月,一日生废卷昼寝,奄然若梦,似闻有声呼己,起而视之,乃见一猫,体质荏弱,毛色鲜洁,映日有光,如生未满月者,而状如蹲鸱,意态恬澹。生问曰:“向之呼我者,岂汝邪?”猫曰:“然。”生曰:“何为呼我?”猫曰:“君尝悬购一猫,吾适知之,故相谒耳。”生愕眙久之,始曰:“生乎?亡乎?”猫曰:“亡矣。”生乃大恸,伏床悲哭,猫于旁视之,哀矜之情,见于颜色。因曰:“虽则亡矣,君不欲闻昙花亡后之事乎?”生乃雪泣复坐,而谓猫曰:“愿闻之。”猫乃曰:“昙花既亡,魂与形分,为风所飘,因入冥冥,不辨上下,安知道里?如是甚久,始见日色,而幽昏不明,如在泥淖。又久之,乃过一桥,桥上立一老妪,持干鱼一尾,欲以餔昙花,且曰:‘食此,当忘前生事。’昙花将食之,此妪复曰:‘爱卿妍丽,愿无重入尘境,即同吾长留此,如何?’昙花曰:‘如当随人居处,则媪与吾旧主何以异焉?况吾与之相得,情莫两哉!愿归旧主,不愿事媪。’此妪笑曰:‘人不可信,理之固然,虽卿亡未移晷,而彼欢好之意,亦必随而永断,何为复怀之不忘?’昙花曰:‘必不如媪所言。’此妪犹谓不然,反复数四,此妪乃曰:‘既不我信,可先至人间诣此人,如其果忘卿,则当随吾而归,不可复悔。’昙花诺之,因未食干鱼,即复生为猫矣。”
猫言讫,生始泠然而悟曰:“卿非昙花乎!”猫笑曰:“是也。”生曰:“先是何以不言?”猫曰:“今日此身,固非昔之昙花,昙花已逝,唯君尚念之耳,故旧不忘,劳君相忆。”生曰:“吾忆之久矣,岂但今日!”猫乃抚掌而笑曰:“自幼与君周旋,固知吾识人之不妄。”生泣曰:“然彼妪若强留卿,如之奈何?”猫曰:“此妪实亦在此间,君自不知耳,而既见君悲哭之状,乃愕然移时,复莞尔而笑,信吾言之不虚,今则去矣,想不复来。”生始安之。方欲揽猫于怀,而忽踬于地,遂寤,疑为幻梦,惊起呼之,乃有一猫立跃至榻上,其状一如梦中所见,而意甚和悦,以身劘生,复登其被,蟠卧而寐,如昙花未失之时。 source
河阳人许生,小时候腿上得了病,走起路来很是艰难,性格本就孤僻,有时甚至一整年连门都不出,在读书之余,便和自己养的一只名叫昙花的猫一起玩,有想说的话,便也总会和这只猫说,就像是讲给自己的好朋友一样。
虽然许生与外界隔绝,连巷子之外是什么样都不知道,但他自得其乐,很是知足,也不觉得这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如此过了十几年,一天许生早上起来,一连喊了上百声,昙花都没有答应,这才知道它已经不见了。许生痛哭了一整天,又重金悬赏,但昙花终究没有被找到。
过了几个月,一天许生读书累了正在休息,忽然间像是做了个梦,似乎听见有人在喊他。起来看时,便见到有一只猫,身形很是柔弱,毛色鲜丽洁净,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是一只还没有满月的小猫一样,而端端正正地蹲坐在地上,神态很是悠闲。许生问:“之前就是你在喊我吗?”猫回答:“对。”许生又问:“为何喊我?”猫道:“您曾经悬赏一只猫,我正好知道它的下落,所以来拜访您。”许生大吃一惊,瞪着眼睛呆立良久,才说道:“还活着吗?还是死了?”猫道:“已经死了。”许生听了,顿时趴在床上伤心地哭了起来。猫在旁边看着许生,满脸都是同情。
猫于是说道:“虽然已经死了,您就不想听听昙花死后的事情吗?”许生于是擦干眼泪重新坐起来,而对猫说:“我想知道。”猫于是讲道:“昙花死后,魂魄便离开了身体,而后被风吹入了黑暗之中,既分不清上下,也不知道到底飘出了多远。如此过了非常久,才终于又见到太阳,阳光却昏暗不明,像是落在了污泥中一样。又过了很久,要经过一座桥,桥上有一个老婆婆,手里拿着一条干鱼,想要给昙花吃,并说:‘吃了它,就忘掉前生的事了。’昙花正要吃,这老婆婆又说:‘你长得这么漂亮,我很喜欢,不如就别再到人间去了,就和我永远住在这里,你看如何?’昙花道:‘如果要跟人一起生活,那您和我原来的主人有什么不同呢?何况我和他情投意合,没人能比得了呢!我想要回到原来的主人那儿,不愿事奉您。’
这老婆婆笑道:‘人不可以相信,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即使您才刚刚死去,而他对您的感情也一定会随之永远断绝,何必还要对他念念不忘?’昙花道:‘一定不会像您说的这样。’而这老婆婆仍旧认为自己是对的,如此反复了好几遍,这老婆婆才说:‘既然不相信我,那可以先到人间去见你的旧主人,如果他果真忘了您,那就要跟随我回来,不可以再反悔,’昙花一口答应下来。于是没有吃干鱼,便又重新投胎为猫。”
猫说完,许生才恍然大悟道:“您就是昙花吧!”猫笑道:“是的。”许生问:“之前为何不说呢?”猫道:“如今的我,本就不再是从前的昙花,昙花已经逝去了,只有您还在想念着它,仍没有忘记故交,真是劳烦您了。”许生道:“我一直都在想它,岂是今天而已!”猫于是鼓掌笑道:“从小就和您在一起,我就知道我不会看错人。”许生哭着说:“但那老太婆如果强行要留下您,那该怎么办?”猫道:“这老婆婆其实也在这里,只是您自己不知道而已,而当她见到您为了昙花而痛哭时,先是愕然良久,而后又笑起来,相信了我说的并非假话。如今她已经走了,想来应该不会再回来了。”
许生这才放下心来,正要把猫抱进怀里,却忽然摔倒在地,于是醒了过来。许生怀疑他只是做了场梦,便惊慌地坐起身大喊,一只猫便立即跳到了床上,模样和梦里所见别无二致,而神情怡悦安详,先用身体蹭了蹭许生,而后登到了被子上,盘成一团睡了起来,就像昙花没有走丢时那样。——《废眠谈怪录》
原文:
河阳许生,幼得足疾,蹩躠难行,性又落落,或终岁不出庭户,读书之余,则与所养之猫名昙花者,狎戏为欢,有所欲言,亦辄对之耳语,如对知友,虽绝于世事,观览不出于闾巷之间,而安乐止足,处之怡然,亦不觉此之异于众也,如是者十余年,生一日晨起,唤至百声,昙花不应,乃知失去,生因恸哭经日,又重悬购,所酬不赀,而此猫终不能得。
经数月,一日生废卷昼寝,奄然若梦,似闻有声呼己,起而视之,乃见一猫,体质荏弱,毛色鲜洁,映日有光,如生未满月者,而状如蹲鸱,意态恬澹。生问曰:“向之呼我者,岂汝邪?”猫曰:“然。”生曰:“何为呼我?”猫曰:“君尝悬购一猫,吾适知之,故相谒耳。”生愕眙久之,始曰:“生乎?亡乎?”猫曰:“亡矣。”生乃大恸,伏床悲哭,猫于旁视之,哀矜之情,见于颜色。因曰:“虽则亡矣,君不欲闻昙花亡后之事乎?”生乃雪泣复坐,而谓猫曰:“愿闻之。”猫乃曰:“昙花既亡,魂与形分,为风所飘,因入冥冥,不辨上下,安知道里?如是甚久,始见日色,而幽昏不明,如在泥淖。又久之,乃过一桥,桥上立一老妪,持干鱼一尾,欲以餔昙花,且曰:‘食此,当忘前生事。’昙花将食之,此妪复曰:‘爱卿妍丽,愿无重入尘境,即同吾长留此,如何?’昙花曰:‘如当随人居处,则媪与吾旧主何以异焉?况吾与之相得,情莫两哉!愿归旧主,不愿事媪。’此妪笑曰:‘人不可信,理之固然,虽卿亡未移晷,而彼欢好之意,亦必随而永断,何为复怀之不忘?’昙花曰:‘必不如媪所言。’此妪犹谓不然,反复数四,此妪乃曰:‘既不我信,可先至人间诣此人,如其果忘卿,则当随吾而归,不可复悔。’昙花诺之,因未食干鱼,即复生为猫矣。”
猫言讫,生始泠然而悟曰:“卿非昙花乎!”猫笑曰:“是也。”生曰:“先是何以不言?”猫曰:“今日此身,固非昔之昙花,昙花已逝,唯君尚念之耳,故旧不忘,劳君相忆。”生曰:“吾忆之久矣,岂但今日!”猫乃抚掌而笑曰:“自幼与君周旋,固知吾识人之不妄。”生泣曰:“然彼妪若强留卿,如之奈何?”猫曰:“此妪实亦在此间,君自不知耳,而既见君悲哭之状,乃愕然移时,复莞尔而笑,信吾言之不虚,今则去矣,想不复来。”生始安之。方欲揽猫于怀,而忽踬于地,遂寤,疑为幻梦,惊起呼之,乃有一猫立跃至榻上,其状一如梦中所见,而意甚和悦,以身劘生,复登其被,蟠卧而寐,如昙花未失之时。 source
Forwarded from 微博精选
到点了,讲个睡前小故事。
讲古时候有这么一位将军,打了胜仗后衣锦还乡,当地的官员设宴款待他,为他接风洗尘。
宴席间将军饮多了酒,醉后便和同僚抱怨起自己的妻子:妻子跟自己是同乡人,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几乎是形影不离,虽说情深意重,但这么些年两两相看,着实有些腻味了。
恰好席间有一群乐伶,官员们听了这话,便动了讨好的心思,想从乐伶之中为他挑选一名小妾。
然而,将军身为股肱之臣,平日里素有夫妻和睦的美名在外。试问乐伶之中又有谁大胆至此,以奴婢之身去破坏这一桩举国皆知的美满姻缘呢?
正当众伶人低头不语时,有一人主动站了出来,说奴婢仰慕将军已久,今日有幸得见,即便无名无份,也愿随将军回府,侍候将军左右。
这名说话得乐伶看上去年纪不大,眉眼俊秀,怀抱月琴,颇有芝兰之质,不似轻浮之人,却偏偏口吐轻浮之言。
将军喜爱她的容貌,更喜她此刻低眉顺目的神情,与家中妻子截然不同,况且她不要名分,他也就不怕落人口实,于是满心欢喜地带伶人回了府去。
次日清晨,二人回府,便见一人从府中迎出。
这人身姿秀美,面孔艳如桃李,是十足的美人样貌,正是将军的发妻。夫人见将军身后跟着一名乐伶,无需多言,自然也知道其中意思。
那乐伶依旧怀抱月琴,对着夫人颔首行礼,看上去万分恭敬。
晚饭时,夫人并没有露面,将军心知她这是在闹脾气,心中些惭愧,正想亲自去请,乐伶却拉住他,百般体贴道:将军此行一路奔波,还是吃饭要紧些,待饭菜凉了,再吃恐伤脾胃。不如由我挑拣几样饭菜,送到夫人房中去,伺候夫人吃下。
将军夸赞她识大体,应允了。
乐伶随手拿白瓷碟盛了几样小菜,端出门去,只不过没有直接去往夫人房间,而是拐去了厨房,待一进厨房,就将那几样菜尽数倒掉。
厨房中传来灶火声跟炒菜声,不消一会儿,乐伶自厨房出,还端着一份热气腾腾的饭食,进入了夫人的房间。
夫人掌管府中账目,菜肉采买和每日饭食皆由她过目,一见桌上菜色便知这不是府中预备好的样式。
夫人问道:这些饭菜从哪里来的?伶人如实答:是我方才去厨房亲手做的。
菜倒是不多,一道是翡翠芙蓉虾球,一道是水晶红枣山药膏,还有一碗撒葱花的清汤馄饨。
夫人凝神盯了那碗馄饨片刻,半信半疑地看向她,又问:为什么要重做一遍,把原有的菜挑拣些来不就好了?
伶人皱了皱眉,郑重道:您怎么可以吃别人剩下的菜呢?
夫人听了只当伶人在阿谀奉承,没有多想。今日她眼见着夫君带别人进门,心中并不妒忌,只是不免难过。
她看了看那伶人,最终叹息一声,招呼她一道坐过来吃饭。用过饭后,伶人收拾干净碗筷,又去而复返,抱来一把月琴。
伶人道:愿为夫人弹奏,以解夫人忧愁。
一曲弹毕,伶人的弹奏技艺简直堪比神仙,夫人听得惊诧,一时连伤心也忘怀。
夫人奇怪道:你有如此琴技,去皇宫之中演奏也绰绰有余,何苦要留在此处?
伶人只道:弹给夫人一人听足矣。
次日,将军听得府中下人谈及伶人出神入化的琴技,心中好奇,命令伶人也为自己弹奏一曲,伶人却拿出月琴,哭诉道:昨日不知何人对我的琴做了手脚,今早我一看,琴弦竟然尽断,恐不能为将军演奏了。
将军怜惜她,要寻人为她修琴,她断然回拒道:区区小事,岂敢劳烦将军!
于是将军更觉她体贴。
又过几日,夫人也知晓了月琴断弦之事,疑心是府中下人所为,气愤之下誓要整肃府中规矩。伶人听闻,急忙抱琴赶来,阻止道:夫人何苦,气坏了身子该如何是好?
夫人见她神色恳切,不似作伪,便也坦言心中忧虑:那日听你琴音不似凡俗,想必这琴也大有来头,你身无外物,只这一样傍身,岂不是更显珍贵?你且放心,今日我必查出此事是谁所为。
伶人听了这话,怔愣了半晌,忽然握住夫人双手,低声说道:请您随我来无人处。
二人行至院中僻静地,伶人一撩衣摆,在夫人面前跪下,捧出断弦的月琴,请罪道:割断琴弦的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
夫人惊道:这是为何?
伶人的回答和那晚一模一样:我的琴,弹给夫人一人听足矣。
夫人又问:将军寻人为你修琴,你又为何不允?
伶人嫌弃道:这世间除却夫人,无人够格碰我的琴。
夫人不得不正色问她:你究竟是什么人?
伶人眼见瞒不住,只好吐露实情:我本是您未出嫁时,闺阁前的一株梨花树,曾得您精心照料十数年,如今修炼出人身,便学古籍里那些精怪前辈们,前来报恩。
夫人虽然惊讶,但并不怀疑。她自小最喜欢吃的就是那一道撒葱花的清汤馄饨,自从嫁入将军府,怕被旁人嫌弃粗鄙,便绝口不提。
夫人扶她起身,无奈又好笑:你所谓的报恩,便是入府做妾,来抢我的夫君?
伶人委屈道:将军并非忠贞可靠之人,所谓夫妻和睦的美名,不过只是您一人的苦苦支撑。我陪着您长大,知晓您心中所求并非荣华富贵——她双眼一垂,故意流出两行清泪,作可怜姿态——树木本无男女之别,您若是嫌我抢了您的夫君,我明日便化作一名英俊威猛的男子,从将军那里抢了您,携您远走他乡便是。
夫人闻言瞪大双眼,忍不住笑起来,整个人美艳如三月春桃,羞红了梨花。
夫人笑过,复又长叹道:我又何尝甘心困于这深宅大院之中呢?可你不过是我儿时喜爱的一株小梨花,你又能做些什么?
伶人只笑道:您且看吧,我只求您一句,您愿不愿意随我走?
是夜,将军府袭来一阵雪白香风,宛如万树梨花飞来,又如千层雪浪过境,霎时天地间不见其他颜色,香风过后,无人再见过将军夫人,而那没名没份的伶人,自然也就没人顾得上了。
又过数年,一处风景秀丽的山脚下,建起了一间酒肆。酒肆中只卖一种酒,名唤梨花酿,酒肆中只做一道菜,葱花清汤小馄饨。
而酒肆的老板,一位是个艳如桃李的美人,至于另一位,有人说是个抱琴的清雅女子,也有人说是个佩剑的俊朗男子,众人争论至今,仍未有个定论。
晚安。 source
讲古时候有这么一位将军,打了胜仗后衣锦还乡,当地的官员设宴款待他,为他接风洗尘。
宴席间将军饮多了酒,醉后便和同僚抱怨起自己的妻子:妻子跟自己是同乡人,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几乎是形影不离,虽说情深意重,但这么些年两两相看,着实有些腻味了。
恰好席间有一群乐伶,官员们听了这话,便动了讨好的心思,想从乐伶之中为他挑选一名小妾。
然而,将军身为股肱之臣,平日里素有夫妻和睦的美名在外。试问乐伶之中又有谁大胆至此,以奴婢之身去破坏这一桩举国皆知的美满姻缘呢?
正当众伶人低头不语时,有一人主动站了出来,说奴婢仰慕将军已久,今日有幸得见,即便无名无份,也愿随将军回府,侍候将军左右。
这名说话得乐伶看上去年纪不大,眉眼俊秀,怀抱月琴,颇有芝兰之质,不似轻浮之人,却偏偏口吐轻浮之言。
将军喜爱她的容貌,更喜她此刻低眉顺目的神情,与家中妻子截然不同,况且她不要名分,他也就不怕落人口实,于是满心欢喜地带伶人回了府去。
次日清晨,二人回府,便见一人从府中迎出。
这人身姿秀美,面孔艳如桃李,是十足的美人样貌,正是将军的发妻。夫人见将军身后跟着一名乐伶,无需多言,自然也知道其中意思。
那乐伶依旧怀抱月琴,对着夫人颔首行礼,看上去万分恭敬。
晚饭时,夫人并没有露面,将军心知她这是在闹脾气,心中些惭愧,正想亲自去请,乐伶却拉住他,百般体贴道:将军此行一路奔波,还是吃饭要紧些,待饭菜凉了,再吃恐伤脾胃。不如由我挑拣几样饭菜,送到夫人房中去,伺候夫人吃下。
将军夸赞她识大体,应允了。
乐伶随手拿白瓷碟盛了几样小菜,端出门去,只不过没有直接去往夫人房间,而是拐去了厨房,待一进厨房,就将那几样菜尽数倒掉。
厨房中传来灶火声跟炒菜声,不消一会儿,乐伶自厨房出,还端着一份热气腾腾的饭食,进入了夫人的房间。
夫人掌管府中账目,菜肉采买和每日饭食皆由她过目,一见桌上菜色便知这不是府中预备好的样式。
夫人问道:这些饭菜从哪里来的?伶人如实答:是我方才去厨房亲手做的。
菜倒是不多,一道是翡翠芙蓉虾球,一道是水晶红枣山药膏,还有一碗撒葱花的清汤馄饨。
夫人凝神盯了那碗馄饨片刻,半信半疑地看向她,又问:为什么要重做一遍,把原有的菜挑拣些来不就好了?
伶人皱了皱眉,郑重道:您怎么可以吃别人剩下的菜呢?
夫人听了只当伶人在阿谀奉承,没有多想。今日她眼见着夫君带别人进门,心中并不妒忌,只是不免难过。
她看了看那伶人,最终叹息一声,招呼她一道坐过来吃饭。用过饭后,伶人收拾干净碗筷,又去而复返,抱来一把月琴。
伶人道:愿为夫人弹奏,以解夫人忧愁。
一曲弹毕,伶人的弹奏技艺简直堪比神仙,夫人听得惊诧,一时连伤心也忘怀。
夫人奇怪道:你有如此琴技,去皇宫之中演奏也绰绰有余,何苦要留在此处?
伶人只道:弹给夫人一人听足矣。
次日,将军听得府中下人谈及伶人出神入化的琴技,心中好奇,命令伶人也为自己弹奏一曲,伶人却拿出月琴,哭诉道:昨日不知何人对我的琴做了手脚,今早我一看,琴弦竟然尽断,恐不能为将军演奏了。
将军怜惜她,要寻人为她修琴,她断然回拒道:区区小事,岂敢劳烦将军!
于是将军更觉她体贴。
又过几日,夫人也知晓了月琴断弦之事,疑心是府中下人所为,气愤之下誓要整肃府中规矩。伶人听闻,急忙抱琴赶来,阻止道:夫人何苦,气坏了身子该如何是好?
夫人见她神色恳切,不似作伪,便也坦言心中忧虑:那日听你琴音不似凡俗,想必这琴也大有来头,你身无外物,只这一样傍身,岂不是更显珍贵?你且放心,今日我必查出此事是谁所为。
伶人听了这话,怔愣了半晌,忽然握住夫人双手,低声说道:请您随我来无人处。
二人行至院中僻静地,伶人一撩衣摆,在夫人面前跪下,捧出断弦的月琴,请罪道:割断琴弦的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
夫人惊道:这是为何?
伶人的回答和那晚一模一样:我的琴,弹给夫人一人听足矣。
夫人又问:将军寻人为你修琴,你又为何不允?
伶人嫌弃道:这世间除却夫人,无人够格碰我的琴。
夫人不得不正色问她:你究竟是什么人?
伶人眼见瞒不住,只好吐露实情:我本是您未出嫁时,闺阁前的一株梨花树,曾得您精心照料十数年,如今修炼出人身,便学古籍里那些精怪前辈们,前来报恩。
夫人虽然惊讶,但并不怀疑。她自小最喜欢吃的就是那一道撒葱花的清汤馄饨,自从嫁入将军府,怕被旁人嫌弃粗鄙,便绝口不提。
夫人扶她起身,无奈又好笑:你所谓的报恩,便是入府做妾,来抢我的夫君?
伶人委屈道:将军并非忠贞可靠之人,所谓夫妻和睦的美名,不过只是您一人的苦苦支撑。我陪着您长大,知晓您心中所求并非荣华富贵——她双眼一垂,故意流出两行清泪,作可怜姿态——树木本无男女之别,您若是嫌我抢了您的夫君,我明日便化作一名英俊威猛的男子,从将军那里抢了您,携您远走他乡便是。
夫人闻言瞪大双眼,忍不住笑起来,整个人美艳如三月春桃,羞红了梨花。
夫人笑过,复又长叹道:我又何尝甘心困于这深宅大院之中呢?可你不过是我儿时喜爱的一株小梨花,你又能做些什么?
伶人只笑道:您且看吧,我只求您一句,您愿不愿意随我走?
是夜,将军府袭来一阵雪白香风,宛如万树梨花飞来,又如千层雪浪过境,霎时天地间不见其他颜色,香风过后,无人再见过将军夫人,而那没名没份的伶人,自然也就没人顾得上了。
又过数年,一处风景秀丽的山脚下,建起了一间酒肆。酒肆中只卖一种酒,名唤梨花酿,酒肆中只做一道菜,葱花清汤小馄饨。
而酒肆的老板,一位是个艳如桃李的美人,至于另一位,有人说是个抱琴的清雅女子,也有人说是个佩剑的俊朗男子,众人争论至今,仍未有个定论。
晚安。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