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A song to end a depressing week.

>我只是沒搭上救生艇逃走
於是一直站在漸漸下沉的青春
日復一日不停的演奏

#音乐 #顯然樂隊

https://youtu.be/yrX6NZ6Fsr8
纪念这两天的事情。

古拉格群岛

#小说 #文学 #索尔仁尼琴
非常非常喜欢孙歌老师在随机波动的这一期节目,已经从头到尾听了两遍了。

孙歌老师基于毕生研究日本思想史和冲绳抗争的收获和她自己的生命经验,从这样一个高度的视点去讲了非西方传统的普遍性和个别性、民族主义、女性主义、政治、文学,以及她自己如何探索出一条学术道路。每一部分都给我了极大的震撼。最近各个方面都倍感艰难,而孙歌老师给了我无限的启发和鼓舞。

这里仅整理摘录一段关于女性主义的话,这其实不限于性别问题,对于任何抗争都是非常重要的。

#女性主义 #政治 #行动与斗争 #孙歌
> 成都49中的案例体现了机构媒体的凋敝,也展现了“媒体没有表现”之后的后果。在机构媒体发达的年代,它们可以充当民意和权力之间的中介,一方面代表民意去追问,另一方面也用专业的操作方法去调查和说明。在有公信力的媒体可依靠的时候,民众不会那样焦躁,权力不会像此次事件一开始那样傲慢。(“成都49中学生坠亡事件中的媒体表现” 方可成)

————————

有的人总喜欢祭出「认知偏误(cognitive bias)」这个词来概括这样的事件,仿佛中国人媒体素养太低所以活该发生这样的事情。这其实是把责任推给个人,对更大的问题视而不见,这也算是资本主义下典型的思维方式。

#新闻与传播 #方可成
世界上最著名的雷鬼歌曲之一。Jimmy Cliff在1972年的同名电影The Harder They Come中演唱的歌曲,对雷鬼的流行起了重要作用。

雷鬼音乐是牙买加黑人文化觉醒中产生的重要音乐类型,其中大量歌曲为底层苦难发声,呼唤反抗压迫。

但是我一直觉得雷鬼舒缓愉快的风格在这首歌词充满乐观的反抗精神的歌曲中才构成了最强烈的艺术效果——自讽——如果你知道电影里的剧情的话。

#音乐 #后殖民 #JimmyCliff

https://youtu.be/BpQrLUopf-k
> 知识分子常常摆出这样一副优雅的姿态:「你瞧这些动画片,」 或者其他什么文化物件,「它们展示了了不起的文化创造性,可不是吗?」 这样的人其实想说的是「你们看不出来,但是我可以,我是第一个看出来的。」 他的感知可能并没有错,可是这里存在着误判,即高估了这些新事物改变符号资本之分布结构的能力。去夸大改变的程度其实也是一种民粹主义。当你说饶舌音乐真棒的时候,问题在于:这种音乐真的改变了文化的结构吗?
———
布尔迪厄这段话我并不能完全认同。但是他确实提醒我们在分析流行文化时要注意两件事情:1,要摒弃精英主义,把自己当作拥有阐释权的无数观众中的一个成员,而不是替文化物件做盖棺定论的人;2,要认知到流行文化是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之间的战场,而这里边缘文化往往是屡战屡败的。而恰恰是流行文化中蕴含的这种政治紧迫性要求我们去投身其中。

Doxa and Common Life

#文化研究 #社会学 #Bourdieu
「规训」这个词是中文互联网上使用最广泛的文科黑话之一了。渐渐地,似乎任何基于某种规范或原则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的评判和干预,都可以被称为是「规训」了。那么「规训(discipline)」在福柯的原文里,究竟是怎样定义的呢?基于《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第三部分第三章的内容可以总结如下三点:

首先,本质上,规训是一种确保群体秩序的技术 (218);

其次,具体的效果和目的来说,规训是对身体的操控:令权能(power)减少,能力(capacity)增加,最终制造出顺从且有效用的身体。而这种规训效果可以用于实现和增幅各种社会需要的功能:生产、教育、矫正等等 (209);

最后,机制上,也就是广为人知的「全景监狱」模式。通过不对称的结构设置,产生了监视者和被监视者的差异化地位,从而让规训权力得以完全自动地永续运行。这种规训机制产生了自动化、轻量化、隐形化的新型权力 (202)。

当然,规训机制渐渐去机构化,渗透扩散进整个社会的肌理,成为社会各个功能的实现方式,也就形成了今天的规训社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规训的定义改变了。比如说,当传统的家庭在现代社会里也成为一个规训的场所时,规训机制仍然是清晰可见的:看似权威的家长其实随时都可能承受由孩子作为中介投射来的学校老师的目光,而孩子当然也无时无刻不感到来自家长的观测压力。

由此可知,对「规训」的最大误用就是将它作为一个不连续的动词,因为规训的发生必定是由结构自动生成的持续效果(福柯形象地称之为一种「物理学」)。因此,正面的干涉或者施以同侪压力恰恰不是规训,而是一种交流或者压迫。也因此,仅仅基于某种规范或原则对自己进行评判也不是规训,而是无关乎任何外在社会结构、每个主体时时刻刻都在对自己做的事情。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批判理论 #Foucault
躺平是一种微观政治,是对治理术的抗议实践。

躺下并非消极被动,而是主动地守护一个位置,选择一种姿态。正如两个世纪前梅尔维尔的小说里用「我宁愿不 (I would prefer not to)」来婉拒上司的一切命令而什么也不做的巴特尔比。面对权威的不服从,不管多么微弱,都是自由的开端。

福柯说,现代社会里规训的目的就是要把个体变成顺从 (docile) 且有效用 (useful) 的身体。而缩减甚至最小化生产性和消费,正意味着成为不顺从且无效用的身体。因此毫无疑问,躺平正是对福柯在《什么是批判》里提出的这一问题的表达和探索:「怎样才能不被那样治理,以那些道理的名义,为了这样那样的目的,通过那些程序方式?」

当然,约等于社会性自杀的抗议实践是不可能普及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集体的逃逸,而这里缺少一种对新的社会的想象。然而借助舆论的传播,就有可能启发更多新的更加有效的、分散而有创造性的抗议实践#行动与斗争 #Melville #Foucault
致诗人

你郑重其事地
从伤口摘下一只蚂蚁
眼中的烛火旋即点亮
趁着前世的雨点
还没将今生的稻谷打湿
你赶紧沐浴更衣,赶紧画地为牢
誓将祖国的血脉坐穿
诗人啊,你这大山的囚徒
一辈子也别想看到大海

----------

显然嘲讽的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附图是英译的中国工人诗歌集Iron Moon的封底,标题当然是来自本诗作者、自杀身亡的富士康工人许立志的诗《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 “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是新闻出版总署为鼓励和支持适合国外市场需求的外向型优秀图书选题的出版,有效推动中国图书“走出去”而直接抓的一项重点骨干工程。

诗人啊,你不仅要“将祖国的血脉坐穿”,死了也要成为祖国的优秀选题。

#文学 #诗歌 #许立志
共产主义没有成功,反而是新自由主义把工人变成了企业家。如今,每个人都在TA自己的企业里进行自我剥削,每个人既是主人又做奴隶。阶级斗争也变成了与自己的斗争。

Psychopolitics

#批判理论 #韩炳哲
两份对阿甘本重要概念「例外状态 (State of Exception)」和「赤裸生命 (Bare Life)」的简明总结。福柯认为生命权力和规训权力取代了王权。而阿甘本则基于卡尔施密特对王权的理解,认为生命权力和王权同样都是制造例外状态——法律被悬置的状态——的权力。赤裸生命就是现代生命政治国家里的政治主体的本质,其含义在于:我们既不是单纯的生物体,也不完全是法律作用的对象,而是随时被主权政治的决定所左右的暧昧存在。

#哲学 #政治 #Agamben
网络审查和赛博赤裸生命

铅丹的微信公众号更新提醒了我可以从阿甘本的本体论-神学的角度来看网络审查(。那么我们不妨来玩一下这个本体论的思维游戏。

首先,可以把仅仅在平台上进行衣食住行的消费的网络使用形式称为(赛博)赤裸生命。这些消费行为是生活所必须的,基本上完全属于私人场域的。绝大多数时候你只是匿名的销量1,是通过验票机的「滴」,平台消费无法让你通过言论和行动作为独特的个体显现在网络公共领域。这种无个性、非政治性、单纯的生物性存在就是赤裸生命一词的最基本含义。

而网络审查则是将网络上的个体从公共场域剥离出去,剥夺TA进行有意义的公共言行的权利,将其还原为赛博赤裸生命的权力。因此可以把网络审查等同于赛博空间里的biopower或者卡尔施密特意义上的主权。

网络审查虽然调用「相关法律」的名义来封号删帖,但其实是把你排除出由相关法律和网络社区规范所管理的公共-法律秩序。这种集排除和容纳于一体的二律背反就是主权的根本特征。

甚至可以说,在中国网络上,每一个赛博个体是通过被封号删帖的可能性存在于网络的公共-法律秩序之中的。这种二律背反的临界点,也就是阿甘本所谓的「例外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我们处于永久的例外状态。

好了,你学会了阿甘本用了一千多页来阐述的那套本体论黑话。可是你学到任何东西了吗?在网络审查权力下,赛博个体可以做什么呢?阿甘本的理论没有赋予赤裸生命任何反抗的力量。

然而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知道我们还可以把删帖的东西截图,拿出来发帖,间接地肯定我们被剥夺的权利;我们有种种方式绕过审查;审查甚至提示了人们审查的存在,因此疫情时才会有接力传送发哨子的人。正如净网行动无法根除春风吹又生的网络色情,网络审查也无法剥夺我们进行微观政治的能力,无法阻止我们把政治能量转化为文化艺术的形式。这就是为什么阿兰巴迪欧说阿甘本将我们本应有的知识拱手让出,变成任由碾压的赤裸生命。任何一个不懂哲学的中国网民都比阿甘本更懂政治。

用朗西埃的话说,民主不是政治制度,民主原本就是无权者的权力。政治并不是在制度里发生的,政治恰恰存在于没有权利的人把自己当作有权利的人,对现实提出异议,彰显自身存在的那一刻。

#哲学 #政治 #Agamben #Ranciere
> 总而言之,所有激战都是想象中进行的,而那恰恰是我们的战场。我们在那里获胜,在那里毁灭。当然,我们——无论谁——都是有限的存在,终归要灰飞烟灭。不过,正如海明威洞察的那样,我们人生的终极价值不取决于获胜的方式,而取决于毁灭的形态。我和你总算使东京城得以免遭灭顶之灾,使十五万人得以逃离地狱之门。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尽管任何人都没觉察出来。

《青蛙君救东京(かえるくん、東京を救う)》

#文学 #小说 #村上春樹
人数越多,统计就越有效,行为规范就越有力,特异性就越容易被抹平,事件也越难以产生影响。

于是行为取代了行动,一致取代了平等,完美符合统计学的社会取代了自由的公共领域。

The Human Condition

#政治 #Arendt
看哭了。这些冒着被政府打击的风险站出来的“非法移民”诉说了民主和公民的涵义,揭露了政府的下作,身体力行地展示了如何对抗新法西斯主义和种族主义。这是法国人欠他们的。

试想如果换作阿伦特会怎么评价sans-papiers运动呢?

“言论和行动不存在于私领域。当人被驱逐出公共领域的时候就丧失了为人之权利。”

“为了生存而做的事是不能被称为政治的,这种事情进入公共领域是对公共空间的污染。”

大概就是这样的bullshit吧。阿伦特根本不配被称为思想家。

#政治 #Arendt #Balibar
2024/06/26 01:53:10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