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Forwarded from 何日未来
#讲座 #方可成 #后真相时代 #报导者

方可成x刘致昕:我们与真相的距离」沙龙

沙龙时间:8月28日20:00-22:00 北京时间

疫情之下的第二个夏天,人们已经慢慢习惯了随时随地佩戴口罩以防止病毒的扩散。然而,在赛博空间的孔隙中,另一种病毒却无声无息地扩散着,扩大着它的影响力。从生活资讯到时事新闻,从赚取流量到族群仇恨,从营销号到名人官号……不同种类、目的、载体的假信息充斥着网络世界。我们急需抗体。

我们邀请台湾独立媒体《报导者》副主编刘致昕和港中大新闻传播学者方可成,共同讨论在全球产业链的脉络中,假信息如何被制造、传播,进而蚕食公共讨论的空间。在后真相的时代,我们要如何弥合撕裂的公共生活?

本场沙龙面向公众开放,且设置Q&A时间,欢迎每一位仍关心公共生活的你来交流、学习。

讲师介绍
方可成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新闻实验室》计划主理人

刘致昕
资深记者
台湾独立媒体《报导者》副总编辑
《报导者》podcast负责人

主办方
Sisyphus公社
Sisyphus公社的课程「Citizen青年媒介技能课」正在参加腾讯99公益筹款,欢迎支持:https://gongyi.qq.com/succor/detail.htm?id=234174

报名表填写:https://forms.office.com/pages/responsepage.aspx/idDQSIkWdsW0yxEjajBLZtrQAAAAAAAAAAAANAAZDQDdBUOUNLU0pKQ1ZEVlBMRjc5WERTWThEVFI0QS4u
E05|端開麥:網絡難民,是表達者的宿命嗎?ft. 方可成&小樹
https://pca.st/skz42tir

當聊運動也會觸線,當科普公眾號被起底和封殺,當肖美麗講述一個不要抽煙的問題卻遭遇連續幾天的網絡暴力⋯⋯中國大陸互聯網上越來越等號閉環,有朋友最近開始刪社交平台上的po文,要讓自己被世界遺忘。

你的網絡生活,現在是怎樣的?

是否也曾經拿出一部分真實的自己,熱情地投入到虛擬世界裏?而現在總是看著大型集體表態和爭吵,沈默,乃至無言?或構築起另一種人格和生活?還是你一如既往地認為,在私人與公共之間,發聲依然是連結和改變所不可放棄的方式?

這一期,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方可成,以及九零後港漂小樹,在節目裏「心平氣和」地講述他/她在2019年因香港反修例運動,被不認識和認識的大陸網民網暴的經歷。可成說,其實我們在網絡上從來沒有公民權;小樹說,其實我們在網絡上都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到底,我們是否連「難民」都還稱不上?對於一個有自由傾向的人來說,孜孜不倦地表達,要有什麼樣的心理準備,又為何要一直在這裏?

節目內容:

00:00 牆變得更高之前,網絡生活是什麼樣的?

06:25 還有安全感的時候,有分歧時是怎麼討論的?

09:25 方可成被網暴:網軍浩蕩

17:10 小樹被網暴:從熟人欺凌開始

27:50 國家與民粹的合謀

33:23 在海外平台發言就安全嗎?

36:53 網暴是盤生意經

41:00 沉默的是大多數,還是少數?

44:25 有效且多元的內容環境消失了

49:35 暴力被引流的方向

51:15 其實,我們連難民都不是?

55:30 這麼喪,那為什麼還要繼續發言?
【以假新聞之名.3】當假新聞法用作對付異見者:新加坡獨立網媒與政府的對戰

民主黨上訴在高等法院初審時,高等法院法官洪清福(Ang Cheng Hock)在判詞中探討舉證責任誰屬,即是作出陳述一方有責任向法庭證明陳述真確,還是政府有方有責任證明陳述虛假。民主黨提出,言論自由屬憲法權利,若政府透過 POFMA 限制言論自由,政府有責任證明該限制的基礎,一般市民亦難以自行舉證證明陳述真確,因為很多時政府並不對外公開文件及數據。

———

POFMA 下新聞工作者面對的第二種困境,是如果某消息是由匿名來源所披露,當被告上法庭要證明該消息屬真確陳述時,記者只有百辭莫辯。

「就算我想證明自己所言屬實,上到法庭,我還是無法為自己辯護,因為作為記者的責任,就是要保障我的消息來源。」

許淵臣表示,這甚至非關法庭是否公正,「而是這條法例的設計,本來就讓政府有優勢。」

———

除立法外,新加坡同時透過政府新聞網、官方事實查核機構等渠道澄清及闡述對事實的官方版本。許淵臣指,一開始實施 POFMA,新加坡政府曾規定媒體必須以官方新聞公告、或《海峽時報》等「主流及可信賴媒體」為事實報道依歸,不過即使是主流傳媒,亦有時會把基本事實搞錯,政府後來撤回規定,「到頭來像一個笑話。」

歸根究柢,市民誤信「假消息」,或不信政府的「真消息」,許淵臣認為是信任問題,「以前政府不需要立法,去經常提醒市民什麼是『假消息』,因為以前大家都相信媒體、相信政府。」
阿里6000员工公开信是不是“公关”,真的重要吗?
https://www.wainao.me/wainao-reads/Alibaba-public-relations-08192021

撰文 | 米米亚娜

但是,承载了这个议程的倡议书,却在“公关说”的叙事下被釜底抽薪。“公关说”完全无视其倡议内容,把焦点转向了对参与发起者的动机质疑上面。并通过定义参与者的身份(公关员工),从而取消其发声的正当性,消解其行动的意义,把本应存续于公共讨论中的反性骚扰/性侵害议程彻底架空,阻碍了个案可能形成的社会改良效应。

认可人们有公共性、有公共参与能力,首先应认可人们的脑袋可以超出他们的屁股去思考。一个参与起草倡议书的、身份为公关的员工,也会关心受害者并助其发声。但是动机质疑却无法被证伪,且何患无辞。故其为公共参与的最大杀手。资深媒体人应该很明白这个道理,不然不会将“公关操作”巧妙偷换为“造成了公关效果”,令人无可辩驳。毕竟,任何及格的表态和行动,都可能安抚公众的愤怒,也都能坐实公关指控。

期待善恶有报乃人之常情,但事件不应结束于“罪有应得”的判决,重点也不是去无视或否认个体在公共参与过程中的利益权衡,保守甚至投机倾向,而是理解这是公共参与的一部分,接受人们有着受害者、合谋者与反抗者的混合属性,然后再进一步提问。
08/27 端小聚預告|對話劉怡:國際時政記者眼中的阿富汗社會和塔利班
https://bit.ly/3DblqlJ

長年以來,阿富汗一直是國際輿論與媒體的關注焦點。911事件後美國與北約在此駐軍,試圖消滅塔利班勢力。二十年過去,隨著駐軍部隊逐步撤離阿富汗,短短數月內塔利班已控制多處地域。8月15日,塔利班正式佔領首都喀布爾,一張武裝份子在總統府內高興慶祝的照片震驚全球,與之相對應的是—阿富汗總統加尼(Mohammad Ashraf Ghani)倉皇請辭並搭機逃難。

國際媒體報導中的阿富汗,總不脫「恐怖主義溫床」論述,但這之中隱含何種意識形態與輿論斧鑿?本次端小聚,我們邀請三度進入阿富汗採訪的國際時政記者劉怡分享前線故事,在那裏他曾親身與1980年代反蘇政權的聖戰士 (Mujahideen) 領袖、已故蓋達組織 (Al-Qaeda) 首腦賓.拉登的早期合作者和阿富汗時任政府官員交談。他看到的阿富汗社會與人民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子?而在塔利班重新掌權後,阿富汗會退回1996年塔利班統治的樣貌嗎?

從美蘇冷戰到中美新冷戰,阿富汗的歷史宛如一場又一場的大國博弈,過去如何印照現況,為何戰爭打了20年,美軍最終仍選擇撤離?長年獲得龐大國際資金援助的阿富汗政府,怎麼如此快速崩盤?而阿富汗的女性、難民問題,又將如何攪動國際局勢?

📌小聚時間:2021年8月27日(五)20:00 - 21:30(UTC+8)

📌主講人:國際時政記者 劉怡

📌活動ID:170 128 5389

📌活動密碼:20210827

📌點此報名,獲得活動提醒:https://bit.ly/3DblqlJ

*活動於WebEx中進行,請提前下載會議軟件Webex,點擊連結 或輸入活動ID及密碼加入,會議室將於8月27日19:45開放。
Forwarded from 何日未来
#讲座 #女权讲座

台灣女書文化協會【2021 眾女成城:世代對談】系列線上座談會

報名表填寫: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73h_b3a2WNrn-0nIWjYI828nsZIFHnNjDAJXlRSl-AnhAjw/viewform

♦️ 活動資訊 ♦️

時間|2021 年 9 月 3 日至 11 月 14 日止,週五、週六、週日 14:00-16:00/19:00-21:00。
地點|Google Meet 視訊系統,線上視訊講座。
費用|免費,惟須填寫以下報名表單,將於活動前一天寄送視訊會議室連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想了解台灣婦女運動的發展脈絡?
👉 想知道八O~九O年代的台灣婦女運動,以及對當今社會的影響?
👉 8 大主題,35 位與談人+主持人,一起來聽台灣婦女運動的世代發聲!

成立於1994年的女書店,秉持著台灣婦運的精神,直至2020年,台灣女書文化協會成立,延續女書店的文化與社會實踐,期能以更多元、活潑的視角認識台灣婦運的精神與歷程。

【2021 眾女成城:世代對談】系列線上視訊座談會,由台灣女書文化協會主辦,女書店承辦,財團法人民主基金會贊助。不畏疫情,八場次,三十五位與談+主持人,2021年九月至十一月,線上登場!

從八O年代解嚴前後,到九O年代以來,台灣婦女運動從辦雜誌傳播理念到爭取女性權益,逐漸開枝展葉,在不同領域中,都有婦女運動及女性主義薰陶的婦運前輩,寬厚且不失公允的引領後輩,透過親身社運經驗的分享、專業的工作傳承與組織共事,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年輕後輩,勇於探索、自我賦權、投入女性權益工作。

本系列座談會,邀請到各領域資深/中生代/新生代的女性主義、婦女運動工作者,與大家聊聊他們踏入婦運的心路歷程與觀察,帶領我們一探婦女運動如何從白紙黑字寫入生命。

八大主題,三十五位與談人+主持人,除了講座,更將推廣、鼓勵撰寫台灣婦女運動史,也希望《眾女成城:台灣婦女運動回憶錄》不再只是套書,成為你我認識台灣歷史中女性身影的重要指引。

♦️ 座談會陣容 ♦️

🔹首場|婦運與民主政治的交會:跨世代女性公共事務參與
時間|9/3(五) 19:00-21:00
與談|李元貞、成令方、張淑惠、苗博雅
主持|范雲

🔸第二場|不論白天與黑夜,家裏與家外:女性身體自主權與社會保護機制
時間|10/8(五) 19:00-21:00
與談|阿布娪、杜瑛秋、周芷萱
主持|紀惠容

🔹第三場|性別真的主流化了嗎?反思性別教育的校園扎根
時間|10/16(六) 14:00-16:00
與談|游美惠、蔡麗玲、謝美娟
主持|蘇芊玲

🔸第四場|從土地、飲食到環境保育:生活、生產、生態:三生共榮
時間|10/17(日) 14:00-16:00
與談|陳曼麗、黃淑德、許秀嬌
主持|陳來紅

🔹第五場|從騷動到興風作浪:光影書寫與婦運的交織
時間|10/22(五) 19:00-21:00
與談|黃玉珊、簡扶育、周美玲、林書怡
主持|范情

🔸第六場|從倡議、修法到立法:婦運到法律改革的漫漫長路
時間|11/6(六) 19:00-21:00
與談|尤美女、許秀雯、鄧筑媛、莊喬汝
主持|陳宜倩

🔹第七場|從研究「婦女」到女性主義觀點研究:一探婦女研究在台灣的發展脈絡
時間|11/13(六) 14:00-16:00
與談|顧燕翎、林津如、方念萱
主持|王曉丹

🔸壓軸場|勞動權益裡的女性突圍:經濟與工作場域中女性權利意識
時間|11/14(日) 14:00-16:00
與談|郭玲惠、黃鈴翔、邱羽凡
主持|李安妮

*主辦:社團法人台灣女書文化協會
*承辦:女書店
*贊助:財團法人民主基金會
*協辦: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女性影像學會、社團法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社團法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彩虹平權大平台、財團法人婦女救援基金會、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現代婦女教育基金會、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綠主張綠電合作社、勵馨基金會、桃園市愛鎮協會、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有河書店、無論如河書店、小小書房、瑯嬛書屋、瓦當人文書屋、苑裡掀海風、自己的房間、梓書房、邊譜書店、虎尾厝沙龍、勇氣書房、三餘書店、晃晃二手書店、松園小屋🛖
鄒幸彤的坐監修煉 以幽默面對荒謬 「坐監唔係終點,仍可繼續抗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ROxg129bxg
文字版:https://bit.ly/3kuzlun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 是香港的泛民主派政治組織,於1989年5月21日在香港支持當時中國学生運動的全球華人大遊行中成立。高峰期時,泛民主派有約一半的立法會議員均是身兼支聯會及民主党成員。2021年9月準備解散。

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涉在網上及報章撰文呼籲巿民參與今年六四集會,分別於六四及七一前夕被捕,被控一項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鄒幸彤早前被拒保釋,今(5日)於高等法院申請保釋獲批,准以現金及人事擔保各5萬元保釋,須交出所有旅遊證件。(明報, 案件編號:HCCP 399/2021)

她早前在裁判法院提出保釋被拒,今日到高等法院申請保釋。法官張慧玲聽完雙方陳詞後,批准鄒幸彤的保釋申請。

鄒幸彤獲准以5萬元保釋外出侯訊,需要交出旅遊證件,不得離開香港,並居於報稱地址,定期到警署報到,她的母親亦以5萬元作人事擔保。(香港電台

鄒幸彤離開法院時,形容獲保釋是一場「好小嘅勝利」,確認「未審先囚」不應是慣例。

——

這年頭,牢獄與我們的距離已不如以往想像般遠。要如何度過牆內的日子,也許是一場修煉。

一個又一個熟悉的面孔被關進牆內,這次輪到鄒幸彤。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今年七一前夕再被捕,被指涉撰文呼籲巿民參與六四集會,首次還柙懲教所,在所中度過一個多月的時間,至月初獲准保釋。

牆外的人幻想,獄中的生活定必苦不堪言。肉身被囚禁,自由受限,自然是苦。但靈魂思想無法被囚禁,鄒幸彤就用她古靈精怪的想法,苦中作樂:吃得簡陋,她想像口裡吃的眉豆粥是電視看過的魚生飯;薄木板床睡得她腰骨痛,她想著長遠對腰骨應該更好;囚室炎熱,起床有時睡衣被汗水浸透,她就當是把身體當成溫度計,體會溫度變化。

這種心態,一來是她慣了用這「癲癲得得」的態度面對荒謬,二來也是希望不要傳遞恐懼,「佢拉人封艇係對社會嘅恐嚇。如果你唔當佢係一回事,咁大家可能唔會覺得咁驚。」

即使身處獄中,她也繼續透過寫信參與公民社會的討論,是出於對牆外仍不斷發生的打壓感到焦躁,急於想做點事;也因為她覺得,坐監不應是終點,抗爭仍可繼續,「點樣令牢獄呢樣嘢唔會令你個運動者死咗,係一入去第一件要解答嘅事。坐監仍然有要發聲嘅位。只要你個心係喺每個位置都繼續抗爭的話,不論你係坐緊又好,喺出面、喺海外都好,都有可以做嘢嘅位。」
Forwarded from 简中赛博坟场
播客《中國網路審查機器裡的「商業競爭」,你看見的「真相」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專訪Citizen Lab研究員Lotus Ruan》讨论了政治压力与商业动机如何助推中国社交媒体的审查。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453UoWqDfGWZuoDltxaKUQ

Citizen Lab公民实验室曾研究新冠疫情爆发初期的审查问题,相关报道《擋掉上百關鍵字、自封「全球抗疫典範」,中共如何打武漢肺炎輿論戰?》见🔗 https://www.twreporter.org/a/covid-19-internet-censorship-in-china-banned-keyword

报告原文《Censored Contagion
How Information on the Coronavirus is Managed on Chinese Social Media》见🔗 https://citizenlab.ca/2020/03/censored-contagion-how-information-on-the-coronavirus-is-managed-on-chinese-social-media/

播客中提到的算法问题,可参考端传媒《短视频前业者自述:用户数据像小圈子里的秘密,告诉一人,所有人都会知道》一文🔗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817-mainland-why-i-leave-short-video-company/

#bot荐文
綠營支持者粉紅化(上)?「側翼」如何從對抗資訊戰的武器,成為對民主的威脅|評論|台灣|深度|端傳媒 Initium Media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10903-opinion-taiwan-rising-nationalism/invite_token/VCJsyNQzoM

回到1980年代,還在「黨外」時期的民進黨內部,就已經發展出兩條不同路線,一條是以美麗島系為首的「議會路線」,因應政治氛圍逐漸鬆動,主張結合地方派系的實力,透過進入體制來達成改革目標;另一條則是以新潮流系為首的「群眾路線」,主張拋卻舊有地方派系的力量,直接以台灣主體意識與改革理念訴諸公眾。

—-

當時台灣也和西方國家一樣,深陷於社群媒體特性與演算法所造成的後事實政治的迷霧之中,且還有大量的、系統性的假訊息,包括中國系統性的網軍攻勢,針對農漁業、年金改革、家庭與教育等,不停被製造且投放到社群平台,引起社會巨大震盪和恐慌。然而政府相關部會的反應卻宛如一隻過時的大恐龍,整個尾巴都著火了,神經傳導訊號還沒通知道腦部,對多數攻擊都無法做出回應,甚至沒有必須回應澄清的危機意識,覺得照原先計劃按步究頒進行政蹟宣傳即可,直到民調數字反應民間的慘烈戰況,府院黨高層才意識到不對勁,然而一切早就難以挽回。

至今仍有不少網民仍會在論壇中稱自己患有「1124 公投PTSD」,才就此覺醒,開始關注並對抗假訊息、轉為積極抗中、認為中國就是一切問題的來源。

「側翼」彼此之間也有通訊群組,其中可能有來自部會、黨部或立委辦公室的人員,提供政策與法案資訊,再各別認領或依不同專長協作、產出圖文,針對正在流傳中的熱門新聞點、社會議題等做出反擊、回應,甚至和資訊戰的攻擊方形成了一個類鏡相的閉鎖循環:一樣有自己的新聞農場、溝通群組、匿名粉專與假帳號。

透過這些梗圖、文章的傳遞,側翼呈現了中國多年來在國際上打壓台灣、特別是SARS期間將台灣與國際隔絕的態度,以及疫情發生後種種掩蓋、隱藏、閃躲,導致疫情在全球擴散等惡行惡狀,讓一般民眾、特別是年輕世代對中國的惡感快速增加,同時加速了「台灣共同體」的進程,蔡政府的民意支持度與側翼粉專的觸及率,均來到另一次高峰。

這樣的合作模糊了公部門與黨政應保持距離、各自獨立的界線,也損及從事媒體與訊息溝通的公務人員的中立性。再者,當一切成了聲量的攻防、成了搶奪風向的戰爭,也改變了政治運作和政策形成的過程。
專訪黃勤帶:從89廣場到19街頭,那是掀開日常假象的風,要在風停前跑到現場|端傳媒 Initium Media
https://theinitium.com/project/20210905-photo-wongkantai/

「有一陣風吹來,就有一個洞,只有那個瞬間可見,你會看到後面的真相是如何,或是那些共性是什麼。」
EFF:COVID-19 大流行期间的数字权利指南
https://supporters.eff.org/donate/pandemicguide

(...) 例如,无处不在的位置跟踪和监控摄像头,将创建一个没有人权原则坚实基础的国家监控基础设施。在本书中,你会发现这些原则得到了详细的阐述。公司和创新者已经站出來,让我们在隔离区内尽可能地过上最好的生活,但往往对用户的隐私和安全不屑一顾。这些工具本身需要以这里列出的严谨的卫生来习惯对待。公司和国家已经受到诱惑,打开了 "审查 "的开关,把自由表达当作另一种病毒威胁:但我们证明,举报人和批评者已经在这场大流行中拯救了生命。如果我们要拯救更多的生命,就必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并保护他们的匿名或假名。当现有的系统失效时,互助已经帮助了数百万人:但现代的支持网络工具有其自身的隐私挑战,我们在此详细说明。冠状病毒崛起的速度意味着,只有充满开放性和开放性科学的开放互联网的快速、自组织和全球协调能力才有希望跟上,更不用说引领寻找强大的治疗方法和最佳医疗实践。但是,如果没有积极的支持,这个公益性的互联网就无法生存,而这种支持在未来经济困难的时候应该会出现。我们有一些关于这种支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想法:它不是对大型科技公司或电信公司的救助。
2025/07/06 17:46:44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