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认知偏差.jpg
2.3 MB
五十种 #认知偏差 中文版

图源:知乎
英文版:TITLEMAX
马斯克推文:Twitter

利用工具【白描】提取了图片的文字,整理了一份适合阅读的文字版

🔗50种认知性偏差——关注认知,理解偏差,做最好的自己
1930年代《纽约客》杂志充满圣诞气息的12月封面。 source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坂本龙一
#music
浮光掠影
认知偏差.jpg
这份认知偏差列表里有一个是【旁观者效应】,解释为在一旁围观的人越多,挺身而出去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就越低。

简单表述就是:

1. 某地发生了一次事故,附近有一群人。

2. 每个人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于是观察周围的人的反应。

3. 每个人都在默默的观察其他人的反应,于是,从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人有反应。

4. 于是,所有人都认为「没反应是对的」,所以对事故不作出任何反应。

这种现象社会心理学有个术语「多元无知(Pluralistic ignorance)」,也就是在群体活动中,当局面模糊不清的时候,人人都倾向于观察别人在干什么并随从。对身处困境而亟需帮助的人而言,如果只有一个陌生人而不是一群陌生人在场的话,他得救的概率反而会要大一些,一个我们很熟悉的例子就是路边跌倒的老人无人救助。

多元无知之所以起作用,中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因为错误地判断了他人的想法,认为群体中其他成员对某个行为的表述就是其真实的想法。

群体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认同是人类的本能,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需要融入社会,具有自动性。人们非常讨厌被群体和他人孤立,所以迫于同意他人一些意见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被孤立,为了能被群体接受,即使私底下并不认可某种规则,人们还是会表现出自己很赞成。在很多情况下,跟着群体走是最有效的行为方式,但当群体中的人们都在进行一个错误的行为时,就会模糊群体成员中正确的价值观,他们会认为自己原本正确的价值观是错误的,从而修正自我的意见,让自己与群体更加和谐,这个时候群体规范的力度会大于社会规范。

所以,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什么:

一、当遇到一些意外(紧急)情况,别人不对劲时,不要跟随群体没有任何动作。迅速伸出援手,哪怕是拨打 110 。

二、自身而言,当遇到危险时,一定要让旁边的人知道你需要帮助,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指着特定的(比如穿红衣服最高那个)某一个人:「我需要你帮助」「帮我报警」……

📡浮光掠影:@inbox_all
#心理学 #多元无知 #认知偏差
2025/01/06 06:24:06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