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努力制造“女人祸水”的印象,因其是“为亡命行动服务的艺术” | 阅读原文
水浒故事所要灌输的“红颜祸水”和“英雄不好色”,都是不自然的观念。我们的宣传家对此一定很了解,很知道事不易为,于是他们加倍用力。他们拿出很有效的宣传方法,一而再、再而三讲述同性质的事件。
#水浒传 #女性
水浒故事所要灌输的“红颜祸水”和“英雄不好色”,都是不自然的观念。我们的宣传家对此一定很了解,很知道事不易为,于是他们加倍用力。他们拿出很有效的宣传方法,一而再、再而三讲述同性质的事件。
#水浒传 #女性
Telegraph
《水浒传》努力制造“女人祸水”的印象,因其是“为亡命行动服务的艺术”
按:常有人拿《水浒传》与英国的侠盗罗宾汉的故事相提并论,或是说《水浒传》是中国的罗宾汉,或是说罗宾汉是英国的《水浒传》。文学评论家孙述宇不这样认为。 在他看来,《水浒传》并非当代批评家燕卜荪(W. Empson)所说的“田牧文学”(pastoral)。所谓田牧文学,其特点在于以田夫牧人为题材的作品,既不是田夫牧人创作的,也不是供给田夫牧人欣赏的。人们过去认为《水浒传》是一部“田牧式”的强盗文学,是类似罗宾汉的侠盗故事,事实也是如此吗?
136封台湾来信 | 阅读原文
善良老实的何松云告诉妻子,“打完仗,我就回来。”然后,瞪了一眼只有3岁的大儿子何如山,转身离开了。
这个充满埋怨的眼神,让何如山一辈子也无法忘记。
……
那是何如山背负一生的心结,那件事情,就像一堵厚重的墙,横亘在他和爸爸之间,让他喘不过气来。他一生都在宽慰自己,爸爸是不会因此记恨他的,因为那年他只有3岁,他还不懂事。他一定要当着爸爸的面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只要说出来了,一切都会释然。
但是……
#两岸 #台湾 #老兵 #返乡探亲
善良老实的何松云告诉妻子,“打完仗,我就回来。”然后,瞪了一眼只有3岁的大儿子何如山,转身离开了。
这个充满埋怨的眼神,让何如山一辈子也无法忘记。
……
那是何如山背负一生的心结,那件事情,就像一堵厚重的墙,横亘在他和爸爸之间,让他喘不过气来。他一生都在宽慰自己,爸爸是不会因此记恨他的,因为那年他只有3岁,他还不懂事。他一定要当着爸爸的面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只要说出来了,一切都会释然。
但是……
#两岸 #台湾 #老兵 #返乡探亲
Telegraph
136封台湾来信
前言:2020年11月,老兵回家在长沙筹建办公室,计划收集一些士兵的书信布展文化墙。我专程去广州找到何世安,龙越基金会曾协助他从台湾接回爷爷的骨灰,在此之前,他们和爷爷之间,有无数的书信往来。何世安把这些书信全部捐赠我们,我数了数,竟然有136封。 逐字读完,这是一个可以拍成电影的故事。 一 “谁是汪四支?”邮递员举着一封信,站在村口喊。 那是1988年8月中旬的一天,湖南省石门县白洋湖街,听到呼喊的几个村民围上来看,信封是白色花边,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都是竖写,而落款,有些神秘地印着“香港·内详”。 …
常见逻辑谬误举例及解决之道
🗣逻辑谬误是削弱论证的那些缺陷。学会在自己以及他人的文章中找出逻辑谬误,可以提高对自己的、读到的、听到的论证的评判能力。
👉关于 #逻辑谬误,重要的是应该认清两点:
🔸首先,存在逻辑谬误的论证实在极为常见,且可能显得非常令人信服,至少对于那些诱因读者或者听众是如此;在报纸、广告及其他信息源中,都可以找到众多存在逻辑谬误的实例。
🔸其次,有时很难判断某论证是否存在逻辑谬误;某一论证实际上可能非常无力、有些无力、有些有力,或者非常有力;包含若干步骤或者若干部分的论证,可能其中某些章节很有力,而另外一些则很无力。
🙋♀️因此,本文的目标不是教人如何给论证贴上逻辑谬误或者逻辑严密的标签,而是教人如何审查自己的论证,然后使其从「无力」变为「有力」。
⭐️查找论证中逻辑谬误的几个方法:
💡站在反对相关结论的角度,反观论证中哪些部分比较可疑,哪些部分最为薄弱,然后重点加强这些部分。
💡列出论证的各个要点,在其下方分别列出相应的证据,这样也许就会发现某个提法并无过硬证据,或者可以更为严格地审查所采用的证据。
💡了解自己特别容易发生哪些逻辑谬误,检查自己的文章中是否出现这些谬误。有些人频频「诉诸权威」,有些人则更容易「类比失当」或者发生「草人」谬误。重读一下自己以前的文章,看看是否存在今后需要注意防范的某种逻辑谬误。
💡注意宽泛的说法,它们较之有所限制的说法需要更多的证据。说法中若有涵盖全部的词语如「所有」、「非」、「无」、「每个」、「向来」、「从不」、「无人」、「人人」之类,虽然有时是合适的,但较之不那么绝对的词语如「有些」、「很多」、「不多」、「有时」、「通常」等等,需要给出多得多的证据。
💡检查并复核涉及他人品格的用语,尤其是涉及对手品格的用语,确保这些用语准确、得当。
🗣逻辑谬误是削弱论证的那些缺陷。学会在自己以及他人的文章中找出逻辑谬误,可以提高对自己的、读到的、听到的论证的评判能力。
👉关于 #逻辑谬误,重要的是应该认清两点:
🔸首先,存在逻辑谬误的论证实在极为常见,且可能显得非常令人信服,至少对于那些诱因读者或者听众是如此;在报纸、广告及其他信息源中,都可以找到众多存在逻辑谬误的实例。
🔸其次,有时很难判断某论证是否存在逻辑谬误;某一论证实际上可能非常无力、有些无力、有些有力,或者非常有力;包含若干步骤或者若干部分的论证,可能其中某些章节很有力,而另外一些则很无力。
🙋♀️因此,本文的目标不是教人如何给论证贴上逻辑谬误或者逻辑严密的标签,而是教人如何审查自己的论证,然后使其从「无力」变为「有力」。
⭐️查找论证中逻辑谬误的几个方法:
💡站在反对相关结论的角度,反观论证中哪些部分比较可疑,哪些部分最为薄弱,然后重点加强这些部分。
💡列出论证的各个要点,在其下方分别列出相应的证据,这样也许就会发现某个提法并无过硬证据,或者可以更为严格地审查所采用的证据。
💡了解自己特别容易发生哪些逻辑谬误,检查自己的文章中是否出现这些谬误。有些人频频「诉诸权威」,有些人则更容易「类比失当」或者发生「草人」谬误。重读一下自己以前的文章,看看是否存在今后需要注意防范的某种逻辑谬误。
💡注意宽泛的说法,它们较之有所限制的说法需要更多的证据。说法中若有涵盖全部的词语如「所有」、「非」、「无」、「每个」、「向来」、「从不」、「无人」、「人人」之类,虽然有时是合适的,但较之不那么绝对的词语如「有些」、「很多」、「不多」、「有时」、「通常」等等,需要给出多得多的证据。
💡检查并复核涉及他人品格的用语,尤其是涉及对手品格的用语,确保这些用语准确、得当。
Telegraph
常见逻辑谬误举例及解决之道
一、以偏概全
新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终结? | 阅读原文
资本主义正在把自己变成新封建主义。对于那些处于新封建制度底层的人来说,比起能减轻绝望、麻木、无休止的苦役之痛的药物、酒精和食物,意识形态无法解决焦虑和不安全。
#新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 #危机 #信息平台 #垄断 #科技
资本主义正在把自己变成新封建主义。对于那些处于新封建制度底层的人来说,比起能减轻绝望、麻木、无休止的苦役之痛的药物、酒精和食物,意识形态无法解决焦虑和不安全。
#新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 #危机 #信息平台 #垄断 #科技
Telegraph
新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变形记
编按:对于意识到资本主义为人们带来了巨大伤害的左翼知识分子而言,他们相信资本主义终将迎来终结,而共产主义将会成为取代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然而,西方社会在这信息爆炸的十年间,目睹了垄断性科技企业的崛起,这些企业对于内陆地区以经济权力行使政治权力、以领主式的方式剥削用户和工人、并让工作者和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失去希望。对于作者Jodi Dean而言,资本主义正在不断恶化,并不断显示出新封建主义的特征,而国家政府能否通过强力的干预使人们摆脱“领主们”的控制仍尚未可知。 一 在《资本已死》(CAPITAL IS…
物理学如何证明上帝的存在
既然是(宇宙)规则的创立者,那么创立者可以超越自己设定的规则吗?一个不可知论者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估计是简单明了的:不论这个「#上帝」是 #宗教 意义上的,还是为了表述一种 #科学 无法解释的「超自然力量」,我都无法回答——即没有答案就是答案本身。
既然是(宇宙)规则的创立者,那么创立者可以超越自己设定的规则吗?一个不可知论者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估计是简单明了的:不论这个「#上帝」是 #宗教 意义上的,还是为了表述一种 #科学 无法解释的「超自然力量」,我都无法回答——即没有答案就是答案本身。
BBC News 中文
物理学如何证明上帝的存在
如果有上帝,他会遵守物理定律吗?
年尾了,各路人马都推出了年度书单,一时眼花缭乱。大多数人平常阅读的时间就少,本想着省事,从书单中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书好屯几本,现在倒好,书单太多,选择困难症又犯了。
每年出版的书成千上万册,我们可以从这小小推荐书单中选择,省去很多筛选过程,这也是书单存在的价值,但你说作用有多大,各人需求不同吧。于我而言,是有参考价值,但作用不大,因为不一定就适合阅读。明星网红的推荐书单品质参差不齐,容易花冤枉钱;优秀编辑及作家的推荐书单,下限是有保证,但要么为照顾可能多的人口味,要么私人喜好,比如像马伯庸这样的作家,看过的书太多,口味养得很叼了,一般的书也入不了法眼,昨天我看到他今年的阅读书单,好几本是又冷又偏的书,一般读者可能也没欲望读进去。
大多数索要书单的人,真正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书」。
我查看维基百科词条的时候有个习惯,不知大家是不是这样,就是看词条内容时,见到有意思的子词条或关联词条会忍不住点进去看,到下一条亦如此,像套娃一样,一不小心就在维基上「浪费」了很多时间。
书籍和书籍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超链接」,就是书目后面的引用(参考)列表,引用是能体现一本书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线索。我们常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看书不妨这样做:
配备一本笔计本和一支笔,翻书看到不懂的名字、概念及感兴趣的点记下来或标识,看完后书合上,静静回想书中哪段印象最为深刻?还想找更多的类似内容来看?
接下来就是参照书目的引用配合工具书或网络搜索,寻找解答笔记问题的书本。从一点跳到另一点,多点汇聚成面,顺着兴趣探索阅读的边界,就如同一条小溪,一路兼容并蓄,最终通向书海。所以拿着任何一本读下去,可以发现更多的书,更不用忧虑读得完。
📡浮光掠影:@inbox_all #碎碎念
每年出版的书成千上万册,我们可以从这小小推荐书单中选择,省去很多筛选过程,这也是书单存在的价值,但你说作用有多大,各人需求不同吧。于我而言,是有参考价值,但作用不大,因为不一定就适合阅读。明星网红的推荐书单品质参差不齐,容易花冤枉钱;优秀编辑及作家的推荐书单,下限是有保证,但要么为照顾可能多的人口味,要么私人喜好,比如像马伯庸这样的作家,看过的书太多,口味养得很叼了,一般的书也入不了法眼,昨天我看到他今年的阅读书单,好几本是又冷又偏的书,一般读者可能也没欲望读进去。
大多数索要书单的人,真正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书」。
我查看维基百科词条的时候有个习惯,不知大家是不是这样,就是看词条内容时,见到有意思的子词条或关联词条会忍不住点进去看,到下一条亦如此,像套娃一样,一不小心就在维基上「浪费」了很多时间。
书籍和书籍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超链接」,就是书目后面的引用(参考)列表,引用是能体现一本书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线索。我们常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看书不妨这样做:
配备一本笔计本和一支笔,翻书看到不懂的名字、概念及感兴趣的点记下来或标识,看完后书合上,静静回想书中哪段印象最为深刻?还想找更多的类似内容来看?
接下来就是参照书目的引用配合工具书或网络搜索,寻找解答笔记问题的书本。从一点跳到另一点,多点汇聚成面,顺着兴趣探索阅读的边界,就如同一条小溪,一路兼容并蓄,最终通向书海。所以拿着任何一本读下去,可以发现更多的书,更不用忧虑读得完。
📡浮光掠影:@inbox_all #碎碎念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日本核题材电影的创作现状与文化反思 | 阅读原文
最近上映的美国漫威电影《永恒族》中,出现了「黑人为日本广岛 #原子弹 爆炸而忏悔跪地痛哭」的一幕,引发国内外网友激烈辩驳。日裔编剧马修·弗雷波表示,他希望借此片让全球的观众去反思日本人民所遭受的悲剧。此番言论闭口不提是日本先发动的 #侵略罪行,只强调要反思日本人民所受痛苦的言论,在 #日本 网民中获得大量支持。但在美国、韩国等国的一些网友眼中,这些无疑是在为侵略者「洗地」,挑战了大众一直所接受的反 #法西斯 #战争 历史观。
漫威编剧的观点看似石破天惊,但仔细审思,不过是在重复日本「原爆」电影的窠臼。本文是对日本战后核题材电影的系统性介绍和反思,揭示其如何通过「受害者」叙事来淡化「施害者」身份,并最终影响日本对 #核爆事件 的历史记忆与想象。
从上世纪中叶至今,日本在原爆历史创伤情结牵引下,陆续拍摄了众多核题材电影。尤其2011年3·11地震及福岛核泄漏事件后,日本核题材电影出现明显变化。本文认为,日本核题材电影与日本社会 #历史 及当下之间,构成了反映与被反映、再现与被再现、建构与被建构的「镜像」式关系。通过空间叙事与时间叙事等方法,日本核题材 #电影 建构了银幕上多元的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隐蔽了日本侵略的历史本质与意识形态价值。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编发此文,以供读者思考。
最近上映的美国漫威电影《永恒族》中,出现了「黑人为日本广岛 #原子弹 爆炸而忏悔跪地痛哭」的一幕,引发国内外网友激烈辩驳。日裔编剧马修·弗雷波表示,他希望借此片让全球的观众去反思日本人民所遭受的悲剧。此番言论闭口不提是日本先发动的 #侵略罪行,只强调要反思日本人民所受痛苦的言论,在 #日本 网民中获得大量支持。但在美国、韩国等国的一些网友眼中,这些无疑是在为侵略者「洗地」,挑战了大众一直所接受的反 #法西斯 #战争 历史观。
漫威编剧的观点看似石破天惊,但仔细审思,不过是在重复日本「原爆」电影的窠臼。本文是对日本战后核题材电影的系统性介绍和反思,揭示其如何通过「受害者」叙事来淡化「施害者」身份,并最终影响日本对 #核爆事件 的历史记忆与想象。
从上世纪中叶至今,日本在原爆历史创伤情结牵引下,陆续拍摄了众多核题材电影。尤其2011年3·11地震及福岛核泄漏事件后,日本核题材电影出现明显变化。本文认为,日本核题材电影与日本社会 #历史 及当下之间,构成了反映与被反映、再现与被再现、建构与被建构的「镜像」式关系。通过空间叙事与时间叙事等方法,日本核题材 #电影 建构了银幕上多元的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隐蔽了日本侵略的历史本质与意识形态价值。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编发此文,以供读者思考。
Telegraph
漫威争议性的“广岛忏悔”背后, 一种危险的历史想象正在蔓延
日本核题材电影的创作现状与文化反思 ▲ 漫威新电影《永恒族》中的角色为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而忏悔跪地痛哭。 核题材电影一直以来没有统一命名或明确定义,常用表述包括原子电影(Atomic Cinema)、原爆电影(Atomic Bomb Cinema)、被爆者电影(Hibakusha Cinema)、核电影(Nuclear Film)等。本文为研究方便,将之统称为“核题材电影”,意指包含了“原子弹”“核能”“核爆”“核泄漏”“原子变异”等元素或作为主角出现、或作为历史前提与时代背景出现的一系列电影。事实上…
从《虚无时代》看人生意义:物质文化、社会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精神危机就会出现 | 阅读原文
在维舟看来,无论是天理、公理还是真理,它的提出往往针对的是群体的伦理道德和救亡图存的路径,而非个体存在的价值意义。因此他认为,“中国人找到人生的个人意义,这个挑战才刚刚开始。”
#宗教 #思想 #哲学 #信仰
在维舟看来,无论是天理、公理还是真理,它的提出往往针对的是群体的伦理道德和救亡图存的路径,而非个体存在的价值意义。因此他认为,“中国人找到人生的个人意义,这个挑战才刚刚开始。”
#宗教 #思想 #哲学 #信仰
Telegraph
从《虚无时代》看人生意义:物质文化、社会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精神危机就会出现
上帝已死,人类何为?自尼采于1882年提出“上帝已死”这个著名的论断,拉开西方无神论时代的序幕以来,西方人就为这个问题着迷,苦苦寻找答案。在《虚无时代》一书中,英国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Peter Watson)以这个标志性事件为线索,串联起20世纪西方思想文化领域的百花齐放,将哲学家、诗人、剧作家、画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对该问题的思索编织进一幅宏大的社会图景内。 对上帝的信仰或者幻灭事关人类在何处安放自己的灵魂,而灵魂一直都是沃森关注的思想史重要话题。在前作《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中,沃森就将“灵魂…
认知偏差.jpg
2.3 MB
中西之间,新旧之外:晚清科幻小说如何想象一个进步的世界? | 阅读原文
晚清 #科幻 小说中那些有意思的发明,诸如电气术、催眠术乃至造人术,不仅仅是天外飞仙般的技术应用,更有其隐喻性质,象征着知识分子在忧患中革新造人的尝试,既吸收西方的现代科技,又保留自身的「心力」与「脑力」。
晚清 #科幻 小说中那些有意思的发明,诸如电气术、催眠术乃至造人术,不仅仅是天外飞仙般的技术应用,更有其隐喻性质,象征着知识分子在忧患中革新造人的尝试,既吸收西方的现代科技,又保留自身的「心力」与「脑力」。
Telegraph
中西之间,新旧之外:晚清科幻小说如何想象一个进步的世界?
思考一下,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与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讲述的都是在危机中寻求自救的故事:《新中国未来记》预言面对未来国族竞争,中国何以在世界之林中立足;《流浪地球》讲的是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太阳系即将被吞没,人类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奔往新家园。 除《新中国未来记》之外,其他一些晚清小说也都体现出了更宏大严肃的意图——吴趼人《新石头记》以贾宝玉漫游未来文明境界的奇遇辨明“文明”与“野蛮”的不同,指出西学不见得都“文明”,国学也不就是“野蛮”;《新法螺》中主人公超越科学的羁绊飞天入地,看似滑稽不已,落脚点却在于民族救亡与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