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中岛敦📚山月记

#book #书摘
136封台湾来信 | 阅读原文

善良老实的何松云告诉妻子,“打完仗,我就回来。”然后,瞪了一眼只有3岁的大儿子何如山,转身离开了。

这个充满埋怨的眼神,让何如山一辈子也无法忘记。
……

那是何如山背负一生的心结,那件事情,就像一堵厚重的墙,横亘在他和爸爸之间,让他喘不过气来。他一生都在宽慰自己,爸爸是不会因此记恨他的,因为那年他只有3岁,他还不懂事。他一定要当着爸爸的面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只要说出来了,一切都会释然。

但是……

#两岸 #台湾 #老兵 #返乡探亲
Nazaré, Portugal

This is insanity.(source

葡萄牙的纳扎雷灯塔因为地形特殊,#巨浪 可高达30米,非常震撼,远看如山脉般连绵不绝。

冲浪 视频
常见逻辑谬误举例及解决之道

🗣逻辑谬误是削弱论证的那些缺陷。学会在自己以及他人的文章中找出逻辑谬误,可以提高对自己的、读到的、听到的论证的评判能力。

👉关于 #逻辑谬误,重要的是应该认清两点:

🔸首先,存在逻辑谬误的论证实在极为常见,且可能显得非常令人信服,至少对于那些诱因读者或者听众是如此;在报纸、广告及其他信息源中,都可以找到众多存在逻辑谬误的实例。

🔸其次,有时很难判断某论证是否存在逻辑谬误;某一论证实际上可能非常无力、有些无力、有些有力,或者非常有力;包含若干步骤或者若干部分的论证,可能其中某些章节很有力,而另外一些则很无力。

🙋‍♀️因此,本文的目标不是教人如何给论证贴上逻辑谬误或者逻辑严密的标签,而是教人如何审查自己的论证,然后使其从「无力」变为「有力」。

⭐️查找论证中逻辑谬误的几个方法:

💡站在反对相关结论的角度,反观论证中哪些部分比较可疑,哪些部分最为薄弱,然后重点加强这些部分。

💡列出论证的各个要点,在其下方分别列出相应的证据,这样也许就会发现某个提法并无过硬证据,或者可以更为严格地审查所采用的证据。

💡了解自己特别容易发生哪些逻辑谬误,检查自己的文章中是否出现这些谬误。有些人频频「诉诸权威」,有些人则更容易「类比失当」或者发生「草人」谬误。重读一下自己以前的文章,看看是否存在今后需要注意防范的某种逻辑谬误。

💡注意宽泛的说法,它们较之有所限制的说法需要更多的证据。说法中若有涵盖全部的词语如「所有」、「非」、「无」、「每个」、「向来」、「从不」、「无人」、「人人」之类,虽然有时是合适的,但较之不那么绝对的词语如「有些」、「很多」、「不多」、「有时」、「通常」等等,需要给出多得多的证据。

💡检查并复核涉及他人品格的用语,尤其是涉及对手品格的用语,确保这些用语准确、得当。
物理学如何证明上帝的存在

既然是(宇宙)规则的创立者,那么创立者可以超越自己设定的规则吗?一个不可知论者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估计是简单明了的:不论这个「#上帝」是 #宗教 意义上的,还是为了表述一种 #科学 无法解释的「超自然力量」,我都无法回答——即没有答案就是答案本身。
年尾了,各路人马都推出了年度书单,一时眼花缭乱。大多数人平常阅读的时间就少,本想着省事,从书单中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书好屯几本,现在倒好,书单太多,选择困难症又犯了。

每年出版的书成千上万册,我们可以从这小小推荐书单中选择,省去很多筛选过程,这也是书单存在的价值,但你说作用有多大,各人需求不同吧。于我而言,是有参考价值,但作用不大,因为不一定就适合阅读。明星网红的推荐书单品质参差不齐,容易花冤枉钱;优秀编辑及作家的推荐书单,下限是有保证,但要么为照顾可能多的人口味,要么私人喜好,比如像马伯庸这样的作家,看过的书太多,口味养得很叼了,一般的书也入不了法眼,昨天我看到他今年的阅读书单,好几本是又冷又偏的书,一般读者可能也没欲望读进去。

大多数索要书单的人,真正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书」。

我查看维基百科词条的时候有个习惯,不知大家是不是这样,就是看词条内容时,见到有意思的子词条或关联词条会忍不住点进去看,到下一条亦如此,像套娃一样,一不小心就在维基上「浪费」了很多时间。

书籍和书籍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超链接」,就是书目后面的引用(参考)列表,引用是能体现一本书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线索。我们常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看书不妨这样做:

配备一本笔计本和一支笔,翻书看到不懂的名字、概念及感兴趣的点记下来或标识,看完后书合上,静静回想书中哪段印象最为深刻?还想找更多的类似内容来看?

接下来就是参照书目的引用配合工具书或网络搜索,寻找解答笔记问题的书本。从一点跳到另一点,多点汇聚成面,顺着兴趣探索阅读的边界,就如同一条小溪,一路兼容并蓄,最终通向书海。所以拿着任何一本读下去,可以发现更多的书,更不用忧虑读得完。

📡浮光掠影:@inbox_all #碎碎念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日本富士的天文摄影师藤井大地,朝北边天空架设了一台流星监控相机,在12月14日夜到15日凌晨,抓拍到了很多划过夜空的 #流星,其中主要是仍在极大后期的双子座流星,但也能见到来自北金牛座和长蛇座的火流星。这幅动图将这一整夜拍到的流星同时放送,这样的效果还是头一回见,惊艳!
图源:dfuji1 source
日本核题材电影的创作现状与文化反思 | 阅读原文

最近上映的美国漫威电影《永恒族》中,出现了「黑人为日本广岛 #原子弹 爆炸而忏悔跪地痛哭」的一幕,引发国内外网友激烈辩驳。日裔编剧马修·弗雷波表示,他希望借此片让全球的观众去反思日本人民所遭受的悲剧。此番言论闭口不提是日本先发动的 #侵略罪行,只强调要反思日本人民所受痛苦的言论,在 #日本 网民中获得大量支持。但在美国、韩国等国的一些网友眼中,这些无疑是在为侵略者「洗地」,挑战了大众一直所接受的反 #法西斯 #战争 历史观。

漫威编剧的观点看似石破天惊,但仔细审思,不过是在重复日本「原爆」电影的窠臼。本文是对日本战后核题材电影的系统性介绍和反思,揭示其如何通过「受害者」叙事来淡化「施害者」身份,并最终影响日本对 #核爆事件 的历史记忆与想象。

从上世纪中叶至今,日本在原爆历史创伤情结牵引下,陆续拍摄了众多核题材电影。尤其2011年3·11地震及福岛核泄漏事件后,日本核题材电影出现明显变化。本文认为,日本核题材电影与日本社会 #历史 及当下之间,构成了反映与被反映、再现与被再现、建构与被建构的「镜像」式关系。通过空间叙事与时间叙事等方法,日本核题材 #电影 建构了银幕上多元的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隐蔽了日本侵略的历史本质与意识形态价值。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编发此文,以供读者思考。
认知偏差.jpg
2.3 MB
五十种 #认知偏差 中文版

图源:知乎
英文版:TITLEMAX
马斯克推文:Twitter

利用工具【白描】提取了图片的文字,整理了一份适合阅读的文字版

🔗50种认知性偏差——关注认知,理解偏差,做最好的自己
2024/09/27 07:28:26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