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warded from 微博精选
少女与白兔。
安州人秦娘,才十六岁,既美貌又聪慧,但却天生体弱多病,每次发作起来,都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好转,父母都很担忧她,每次提起女儿的病都忍不住哭泣。
有一个大夫曾对她父亲说:“您女儿的病,只有吃掉一只白兔才能好。”她父亲道:“兔子颜色都是灰的,哪有白兔?”大夫说:“这方法是古书上记载的,我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但如果遇见一只白兔,何妨试一试呢?”她父亲虽然并不特别相信,但也一直没有忘记这话。
后来,她父亲偶然来到市场上,正好见到有人在卖白兔,而且价格也不是特别贵,于是便连同笼子买了下来,急忙带回了家,欢喜地对妻子说:“我们孩子的病有救了!”于是和妻子商量着要怎么把兔子吃了。秦娘听见父母说话,便从房里走了出来,问说:“父亲什么事这么高兴?”她父亲道:“只要吃了这只白兔,你这些年来的病就可以痊愈了。”秦娘于是道:“孩儿是生是死,恐怕不在这只兔子身上,你看它蜷缩在笼子里,浑身颤抖,吓得要死,让人不禁心生同情,又怎么忍心去吃它?与其让它白白被杀掉煮熟,又被孩儿吃进肚里,又怎如把它放归野外,让它逍遥地过完一生呢?”她父亲不肯答应,说:“我知道你善良,可怜这只兔子,但我更想我的孩子以后不再生病受苦,杀掉一只兔子,没什么大不了的。”秦娘于是哭着求父母放过它,她父亲只好道:“孩子别哭了,看在你的份上,就让它再活上一晚,明天再吃它。”于是把兔笼放到了屋外,又安慰了女儿许久,秦娘哭了半天,也感觉身体不舒服,于是回房躺着去了。
到了夜里,秦娘终究不忍心吃这只兔子的肉,于是又从床上起来,想要偷偷把兔子放掉。而当她来到笼前时,便听到这只兔子喊道:“秦娘!求您放我出来吧,我能治好您的病!”秦娘笑道:“我正想放您出来,但您这话怕不是在撒谎?若是果真有这本事,又岂会被关在笼子里?”兔子于是一言不发,看上去似乎有些惭愧。秦娘道:“我是因为可怜你既孤单又弱小,却又要无辜丧命,所以想要救你,本就没有想过要你报答,借着恩情谋求好处,岂是我会做的事?”于是打开笼子把兔子放了出来,兔子向前跳跃了几步,而后忽然回过头看向秦娘,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才离开。第二天,她父亲见兔子已经消失了,知道一定是被秦娘放走了,对此又惋惜又感慨。
过了一个月,一天忽然有人敲门,秦娘母亲前去应门,见一个女孩站在外面,年纪和秦娘差不多大,容貌非常美,衣裙全都洁白无比,不像是尘世中人。女孩道:“我是秦娘的朋友,和她分别了这么久,很想能见见她。”她母亲道:“我孩儿体弱多病,一直都不和外界交往,怎会有像您这样的朋友?大概是认错了吧?”女孩笑道:“只要和秦娘说:‘之前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的人如今来了。’她自会明白的。”她母亲虽然很疑惑,但还是把这话告诉给了秦娘,秦娘听了喜出望外,立即光着脚跑到门口,拉起女孩的手,和她并肩走进了房中。
秦娘于是问道:“您为何这么久才来?”女孩道:“从前我对您说:‘我能治好您的病。’这话确实是假的,但您依然非常怜悯我,放我离开,因而我也一直都非常想要能报答您,所以便到处寻仙访道,祷求神灵,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为您寻求一份治病的良方。”秦娘问:“那最后找到了吗?”女孩惭愧地说:“还没有呢。但我的志向就像奔流的河水一样绝不会回头,一直要到找到为止!”秦娘于是笑起来,说道:“您的心意确实很好,但也不必非要这样固执。我的病虽然过了很多年都没好,但也很少有病情危重的时候,平常一直想到的,则惟愿能有一个知己常陪在自己身边,可以和她倾诉愁苦,也可以和她分享欢乐,在寂寥漫长的白日里,也能够互相作伴。这样就很满足了,并不奢求更多。”
女孩欢喜道:“这很容易呀,只要您父母不怀疑我,我就是您的知己。”秦娘也点了点头。于是找到父母说:“这女孩确实是我的朋友,而且与我非常合得来,虽然是新认识不久,但却更胜过旧相识,这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呀。她住的地方也离此不远,有时想起我来,便会前来看我,等她以后再来时,希望不要将她拒之门外。”父母见这女孩举止得当,言语也从容雅致,确实不像是坏人,便答应了下来。
后来,每个月女孩都会来好几次,每次来都要住上两三天才走,她与秦娘感情特别好,互相都尽心尽意陪伴着彼此,秦娘的病也因此减轻了一些,听说如今已经康复了。——《废眠谈怪录》
原文:
安州秦娘,年十六,婉慧有姿貌,然性多疾,病每作,必经旬弥月始安,父母忧之,言辄堕泣。尝有医人谓其父曰:“君女之疾,须食白兔,乃可愈也。”其父曰:“兔色皆灰,焉有白者?”医人曰:“此方古书所载,吾亦不知果验否,然倘若遇之,何嫌一试?”其父虽不甚信,然亦未尝忘之。
后其父至市中,适见有鬻白兔者,其价亦不甚昂,其父乃并笼买之,急持归家,喜谓妻曰:“吾儿之疾可治矣!”乃与妻商烹兔之事,秦娘闻之,自房中出曰:“父何事而喜?”其父曰:“但食此白兔,吾儿固疾,遂可永瘥。”秦娘乃曰:“儿之生死,恐不在此一兔,观其瑟缩笼中,股栗欲死,心既哀之,宁忍食之?徒使其受此屠割烹杀,葬儿腹中,何如归之草野,幸逍遥以毕世哉?”其父不允,曰:“知卿仁善,矜悯此兔,然吾更欲吾儿无复疾恙之苦,一兔非所惜也。”秦娘乃欷歔流涕,求父宥之,其父乃曰:“吾儿勿泣,且为卿延其一夕之命,明日乃烹之耳。”乃持兔笼置檐下,又慰解移时,秦娘久哭泣,亦觉体中不安,乃复归卧。
其夜,秦娘终不忍食此兔之肉,乃披衣而起,欲私放之,既至笼前,乃闻此兔呼曰:“秦娘!乞释我出,卿疾吾能愈之!”秦娘笑曰:“吾正欲免卿之厄,然卿此言,无乃诬乎?使果有此能,又岂至于是哉?”兔乃默然,似有愧色,秦娘曰:“吾诚哀卿孤弱,横为夭绝,故欲相拯,本不望卿报也,假恩以求福,岂吾事乎?”乃启笼出之,兔跳跃数步,忽回首顾望,凝目移时始去。明日,其父既见兔已失之,知必秦娘所为,惋慨而已。
逾月,一日忽有叩门者,其母往应之,见一女立于外,年盖与秦娘相若,容色殊丽,衣裳缟皓,不类世间之人。女曰:“吾乃秦娘之友,分别既久,颇思相见。”母曰:“吾儿多疾,素屏绝外事,安得有友如卿者哉,殆有误乎?”女笑曰:“但告秦娘曰:‘向凝目移时者今至矣’,秦娘自解之。”母虽疑怪,犹以此言往告秦娘,秦娘闻之甚喜,跣而至门,揽持女手,相携归于房中。秦娘因问曰:“来何迟邪?”女曰:“昔吾谓卿曰:‘吾能愈卿之疾’,此诚言虚,然卿犹恻然悯之,放我使去,故吾思报之心,亦长无已已,遂乃访仙真于灵洞,祷威神于乔岳,尽己绵力,求一疗治之方焉。”秦娘曰:“若是果得之乎?”女恧然曰:“未也。然吾志如逝水,决意不回,固将以得之为期耳。”秦娘乃笑曰:“卿心诚可嘉,然亦不必专固如是,吾病虽久历年所而不瘥,然亦罕至于绵惙危殆,平昔所思者,唯愿有一知交常在吾侧,可与诉愁,可与同欢,寥寥长日,亦得相伴,如是足矣,弗多求也。”女乃喜曰:“此甚易耳,但卿父母不疑,吾即其人也。”秦娘亦頷之。乃言于父母曰:“此女实吾友也,且与吾极相得,虽新相知,有过故交,乃天以之遗我也。所居亦去此不远,时或思之,便当诣我,及其后至,幸无复拒之。”父母见此女容止可观,言语僩雅,固亦不恶,因许之焉。
其后一月之间,女必数至,每至则宿二三日乃去,与秦娘情好尤密,极尽款曲,秦娘之疾亦为之差轻,闻今已无恙矣。 source
安州人秦娘,才十六岁,既美貌又聪慧,但却天生体弱多病,每次发作起来,都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好转,父母都很担忧她,每次提起女儿的病都忍不住哭泣。
有一个大夫曾对她父亲说:“您女儿的病,只有吃掉一只白兔才能好。”她父亲道:“兔子颜色都是灰的,哪有白兔?”大夫说:“这方法是古书上记载的,我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但如果遇见一只白兔,何妨试一试呢?”她父亲虽然并不特别相信,但也一直没有忘记这话。
后来,她父亲偶然来到市场上,正好见到有人在卖白兔,而且价格也不是特别贵,于是便连同笼子买了下来,急忙带回了家,欢喜地对妻子说:“我们孩子的病有救了!”于是和妻子商量着要怎么把兔子吃了。秦娘听见父母说话,便从房里走了出来,问说:“父亲什么事这么高兴?”她父亲道:“只要吃了这只白兔,你这些年来的病就可以痊愈了。”秦娘于是道:“孩儿是生是死,恐怕不在这只兔子身上,你看它蜷缩在笼子里,浑身颤抖,吓得要死,让人不禁心生同情,又怎么忍心去吃它?与其让它白白被杀掉煮熟,又被孩儿吃进肚里,又怎如把它放归野外,让它逍遥地过完一生呢?”她父亲不肯答应,说:“我知道你善良,可怜这只兔子,但我更想我的孩子以后不再生病受苦,杀掉一只兔子,没什么大不了的。”秦娘于是哭着求父母放过它,她父亲只好道:“孩子别哭了,看在你的份上,就让它再活上一晚,明天再吃它。”于是把兔笼放到了屋外,又安慰了女儿许久,秦娘哭了半天,也感觉身体不舒服,于是回房躺着去了。
到了夜里,秦娘终究不忍心吃这只兔子的肉,于是又从床上起来,想要偷偷把兔子放掉。而当她来到笼前时,便听到这只兔子喊道:“秦娘!求您放我出来吧,我能治好您的病!”秦娘笑道:“我正想放您出来,但您这话怕不是在撒谎?若是果真有这本事,又岂会被关在笼子里?”兔子于是一言不发,看上去似乎有些惭愧。秦娘道:“我是因为可怜你既孤单又弱小,却又要无辜丧命,所以想要救你,本就没有想过要你报答,借着恩情谋求好处,岂是我会做的事?”于是打开笼子把兔子放了出来,兔子向前跳跃了几步,而后忽然回过头看向秦娘,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才离开。第二天,她父亲见兔子已经消失了,知道一定是被秦娘放走了,对此又惋惜又感慨。
过了一个月,一天忽然有人敲门,秦娘母亲前去应门,见一个女孩站在外面,年纪和秦娘差不多大,容貌非常美,衣裙全都洁白无比,不像是尘世中人。女孩道:“我是秦娘的朋友,和她分别了这么久,很想能见见她。”她母亲道:“我孩儿体弱多病,一直都不和外界交往,怎会有像您这样的朋友?大概是认错了吧?”女孩笑道:“只要和秦娘说:‘之前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的人如今来了。’她自会明白的。”她母亲虽然很疑惑,但还是把这话告诉给了秦娘,秦娘听了喜出望外,立即光着脚跑到门口,拉起女孩的手,和她并肩走进了房中。
秦娘于是问道:“您为何这么久才来?”女孩道:“从前我对您说:‘我能治好您的病。’这话确实是假的,但您依然非常怜悯我,放我离开,因而我也一直都非常想要能报答您,所以便到处寻仙访道,祷求神灵,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为您寻求一份治病的良方。”秦娘问:“那最后找到了吗?”女孩惭愧地说:“还没有呢。但我的志向就像奔流的河水一样绝不会回头,一直要到找到为止!”秦娘于是笑起来,说道:“您的心意确实很好,但也不必非要这样固执。我的病虽然过了很多年都没好,但也很少有病情危重的时候,平常一直想到的,则惟愿能有一个知己常陪在自己身边,可以和她倾诉愁苦,也可以和她分享欢乐,在寂寥漫长的白日里,也能够互相作伴。这样就很满足了,并不奢求更多。”
女孩欢喜道:“这很容易呀,只要您父母不怀疑我,我就是您的知己。”秦娘也点了点头。于是找到父母说:“这女孩确实是我的朋友,而且与我非常合得来,虽然是新认识不久,但却更胜过旧相识,这是上天送给我的礼物呀。她住的地方也离此不远,有时想起我来,便会前来看我,等她以后再来时,希望不要将她拒之门外。”父母见这女孩举止得当,言语也从容雅致,确实不像是坏人,便答应了下来。
后来,每个月女孩都会来好几次,每次来都要住上两三天才走,她与秦娘感情特别好,互相都尽心尽意陪伴着彼此,秦娘的病也因此减轻了一些,听说如今已经康复了。——《废眠谈怪录》
原文:
安州秦娘,年十六,婉慧有姿貌,然性多疾,病每作,必经旬弥月始安,父母忧之,言辄堕泣。尝有医人谓其父曰:“君女之疾,须食白兔,乃可愈也。”其父曰:“兔色皆灰,焉有白者?”医人曰:“此方古书所载,吾亦不知果验否,然倘若遇之,何嫌一试?”其父虽不甚信,然亦未尝忘之。
后其父至市中,适见有鬻白兔者,其价亦不甚昂,其父乃并笼买之,急持归家,喜谓妻曰:“吾儿之疾可治矣!”乃与妻商烹兔之事,秦娘闻之,自房中出曰:“父何事而喜?”其父曰:“但食此白兔,吾儿固疾,遂可永瘥。”秦娘乃曰:“儿之生死,恐不在此一兔,观其瑟缩笼中,股栗欲死,心既哀之,宁忍食之?徒使其受此屠割烹杀,葬儿腹中,何如归之草野,幸逍遥以毕世哉?”其父不允,曰:“知卿仁善,矜悯此兔,然吾更欲吾儿无复疾恙之苦,一兔非所惜也。”秦娘乃欷歔流涕,求父宥之,其父乃曰:“吾儿勿泣,且为卿延其一夕之命,明日乃烹之耳。”乃持兔笼置檐下,又慰解移时,秦娘久哭泣,亦觉体中不安,乃复归卧。
其夜,秦娘终不忍食此兔之肉,乃披衣而起,欲私放之,既至笼前,乃闻此兔呼曰:“秦娘!乞释我出,卿疾吾能愈之!”秦娘笑曰:“吾正欲免卿之厄,然卿此言,无乃诬乎?使果有此能,又岂至于是哉?”兔乃默然,似有愧色,秦娘曰:“吾诚哀卿孤弱,横为夭绝,故欲相拯,本不望卿报也,假恩以求福,岂吾事乎?”乃启笼出之,兔跳跃数步,忽回首顾望,凝目移时始去。明日,其父既见兔已失之,知必秦娘所为,惋慨而已。
逾月,一日忽有叩门者,其母往应之,见一女立于外,年盖与秦娘相若,容色殊丽,衣裳缟皓,不类世间之人。女曰:“吾乃秦娘之友,分别既久,颇思相见。”母曰:“吾儿多疾,素屏绝外事,安得有友如卿者哉,殆有误乎?”女笑曰:“但告秦娘曰:‘向凝目移时者今至矣’,秦娘自解之。”母虽疑怪,犹以此言往告秦娘,秦娘闻之甚喜,跣而至门,揽持女手,相携归于房中。秦娘因问曰:“来何迟邪?”女曰:“昔吾谓卿曰:‘吾能愈卿之疾’,此诚言虚,然卿犹恻然悯之,放我使去,故吾思报之心,亦长无已已,遂乃访仙真于灵洞,祷威神于乔岳,尽己绵力,求一疗治之方焉。”秦娘曰:“若是果得之乎?”女恧然曰:“未也。然吾志如逝水,决意不回,固将以得之为期耳。”秦娘乃笑曰:“卿心诚可嘉,然亦不必专固如是,吾病虽久历年所而不瘥,然亦罕至于绵惙危殆,平昔所思者,唯愿有一知交常在吾侧,可与诉愁,可与同欢,寥寥长日,亦得相伴,如是足矣,弗多求也。”女乃喜曰:“此甚易耳,但卿父母不疑,吾即其人也。”秦娘亦頷之。乃言于父母曰:“此女实吾友也,且与吾极相得,虽新相知,有过故交,乃天以之遗我也。所居亦去此不远,时或思之,便当诣我,及其后至,幸无复拒之。”父母见此女容止可观,言语僩雅,固亦不恶,因许之焉。
其后一月之间,女必数至,每至则宿二三日乃去,与秦娘情好尤密,极尽款曲,秦娘之疾亦为之差轻,闻今已无恙矣。 source
Forwarded from 微博精选
书生:我选择和猫猫站在一起。
宜州人丁生,性格洒脱,为人诙谐幽默,只要酒宴上有他在,那所有人就都能很开心,而丁生同时又聪慧而且博学多识,没有比得上他的,所以人们都既亲近而又尊重他。
一天,丁生在家中闲坐,忽然听到窗前有人在哭泣,走近看时,发现自己养的一只猫正耷拉着头在抹眼泪,丁生于是玩笑似的问道:“难道是怨我不能每顿都给你吃好吃的,所以才哭吗?”猫抬头看向丁生,过了一会儿才说道:“不是的。从前您在路上与我偶遇,可怜我漂泊无依,而又随时都会死去,所以便收留了我,至今已经十年,而对我还是像当初一样好,我想要报答都来不及,又怎敢埋怨呢?”
丁生曾听说过猫能说话的故事,所以也不太吃惊,只担心猫一定是有什么难处,所以才哭。于是神情严肃地问说:“您为何要哭呢?”猫反问道:“您知道我的年纪吗?”丁生道:“您刚来我家时,大概正是壮年,如今虽然过去了十年,但看您这矫健的身姿,估计也就有十几岁吧。”猫说道:“您错了,我已经五百岁了。”丁生诧然道:“怎么可能?!”猫于是道:“我绝不敢撒谎欺骗您。我原本是天上看守仓库的猫,但因为懒惰粗心,致使仓库里的东西被老鼠祸害了不少,不仅自己被贬下人间,我的主管也同样受到了惩处。他于是怀恨在心,一定要向我复仇,才算解恨。如今他就要来了,我不禁惊慌失措,想不出主意,虽然知道现在逃走可以脱身,但又担心以后再没有机会和您相见,所以又犹豫不定,忍不住哭起来。”
丁生听了也很伤心,跺着脚说:“只要能救下您,做什么都行!”猫思索良久,说道:“此人虽说是天吏,但其实能力非常小,并不能决定人的生死。您只要鼓足勇气去面对,义正言辞地拒绝他,不要生出胆怯之心,则他便也无可奈何,终究不能放肆妄为。”丁生于是欢喜道:“这太容易了,他想要夺走我的心头所好,虽然不能与他争强斗狠,但靠着我能言善辩,照样能胜过他。”
不多时,果然有人敲门,声音非常急切,丁生于是让猫躲进房里,独自前去应门。打开门,便见一个朱衣人站在外面,脸色煞白,十指的指甲都非常长,身后又有十几个随从,全都身穿盔甲,容貌很是丑陋。朱衣人道:“您家的猫得罪了上天,害怕受到惩处,便逃走了,如今托身于您,想要可以苟延残喘。但它的罪过不可能被赦免,如今找到您家,正是为了这只猫,您要好好为自己打算,免得悔不当初。”丁生于是呵斥道:“这也太污蔑人了!这只猫住在家里,只喜欢睡觉和跟我玩,就是老鼠和麻雀在它眼前走过去,它都懒得动,又怎么能得罪上天呢?您的话太过虚妄,不用再多说了。”于是连忙关上门,坐在了台阶上,任由外面怎样叫骂,也始终不肯把门打开。
过了很久,丁生感到非常困倦,不觉睡了过去,而忽然见到他的邻居以及亲朋好友几十人围绕在他身边,竞相对他说:“这只猫本就有罪,就该受到惩处,如今抓它的人来了,为何要抗拒不从?”七嘴八舌说个没完,极为聒噪,丁生只好捂起耳朵。
又过了很久,众人忽然都不见了,而那个朱衣人又走过来,对丁生说:“众人都劝您放弃这只猫,所说的话很有道理,即使您不相信我,难道众人的意思也可以违抗吗?”丁生默然不语。朱衣人于是厉声喊道:“众人的意思也可以违抗吗!”一连喊了好几次,丁生便突然猛地站起身,勃然大怒道:“众人的意思怎么就不能违抗?!我内心认定是对的事情,素来就不会改变,即使全天下的人都憎恨我,那又能怎样!不去区分谁亲谁疏,谁对谁错,只因为害怕众人的议论和世人的看法,便委曲求全,忍耻受辱,想要得过且过,正是庸人才会干的事,我则最为不屑!如今我下定决心要和我的猫站在一起而违抗众人,就是粉身碎骨也绝不改悔,又岂是你吼叫几声就能让我改变主意的!”于是挽起袖子想要打他,朱衣人见状大惧,举起双臂化为了一只鸟飞走了。
丁生霎时惊醒过来,见天已经黑了,仔细听时,门外也已没有了叫骂声,只有猫安稳地睡在自己腿上,还不曾醒来。后来也没有再出现其它的怪事。听说这只猫至今还活着,依然喜欢和丁生一起玩,也还和以前一样能吃,而丁生则已经老了。——《废眠谈怪录》
原文:
宜州丁生,性通脱好笑谑,凡所预宴筵,必满座为之解颐,而聪睿博识,莫有其匹,故人皆狎而重之。
生尝闲居,忽闻窗下有泣声,就视之,见己所畜之猫垂首弭耳,方拭泪焉。生戏问之曰:“岂怨吾供膳不周,粗粝不中食,故泣乎?”猫仰而视生,有顷乃曰:“非是也。曩昔君遇吾于涂,悯吾流离,哀吾将死,乃收恤之,于今十载,亲待未衰,思报之不暇,何敢有怨?”生固尝闻猫能言之事,故亦不甚惊,唯忧猫之哭泣,必良有以,因正色问曰:“卿之哀泣,其故何也?”猫曰:“君知吾年乎?”生曰:“卿初至吾家之时,盖方壮年,今虽逾十载,然观卿之轻捷迅疾,殆亦不过十数岁耳。”猫曰:“君误矣,吾今五百岁矣。”生诧曰:“ 安有是耶?!”猫曰:“诚不敢妄言以诞君。吾本上天守藏之猫,而堕懒不谨,使府库之物大被鼠害,身受谪谴,贬于人间,主者亦致罪罚,因怀私恨,必欲报仇,以快其心。今斯人将至矣,吾惶惑失据,计无所出,虽知逃遁可免,又恐其后无复与君相见之日,是以犹疑,潸焉出涕。”生闻之亦大恸,顿足言曰:“但得脱卿于难,必无所辞!”猫沉吟久之,始曰:“其人虽云天吏,能实甚微,非决人生死者也,君但蓄怒以待,抗辞拒之,勿生怯心,则其亦无如之何,终不能肆其凶忒也。”生乃喜曰:“此甚易耳,彼人欲夺吾所爱,虽不能与之角力,但恃辩口,犹可胜之。”
无何,果有人叩户甚急,生乃命猫匿于房中,独往应门,乃见一朱衣人立于外,面白如缟,指爪甚长,从者十数,皆擐甲胄,状貌甚恶。朱衣人曰:“君家之猫本获罪于天,畏刑逃诛,故寄身于君,欲延一夕之命。然其罪固非可逭,今造诣君庐,正为此猫,君善自谋,幸免噬脐之恨。”生乃叱曰:“何诬之甚也!此猫之居家中,唯好昼寝及与吾嬉弄,鼠雀过前,犹不动心,何事获罪于天?君妄人耳,无为多言!”乃遽掩关,坐于阶上,任其詈骂,终不肯启之。
久之,生倦甚,奄然而寐,忽见其邻及所亲数十人环立左右,竞谓生曰:“此猫实负罪之身,固宜刑之,今收者至,何为拒逆?”嚣嚣聒耳,纷纭不绝,生掩耳而已。复久之,众忽不见,而彼朱衣人复至前,谓生曰:“众皆劝君弃此猫,其言义理甚正,虽不吾信,众人犹可逆乎?”生默然不答,朱衣人乃厉声呼曰:“众人犹可逆乎!”呼之再三,生遽奋起,勃然曰:“众人何为不可逆?!吾心以为是者,素坚不可夺,虽举世憎之,复何如哉?不区亲疏,不别是非,唯慑于众口世论,遂屈身忍垢,以求苟免,正是庸人所为,而吾所不屑,今日之事,吾固将党吾猫而逆于众矣,虽陨首穴胸,此志不革,岂汝哮吼,所能易之!”因攘臂欲殴之,朱衣人大惧,举臂化为飞鸟而去,生因惊觉,见日已暝,听之,则无复詈声,唯猫甘寝膝上,犹未寤焉,后亦卒无他异。闻此猫至今犹存,犹好狎戏,善啖如常,生则老矣。 source
宜州人丁生,性格洒脱,为人诙谐幽默,只要酒宴上有他在,那所有人就都能很开心,而丁生同时又聪慧而且博学多识,没有比得上他的,所以人们都既亲近而又尊重他。
一天,丁生在家中闲坐,忽然听到窗前有人在哭泣,走近看时,发现自己养的一只猫正耷拉着头在抹眼泪,丁生于是玩笑似的问道:“难道是怨我不能每顿都给你吃好吃的,所以才哭吗?”猫抬头看向丁生,过了一会儿才说道:“不是的。从前您在路上与我偶遇,可怜我漂泊无依,而又随时都会死去,所以便收留了我,至今已经十年,而对我还是像当初一样好,我想要报答都来不及,又怎敢埋怨呢?”
丁生曾听说过猫能说话的故事,所以也不太吃惊,只担心猫一定是有什么难处,所以才哭。于是神情严肃地问说:“您为何要哭呢?”猫反问道:“您知道我的年纪吗?”丁生道:“您刚来我家时,大概正是壮年,如今虽然过去了十年,但看您这矫健的身姿,估计也就有十几岁吧。”猫说道:“您错了,我已经五百岁了。”丁生诧然道:“怎么可能?!”猫于是道:“我绝不敢撒谎欺骗您。我原本是天上看守仓库的猫,但因为懒惰粗心,致使仓库里的东西被老鼠祸害了不少,不仅自己被贬下人间,我的主管也同样受到了惩处。他于是怀恨在心,一定要向我复仇,才算解恨。如今他就要来了,我不禁惊慌失措,想不出主意,虽然知道现在逃走可以脱身,但又担心以后再没有机会和您相见,所以又犹豫不定,忍不住哭起来。”
丁生听了也很伤心,跺着脚说:“只要能救下您,做什么都行!”猫思索良久,说道:“此人虽说是天吏,但其实能力非常小,并不能决定人的生死。您只要鼓足勇气去面对,义正言辞地拒绝他,不要生出胆怯之心,则他便也无可奈何,终究不能放肆妄为。”丁生于是欢喜道:“这太容易了,他想要夺走我的心头所好,虽然不能与他争强斗狠,但靠着我能言善辩,照样能胜过他。”
不多时,果然有人敲门,声音非常急切,丁生于是让猫躲进房里,独自前去应门。打开门,便见一个朱衣人站在外面,脸色煞白,十指的指甲都非常长,身后又有十几个随从,全都身穿盔甲,容貌很是丑陋。朱衣人道:“您家的猫得罪了上天,害怕受到惩处,便逃走了,如今托身于您,想要可以苟延残喘。但它的罪过不可能被赦免,如今找到您家,正是为了这只猫,您要好好为自己打算,免得悔不当初。”丁生于是呵斥道:“这也太污蔑人了!这只猫住在家里,只喜欢睡觉和跟我玩,就是老鼠和麻雀在它眼前走过去,它都懒得动,又怎么能得罪上天呢?您的话太过虚妄,不用再多说了。”于是连忙关上门,坐在了台阶上,任由外面怎样叫骂,也始终不肯把门打开。
过了很久,丁生感到非常困倦,不觉睡了过去,而忽然见到他的邻居以及亲朋好友几十人围绕在他身边,竞相对他说:“这只猫本就有罪,就该受到惩处,如今抓它的人来了,为何要抗拒不从?”七嘴八舌说个没完,极为聒噪,丁生只好捂起耳朵。
又过了很久,众人忽然都不见了,而那个朱衣人又走过来,对丁生说:“众人都劝您放弃这只猫,所说的话很有道理,即使您不相信我,难道众人的意思也可以违抗吗?”丁生默然不语。朱衣人于是厉声喊道:“众人的意思也可以违抗吗!”一连喊了好几次,丁生便突然猛地站起身,勃然大怒道:“众人的意思怎么就不能违抗?!我内心认定是对的事情,素来就不会改变,即使全天下的人都憎恨我,那又能怎样!不去区分谁亲谁疏,谁对谁错,只因为害怕众人的议论和世人的看法,便委曲求全,忍耻受辱,想要得过且过,正是庸人才会干的事,我则最为不屑!如今我下定决心要和我的猫站在一起而违抗众人,就是粉身碎骨也绝不改悔,又岂是你吼叫几声就能让我改变主意的!”于是挽起袖子想要打他,朱衣人见状大惧,举起双臂化为了一只鸟飞走了。
丁生霎时惊醒过来,见天已经黑了,仔细听时,门外也已没有了叫骂声,只有猫安稳地睡在自己腿上,还不曾醒来。后来也没有再出现其它的怪事。听说这只猫至今还活着,依然喜欢和丁生一起玩,也还和以前一样能吃,而丁生则已经老了。——《废眠谈怪录》
原文:
宜州丁生,性通脱好笑谑,凡所预宴筵,必满座为之解颐,而聪睿博识,莫有其匹,故人皆狎而重之。
生尝闲居,忽闻窗下有泣声,就视之,见己所畜之猫垂首弭耳,方拭泪焉。生戏问之曰:“岂怨吾供膳不周,粗粝不中食,故泣乎?”猫仰而视生,有顷乃曰:“非是也。曩昔君遇吾于涂,悯吾流离,哀吾将死,乃收恤之,于今十载,亲待未衰,思报之不暇,何敢有怨?”生固尝闻猫能言之事,故亦不甚惊,唯忧猫之哭泣,必良有以,因正色问曰:“卿之哀泣,其故何也?”猫曰:“君知吾年乎?”生曰:“卿初至吾家之时,盖方壮年,今虽逾十载,然观卿之轻捷迅疾,殆亦不过十数岁耳。”猫曰:“君误矣,吾今五百岁矣。”生诧曰:“ 安有是耶?!”猫曰:“诚不敢妄言以诞君。吾本上天守藏之猫,而堕懒不谨,使府库之物大被鼠害,身受谪谴,贬于人间,主者亦致罪罚,因怀私恨,必欲报仇,以快其心。今斯人将至矣,吾惶惑失据,计无所出,虽知逃遁可免,又恐其后无复与君相见之日,是以犹疑,潸焉出涕。”生闻之亦大恸,顿足言曰:“但得脱卿于难,必无所辞!”猫沉吟久之,始曰:“其人虽云天吏,能实甚微,非决人生死者也,君但蓄怒以待,抗辞拒之,勿生怯心,则其亦无如之何,终不能肆其凶忒也。”生乃喜曰:“此甚易耳,彼人欲夺吾所爱,虽不能与之角力,但恃辩口,犹可胜之。”
无何,果有人叩户甚急,生乃命猫匿于房中,独往应门,乃见一朱衣人立于外,面白如缟,指爪甚长,从者十数,皆擐甲胄,状貌甚恶。朱衣人曰:“君家之猫本获罪于天,畏刑逃诛,故寄身于君,欲延一夕之命。然其罪固非可逭,今造诣君庐,正为此猫,君善自谋,幸免噬脐之恨。”生乃叱曰:“何诬之甚也!此猫之居家中,唯好昼寝及与吾嬉弄,鼠雀过前,犹不动心,何事获罪于天?君妄人耳,无为多言!”乃遽掩关,坐于阶上,任其詈骂,终不肯启之。
久之,生倦甚,奄然而寐,忽见其邻及所亲数十人环立左右,竞谓生曰:“此猫实负罪之身,固宜刑之,今收者至,何为拒逆?”嚣嚣聒耳,纷纭不绝,生掩耳而已。复久之,众忽不见,而彼朱衣人复至前,谓生曰:“众皆劝君弃此猫,其言义理甚正,虽不吾信,众人犹可逆乎?”生默然不答,朱衣人乃厉声呼曰:“众人犹可逆乎!”呼之再三,生遽奋起,勃然曰:“众人何为不可逆?!吾心以为是者,素坚不可夺,虽举世憎之,复何如哉?不区亲疏,不别是非,唯慑于众口世论,遂屈身忍垢,以求苟免,正是庸人所为,而吾所不屑,今日之事,吾固将党吾猫而逆于众矣,虽陨首穴胸,此志不革,岂汝哮吼,所能易之!”因攘臂欲殴之,朱衣人大惧,举臂化为飞鸟而去,生因惊觉,见日已暝,听之,则无复詈声,唯猫甘寝膝上,犹未寤焉,后亦卒无他异。闻此猫至今犹存,犹好狎戏,善啖如常,生则老矣。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