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最后一课。 source
👍51
关于加拿大芬太尼入境的一些讨论。

有人指出,从加拿大入境芬太尼毒品去年查出46磅,墨西哥查出10000磅以上,移民问题也如此。为什么对加喊打喊杀,难道再减还有意义吗?
真实答案当然很简单,芬太尼只是借口,是宣传。
辩护者在那里绕圈,白宫说这足以杀死一千万人。不知道46磅怎么杀。还有些老知识分子,显示出她们只是论证领导放屁也对的笔杆子,和国内笔杆子的区别只是选的领导不同,不是认真对待自己想法的人。

芬太尼在美国每年杀死接近8万人。白宫推给中国-墨西哥产业链,请问它在中国杀多少人?基本没有。墨西哥呢?一年死240个人,尸检结果表明真实数据可能多一倍。可美加(加一年死7千人)程度完全不同。为什么?你要去了解这些事。

其核心是美加对制药集团和医院的监管在几十年前出现了问题(芬太尼制造商隐瞒其成瘾性危害,医生为利益又普遍滥用),结合全球化之后白人蓝领群体的生存境遇普遍下降,形成了芬太尼合法滥用的现象。产生了海量的芬太尼依赖群体以及相关的销售链。这也使得该毒品成为一个需要长期的公共卫生政策,严控销售链,开发和推广解毒药物,才能逐渐解决的问题。而其重心应该放在国内,而不是去指责那些对你美医疗产业现状没什么责任的国家。

简单说,美国的芬太尼问题,根本不是加拿大入境的这46磅的问题,减到0也不解决其万分之一。

芬太尼毒品问题,是美加独有的问题。欧洲没有,墨西哥没有,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其问题核心是两国对大公司和医疗系统的监管,美国是原发过,加拿大受美国外溢所害。毒品产业链是需求引发,而不是相反。 source
👍1813
自杀干预实用技术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pdf
69.5 MB
自杀干预实用技术——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 source
👍6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11岁的扎基里亚在过去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加沙地带的阿克萨医院担任志工,协助运送伤者、死者和小孩。他表示自己已经看过成千上万的尸体。

身旁的人们提到,扎基里亚与其他同龄孩童的经历完全不同。他们称,与其将他视为一个孩子,扎基里亚更希望大家把自己当成一名救护人员来看待。 source
🙏16👍72
1. 民粹浪潮不是“步子迈得太大”的问题
反堕胎不是因为女权的步子迈得太大
不稳定劳动席卷不是因为劳工权益的步子迈得太大

2. 不是跨运只关心“厕所”和“运动会”,而是民粹成功地利用媒介优势把跨运描述成只关心“厕所”和“运动会”——在所有平等议题上都是如此。“基本权益”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被遮蔽和剥夺 source
👍12
韩国到现在依然是那个全世界民主国家中审查最严格的国家,几乎所有主流黄网都无法直接访问,合法观看Porn的唯一途径就是花钱付费看政府审查删减的、全身打高斯模糊的Channel。

政府以为这样做能打击性犯罪,结果是:韩国很成功的成为了发达国家中性犯罪与偷拍最严重的国家 source
👍11🙏32
在日本上班和上学(旅游)简直两个世界,上学我叱咤风云、在课堂上指点江山。日语说的再烂老师同学都尊重我,今天突然任性不想上课了当天早上发邮件请假,还能打打工挣点小钱,课也不多悠哉悠哉得过且过。

旅游更爽到 干净整洁 实体店好逛风景好看 到哪里都有人服务你

直到,直到,我本人开始在日本上班,天塌了,曾经的被服务者变成了服务者,再也没有人主动教你包容你,更不能随便迟到和请假,肚子痛也要忍着上班 source
👍5🙏31
日本是短居/旅游很舒服,长期要待就有很多很多事和规则。

法国是短居/旅游不舒服,因为不会法语,你会遇到很多问题。但你要是长居,会法语,作为生产者,作为打工人。。。大家都缓慢所以你也缓慢,大家都放假所以你也放假,大家都松弛所以你也松弛。 source
👍4🙏31
老天,大家真的喜欢完美受害人不是吗?我刷到的每一个北理工事件的评论下面都有人在说「最无辜的是宫教授不知情的妻儿」…至于为什么尚未发声的人一定不知情,大家似乎也不真的关心,毕竟完美受害人的作用只是提供一个永远不会错的立场

严肃的说,这是一种思维的懒惰,源于我们不愿接受伦理判断的复杂 source
4👍2
保守党政府上台一年半,新西兰的冰毒使用量直接上升了一倍。原因就是保守党去年搞的海关大裁员,海关人手不足无法抵挡大量冰毒走私进入。结果直接把价格给打下来了,新西兰市面上的冰毒从未如此便宜过。用量自然就大幅增长了。

可见竞选期间喊的”Law and Order(维持秩序和法律)”都骗人的,保守党的核心政策还是减税+小政府,而小政府就更没有能力管治安了。 source
👍81
很多顺性别异性恋搞的女权经常有一个通病(我是说很多,不是全部),就是不向下兼容更弱者,她们经常会抱有一种“我是弱者,这世界上没有比我更弱的了”这种想法,所以她们在反抗性别歧视的同时,又会去歧视别人的种族、地域、性取向、性别认同,以及一些胖的,不符合主流审美的女性,也会遭到她们歧视

评论:其实,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女权运动里。很多社会运动都有类似的毛病:人们太专注于自己的苦难,忘了检查自己的偏见。有时候会听到一种论调,“我被压迫,所以我不可能压迫别人”,但这显然站不住脚。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些情境下伤害别人,不管自己是不是弱势群体。 source
10👍1
DeepSeek的回答有些违规了 source
5
耽美里哪一环最厌女,我觉得是说耽美等于厌女的人最厌女 source
🙏5
你是同性恋吗,你做过爱吗,你和ta是什么关系,你们是人妖吗,你们是变态吗,ta和男的做过吗,你们这个群体滥交吗,你们是不是有艾滋病……

当时我在做笔录,牠问的话 source
🙏6👍1
==== “非法移民”:一个被操弄的伪概念 ====

在川普的这场政治运动中,“非法移民”已成为一个被高度政治化的术语。这一词被刻意放大、泛化、简化,成为煽动排外情绪、制造政治敌人的便利工具。然而,回到法律和事实本身,“非法移民”这个说法本质上就是一个伪概念。

一、法律上并不存在“非法移民”这个类别
首先,在美国法律体系中,“非法入境”(illegal entry)和“非法居留”(unlawful presence)确实是可以被识别的行为。但问题在于,大多数被称为“非法移民”的人群,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合法的移民程序,比如申请庇护、身份调整、绿卡等待、延期排期、U签证等。
这些程序一旦启动,个人身份即处于“法律保护状态”。也就是说,在最终裁定前,他们并不构成“非法”,而是法律承认的合法申请人。将这一类人称为“非法”,不符合法理但却可以煽动民众排外情绪。倘若我们坚持把这类合法程序下的移民叫“非法”,那等于说移民法本身成了违法者的保护伞,这是一个逻辑悖论。

二、模糊法律状态,为政治操控制造便利:
“非法移民”这个伪概念的核心危害在于,它将移民问题情绪化,把原本需要法律区分和事实判断的群体标签化为“罪犯”或“敌人”。从川普的竞选演说到极右派的舆论动员中,这种语言被反复使用,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效的“仇恨引爆器”:1,他们不看法律文件,不尊重法律程序;2,一律定性“非法”,一律归入“危害国家安全”的范畴;3,再配合犯罪率、失业、毒品等社会问题进行“因果拼贴”。
其目的不是推动移民政策改进,修复移民程序中的漏洞,而是制造极化和民众恐慌,为巩固自己的权力、回避复杂议题提供了极其廉价的工具。

三、法律判断让位情绪标签,是对法治精神的背叛:
语言非中立工具,将移民问题全部简化为“合法 vs 非法”,虽然简单明快,但实际是对法治的严重背叛。美国政府建立在程序正义基础之上。当它不再根据程序来判断非法合法,而是根据一个标签来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合法,那就已经走向极权。更糟糕的是,这种伪概念正在改变民众对移民法本身的理解,使得“驱逐”成为一种道德义务,而不是法律过程。“非法”一词被无限延展,最终处于程序中的难民、DACA、身份等待期的人群被一同打包成“非法移民”。

四、尊重法律,提升鉴别政治话术的能力:
移民问题复杂,确实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改革。
但改革前提是必须废弃“非法移民”这一煽动性误导性标签。身份问题只能由法律定义,而不是由政治口号定义;移民治理必须依托制度工具,而不是情绪动员。
文明法治社会不应该允许“非法移民”成为一个无视法理、替代理性、操控民意的伪概念。这应该是民主党的一个抗争方向,提升民众对伪概念的鉴别能力。 source
3👍3
分享一套朋友做的poster。是把六四纪念和所有其他平权运动结合的主题 source
👍21
2025/07/09 05:29:00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