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Forwarded from Telegram is the BULLSHIT
【有效行动的逻辑】
过去我们总认为,人类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大脑里的理性,这是我们区别于所有动物的地方。所以应该用理性来统领行动,一件事想明白再干,权衡完利弊再做选择,这是理性统括行动。
可是没有地图、没有向导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有水就有路,顺着水流者,尽管会做冤枉路,但是一定会走出来。这就是行动的逻辑——因为小水流一定会汇入大水流,大水流会汇入小溪流,小溪流一定会通向大河。尽管你走出森林后依旧不知道森林的地图,但是走出来了,这是有效行动。
那么,有没有可能用行动来统领理性呢?先干了再说,然后再用理性辅助我们一步一摇地,一步一蹒跚地往前走。

Cover Pic: http://turl.ca/wrrdac
Video Link: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1NDkyODA4OA==.html
制作:罗辑思维

比如用因果论解释世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平时努力就能在考试胜出,这是一套逻辑;
比如“胜者为王”,考试的时候 60 分万岁,该升年级还是升,没有相比学霸差而留级,但是万一有一所好大学只招体育特长,而他比学霸成绩好,这就是“胜者为王”,又或者是刚好遇到一个智力竞赛,形式是抢答题,答对加1分、答错扣2分。学霸抢着答题,但是却 3 对 2 错,结果反而比不答题的学渣落后了,这也是“胜者为王”。
一个是“争优胜”、一个是“争剩下”,哪个逻辑更好?

因此就要问:什么是“有效行动的逻辑”?
在这之前,我们首先应该知道2个概念:随机犯错、环境适应
随机犯错:人类演化过程是一代代传承基因,本质上就是抄作业,只不过会在抄的过程中,可能把3抄成8。错误的会有保留下来并传承。这个变异叠加过程被称为“随机犯错”;
环境适应:比如突然基因突变,使你嗅觉比其他人灵敏1万倍,但是同时也长了3个鼻子,没人愿意和你做爱,结果无法有子嗣。当然,环境变化也是随机的,一种变异在特定环境中也可能比未变异的物种更有优势。
这2个原则都体现了“随机”和“运气”这2个基本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意外”。人手会弹琴、敲字、写作、裁缝,人的双手如此灵巧,但是从何而来?也是“意外”。

**有一件做与否都无所谓,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去干。干了很可能会产生“意外”的收获。**
比如说:你从已知的信息上知道一个聚会特别无聊,有时间但是不想去。但是鬼知道活动上会发生什么,有可能你认识一个人,会在1、2年后成为重要的生意伙伴。这是“意外收获”,就算你计算再缜密,你也不可能因此而获得这些。
一个意外也可以衍生出多个意外,人类的进化最大的“意外”就是学会直立行走,因而我们发现了如何使用工具、感受拥抱、用身体传递信息、甚至正面做爱。

那么,人就是依靠“意外”而生存,“努力”就不重要了吗?
“意外”的诞生往往会导致很多后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也必然要承担相应代价。但是人有办法通过另一个代价来换掉现在的代价,而如果你有本事,甚至能将换来的代价转化为下一个的优势。由于这里的举例和论述过长,若想详细了解原因可见视频。

人的生存环境有2大条:
1. 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意外;
2. 好事和坏事是无法黑白分明的。

你在做任何时间做理性地利弊判断,得到的信息永远不可能完整的,每个时刻你所面对的图景可能完全不同。

那么,什么是“有效行动的逻辑”?
· 先干了再说,因为只要干了,就能遇到更多的意外,就有机会把握这些意外;
· 只要行动,就有机会洞察优势背后的代价,有机会把坏事变成好事。

你的想法再精彩,那是想法的价值;
而你的价值,永远体现在行动之中。

以上内容是对视频精彩部分的总结和简要论证过程,如果想要查看原始素材,请观看来源视频(时长:54分钟)。

Video Link: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1NDkyODA4OA==.html
制作:罗辑思维
懒惰是美德
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我为什么在做这个?
我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做这个?
做了这个我会得到什么?
这是做这件事情的最好办法吗?
如果我不干了会怎么样?

https://www.scotthyoung.com/blog/2007/05/08/the-laziest-solution-possible
基于时间还是基于任务?


任务所需时间或完成方法不确定或
任务本身本身就不明确或
任务需要许多试错时或
任务是连续的时,使用基于时间的安排法


任务是离散且可预测的或
你仅仅是在用基于时间法来消磨时间或
任务是周期重复的时,
使用基于任务的安排办法
https://www.scotthyoung.com/blog/2017/02/02/tasks-or-time
何时给任务设置 Deadline?何时不?第三种促进行动的方法呢?
https://www.scotthyoung.com/blog/2017/02/07/deadlines
Forwarded from 暗之城 - 至日之城
“自从我明白了沉没成本之后,我就再也没有一顿吃干净的饭了。”
LessWrong Wiki: 价值观复杂性 (Complexity of value)

关键摘要:
价值观的两个特性:
复杂性:我们的偏好不能被几条简单的规则概括出来。

脆弱性:哪怕只丢失一小部分规则,导出的新价值观也无法被我们大多数人接受。

https://wiki.lesswrong.com/wiki/Complexity_of_value
规模不敏感:

人的大脑不能在情绪上感知规模差异。

一个可以救助 20 万只鸟类的环境保护措施,不会比能拯救 2000 只鸟的措施在情感上以百倍的程度影响你。

怎么应付规模不敏感?
规模不敏感有什么危害?
欢迎在 LessWrongCN 群组或科学之城讨论。
效益主义:LessWrong Wiki

一种道德哲学,认为最重要的是所有人福利的总和。

不要与 最大化效用 或 预期效用 混淆,如果你是效益主义者,你不会考虑 可能世界,你只会考虑到人。

效益主义者有几种类型,比如说,不像 总和效益主义 者, 平均效益主义 者计算群体的平均效用,而 消极效益主义 者致力于最小化痛苦,并且经常谈论极端影响。

https://wiki.lesswrong.com/wiki/Utilitarianism
理性成本:LessWrong Wiki
理性是有成本的。

更加的 认识论理性 只能保证一件事:你所相信的事情里会有更多的真相。

知道真相可以帮助你实现你的目标(工具理性),也有可能并没有什么用。
确保你真的想知道真相,再去寻找它。

https://wiki.lesswrong.com/wiki/Costs_of_rationality
心流不能带来专精?下文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并给出了论证,你怎么看?
https://www.scotthyoung.com/blog/2017/03/29/flow-doesnt-lead-to-mastery
Part A, Availability:
如果城市防洪做的很好,那么人们会倾向于洪水根本不会发生,到了偶然发生特大洪水时,人们就会发现他们因为自信而没买保险。

记忆从来不是统计历史概率的好办法,更别想着去预测未来了。
Part A, 成为负担的细节(Burdensome Details)

未来学家?实际上,句子每加上一个 "and",它的概率就要重新计算。
然而,越“逼真”的句子越使人确信

“人类文明将在百年内毁灭”
“人类文明将在百年内毁灭,地球生物圈将重新洗牌”

多出来的细节使得句子的发生概率下降(但人们常常不这么想),这就是合取谬误(Conjunction fallcy)。

If you can lighten your burden you must do so.
2025/04/04 06:31:37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