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播客,梁文道在「八分」有一期讲什么是 #精英治国,就越来越多高学历的人报考公务员谈了他的看法,不过常听道长播客的都知道,他对很多问题都是点到为止,刚好看到一篇 论文——我国 #干部录用制度 的历史考察,从精英国家化到国家精英化。感兴趣的可以阅读一下,论文摘要如下:
在全能主义时期,为了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固,国家倾向于把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出身的骨干录用为干部,实现了干部的阶级化;同时,为了促进精英与国家的合作,也录用了很多非无产阶级出身的精英为干部。国家对待1949年以前的精英策略是用一批、养一批和关一批,对被录用为干部的精英进行了相应的教育和改造,从而实现了精英的国家化。市场经济时期,基本上只有精英才能够成为干部,精英国家化已经演化为国家精英化。但是,在干部的考察任用方面出现的问题,则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现代国家治理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反思国家精英化中间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全能主义时期,为了保证国家政权的稳固,国家倾向于把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出身的骨干录用为干部,实现了干部的阶级化;同时,为了促进精英与国家的合作,也录用了很多非无产阶级出身的精英为干部。国家对待1949年以前的精英策略是用一批、养一批和关一批,对被录用为干部的精英进行了相应的教育和改造,从而实现了精英的国家化。市场经济时期,基本上只有精英才能够成为干部,精英国家化已经演化为国家精英化。但是,在干部的考察任用方面出现的问题,则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现代国家治理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反思国家精英化中间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躲在“匿名”的面具之后,#网暴 者们不全是生活不如意的“失败者”。他们大都年龄尚轻,但都有着不小的“网龄”,他们涉世未深,也经历着各不相同的人生处境,有的想通过互联网“主持公义”,实现抱负,有的只是出于发泄、无聊、玩笑或者焦虑。他们是现实中的普通人,但在网络上,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极度的冷酷、漠然和固执。
到底什么样的人,会在网上专门网暴他人? | 阅读原文
到底什么样的人,会在网上专门网暴他人? | 阅读原文
Telegraph
到底什么样的人,会在网上专门网暴他人?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躲在“匿名”的面具之后,网暴者们不全是生活不如意的“失败者”。他们大都年龄尚轻,但都有着不小的“网龄”,他们涉世未深,也经历着各不相同的人生处境,有的想通过互联网“主持公义”,实现抱负,有的只是出于发泄、无聊、玩笑或者焦虑。他们是现实中的普通人,但在网络上,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极度的冷酷、漠然和固执。 文|魏倩 编辑|杨海 “荡妇、杀猪盘” 从很多方面看,“原子”都是一个幸福的人。他今年34岁,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做工程师,结婚第五年有了孩子。为照顾宝宝,他的父母从老家搬到深圳…
记录那些你觉得新奇的事情,并记录下当时你的惊讶和兴趣程度(score 1-5)
这样的 #记录 有几种好处:
如果几个月后,你仍然对此感到新奇,那么你可以就这个主题进行 #写作 发挥;
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知识的诅咒,记住作为初学者的惊喜;
还可以衡量我们的信息饮食(information diet)情况,是否学习到更多新的知识。
from:The Novelty Index
这样的 #记录 有几种好处:
如果几个月后,你仍然对此感到新奇,那么你可以就这个主题进行 #写作 发挥;
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知识的诅咒,记住作为初学者的惊喜;
还可以衡量我们的信息饮食(information diet)情况,是否学习到更多新的知识。
from:The Novelty Index
黄色新闻,是指通过夸张和误导,提供实质内容不足、没有重要性、与公众利益疏远的信息。在短视频的发展背景下,还延伸出了“新黄色新闻”的概念,其特点是运用煽情化表达手法,配以抓人眼球的标题和封面,制作发布要素不全、真假难辨、质量低下、公共价值缺失的信息内容。
我们只剩“黄色新闻”可看了吗?
我们只剩“黄色新闻”可看了吗?
Telegraph
我们只剩“黄色新闻”可看了吗?
文 | 李厚辰 前不久,博主猫一杯因造假“在巴黎捡到学生作业”而遭到封禁。该事件就像一面照妖镜,从捏造网络内容,到被媒体转发,到最终被揭发而遭封禁,其创造出的断裂和异常中,很多被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翻涌出来,关于媒介素养问题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 这个事件异常的地方也很讽刺,猫一杯可以成为千万级粉丝量的自媒体,其运营方式没有任何的惊喜和奇异。 该账号要么用某种戏谑夸张的风格包装一点“正能量”,例如在巴黎街头穿马面裙拍照,以此激发粉丝的民族自豪感;要么包装的就是某种“自嘲”和有限度的“嘲弄”,利用“戏谑感”和…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浮光掠影
为什么人变老之后,会觉得时间过得更快? 根据美国神经科学家大卫-伊格尔曼(David Eagleman)的说法,这种现象实际上有一个非常直接的科学解释:当我们的大脑在处理新信息的时候,就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就会觉得时间更长;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遇到不寻常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少,每天都在重复自己熟悉的事情,大脑就不会付出什么努力,所以就容易产生“怎么一年这么快就过去了”的感觉。 所以,正如 Eagleman 在 BBC Ideas 的这部4分钟短片中所建议的那样,如果你想“活得更久”,可以不断尝试新鲜的事物。…
补充一个随年龄增长对时间感知的图像化展示链接
有人做过一个研究,要求不同年龄段的人心算 120 秒。30 岁以下的人平均为 115 秒,50 岁以上的人只有 87 秒。这意味着感知时间减少了 24%,有一种说法是我们二十几岁时人生已过半。
#时间 #年龄
有人做过一个研究,要求不同年龄段的人心算 120 秒。30 岁以下的人平均为 115 秒,50 岁以上的人只有 87 秒。这意味着感知时间减少了 24%,有一种说法是我们二十几岁时人生已过半。
#时间 #年龄
Maximiliankiener
Time Flies
An Interactive Explaination Why Time Flies by @maxkiener
This media is not supported in your browser
VIEW IN TELEGRAM
招聘中的“颜值惩罚”
看到一篇挺有意思的心理学论文,说的是在应聘者其他背景大体差不多的情况下,应聘者的颜值对于招聘者的决定有什么影响。作者一共做了两个实验,在其中一个里面,他们详细比较了男女招聘者对于颜值上、中、下三个候选人的排名顺序,发现:如果是男性招聘女性,或者女性招聘男性,都倾向于按照颜值排,把最好看的排第一,最不好看的排最后。如果是男性招男性,则最好看的和中间的排名差不多,最不好看的排最后;但女性招女性就比较不一样了,颜值中等的最容易被排在第一,其次是最不好看的,而最好看的则往往被排在最后面。。。。。。
Agthe, M., Spörrle, M., & Maner, J. K. (2010). Don't hate me because I'm beautiful: Anti-attractiveness bias in organization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6(6), 1151-1154.
#论文 #行为经济学
#招聘 #颜值
Photo by Resume Genius on Unsplash source
看到一篇挺有意思的心理学论文,说的是在应聘者其他背景大体差不多的情况下,应聘者的颜值对于招聘者的决定有什么影响。作者一共做了两个实验,在其中一个里面,他们详细比较了男女招聘者对于颜值上、中、下三个候选人的排名顺序,发现:如果是男性招聘女性,或者女性招聘男性,都倾向于按照颜值排,把最好看的排第一,最不好看的排最后。如果是男性招男性,则最好看的和中间的排名差不多,最不好看的排最后;但女性招女性就比较不一样了,颜值中等的最容易被排在第一,其次是最不好看的,而最好看的则往往被排在最后面。。。。。。
Agthe, M., Spörrle, M., & Maner, J. K. (2010). Don't hate me because I'm beautiful: Anti-attractiveness bias in organization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6(6), 1151-1154.
#论文 #行为经济学
#招聘 #颜值
Photo by Resume Genius on Unsplash source
经常上网看负面信息会影响精神健康
据统计,人类平均每天上网6.5小时,且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信息搜索上。那么,网页浏览对精神健康有何影响呢?近日,伦敦大学学院的Christopher A. Kelly 和Tali Sharot通过1145人参与的四项研究对此进行了评估。两位学者发现,人们所搜索的 信息的效价会影响心理健康,后者又会反过来影响所搜寻信息的效价,最终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通过量化分析,他们发现,浏览更多的负面 #信息 与较差的 #精神健康 和 #情绪 有关。通过改变浏览的网页信息和对情绪进行评测,研究人员证明,网页信息和情绪好坏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简而言之,一个人上网所搜寻的信息反映并塑造了他的心理状态,从而形成了一个可能使心理健康问题长久化的循环。该团队还开发出了一种干预措施,以改善情绪的方式改变了个人的网络浏览模式。
via.《nature human behaviour》
Web-browsing patterns reflect and shape mood and mental health
据统计,人类平均每天上网6.5小时,且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信息搜索上。那么,网页浏览对精神健康有何影响呢?近日,伦敦大学学院的Christopher A. Kelly 和Tali Sharot通过1145人参与的四项研究对此进行了评估。两位学者发现,人们所搜索的 信息的效价会影响心理健康,后者又会反过来影响所搜寻信息的效价,最终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通过量化分析,他们发现,浏览更多的负面 #信息 与较差的 #精神健康 和 #情绪 有关。通过改变浏览的网页信息和对情绪进行评测,研究人员证明,网页信息和情绪好坏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简而言之,一个人上网所搜寻的信息反映并塑造了他的心理状态,从而形成了一个可能使心理健康问题长久化的循环。该团队还开发出了一种干预措施,以改善情绪的方式改变了个人的网络浏览模式。
via.《nature human behaviour》
Web-browsing patterns reflect and shape mood and mental health
Nature
Web-browsing patterns reflect and shape mood and mental health
Nature Human Behaviour - In four studies, Kelly and Sharot reveal that web-browsing both reflects and affects mental health. Poorer mental health leads to more negative content consumption, wh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