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揽月

如果步行去月球需要9.5年 ,238,855 英里。

中秋节快乐! source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何时? | 阅读原文

直到隋唐,中秋才被视作节日,就连唐朝皇帝也在宫中修了“赏月台”。到了北宋太宗年间,官方更把中秋定为节日,实际是对自隋唐以来已形成的中秋节的追认。但当时的赏月时的应节食物,还不是月饼。五代时开封有一位专卖四季小食的张手美,每届中秋就以“玩月羹”应市。这种食品实际上是以桂圆、莲子、藕粉等精制而成的羹汤。

宋代终于出现了称为“月饼”的食品。但一则,其做法与如今的月饼大异其趣。二则,这种“月饼”也不是专门在中秋节时候品尝的。可以说,到明代,方才出现较为详实的“中秋吃月饼”的记载。在明代,从南方到北方,从民间到宫廷,都有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

为什么是在明朝终于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呢?如果说,唐人、宋人在中秋节主要活动是“赏月”的话,明朝就变成了“拜月”“祭月”。晚明时中秋习俗的中心内容是祭祀“月光神”,其次是家人团圆、吃月饼瓜果,再次是亲友互赠月饼瓜果。其中的“月饼”主要功能就是充当中秋时节祭祀月亮的供奉食品。因为中秋月圆,所以讲究供品要是圆形的,所谓“其祭果饼必圆”。这样就把月饼的形状做成了圆形。圆形的月饼摆在供桌上,可以象征圆月。另一方面,中国人讲究实际,民间向来有仪式完成以后分食祭品的习惯,所以月饼作为供品从供桌上撤下来之后,并未扔掉,而是很自然地又成为人们的美食。

#中秋 #月饼
自9·11事件以来,#美国#伊斯兰 世界的报道激增,但其中的误解和片面印象却久久无法抹去。无知是灾难性的,而对伊斯兰及 #穆斯林 世界的无知与误解正是导致美国决策失误、执行困难、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随着美军撤离阿富汗、塔利班重夺政权,美国在过去二十年中的失败政策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2019年,《华盛顿邮报》刊发了《阿富汗文件:一段秘密的战争历史》(The Afghanistan Papers: A Secret History of the War),其中采访了正在服役以及退役的美军将领、政治顾问、外交官、援助工作者等人。在这份报告中,美国陆军退役中将道格拉斯·卢特 (Douglas Lute)承认,“我们对阿富汗缺乏根本的理解——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种根本性的无知,也在其他文件中得以印证。

鉴于各种专家和专业知识在美国对外决策上的重要性,本文作者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从美国的伊斯兰研究的发展角度入手,细致分析了其中的缺陷和问题,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正如其所说:“美国伊斯兰研究的未来,不止关乎理论界和学界。伊斯兰世界和美国的未来,都取决于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认识或无知。美国大众媒体中对伊斯兰形象的惊人歪曲,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所谓专家对伊斯兰的多个面向的理解的匮乏,影响数百万人性命的决策恰恰就建立在这些专家的观点之上。”

无知是灾难性的:论美国伊斯兰研究的发展(上) | 阅读原文
🎁
工作时保持思维敏捷的十个工具(上)

1️⃣ 「聪明」地休息(Take “Smart” Breaks)

🔸冥想或闭目养神
🔸散步十分钟
🔸拉伸或俯卧撑
🔸喝一杯水
这里的关键是通过休息放松,而不是分心。

2️⃣ 远离手机(Wean Yourself Off Your Phone)

让困难的工作变得不那么费力,一个办法是让其他诱人的替代项变得不那么突出。创造一个无法分心的工作空间或时间段,可以避免脱离主线,也让工作不那么费力。

3️⃣ 转向「元」任务(Shift to the “Meta” Task

如果你被任务卡住了,可以转移注意力去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卡住。
这个练习能帮助你阐明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并找到解决办法。比如,你可能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于担心写出的初稿会很糟糕,但接着会你认识到,总可以稍后再编辑修改,于是你认可先写出糟糕的一稿,之后再修改。或者你可能认识到自己缺少的是一个漂亮的开头,于是你可以先写中间部分。无论哪种情况,现在你都不再停滞不前了。

4️⃣ 应用耶基斯-多德森定律(Apply the Yerkes-Dodson Law)

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基斯和约翰·多德森发现,当人过于警觉或过于放松时,表现都会受到影响。高度专注的警觉有利于完成简单任务,而较高的兴奋程度会影响复杂任务的表现。
两点启示:
🔸你需要找到合适程度的刺激来保持专注;
🔸越是复杂、需要创造性的工作,越能得益于放松的专注。

5️⃣ 设定具体的、可实现的、短期目标(Set Specific, Achievable, Short-Term Targets

具体的、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够带来更好的表现,比“尽力而为”或不具体的目标更好。在开始任何需要专注的阶段之前,清楚地说明你想要实现什么。设定一个你认为可以实现的、适度的目标,有助于你集中精力,而仅仅打卡工作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工作时保持思维敏捷的十个工具(下)

来源:Scott H. Young #效率 #工作 #学习

📡频道:浮光掠影
🎁
工作时保持思维敏捷的十个工具(下)

6️⃣ 营造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Cultivate an Interruption-Free Environment)

提高专注力的关键是提前与周围环境协商。大多数时候,你周围的人希望你更高效工作。问题在于沟通你需要什么,同时做出让步,以保持你们的关系和睦。
只要老板知道你没有忘记新任务,可能一小时后再回复她也不要紧。同事(以及许多孩子)看到紧闭的门也会保持尊重,只要他们知道那意味着你在专注工作。

7️⃣ 阻断你的放弃触发器(Jam Your Quitting Triggers)

要意识到的一个关键是,放弃的冲动很少是持续的。即使在最绝望的任务中,你实际的情绪也是每时每刻在变化的。常见的情况是,在某个特定的、可以预见的时刻,会出现放弃的冲动,而找出这些时刻,你就可以轻松地化解它们。

8️⃣ 午间充电小憩(Master the Power Nap

大约20分钟是比较合适的时间,关键是避免进入睡眠的深层阶段,否则会导致之后昏昏欲睡。

9️⃣ 尽量减少心理负担(Minimize Mental Overhead)

工作记忆指的是你当下正在主动思考的事情,是与长期记忆相对的。面对有限的工作记忆,一个解决办法是把正在做的事情落到纸上。写作使你的思想外化,从而看到新的联系。养成定期写下想法的习惯,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

🔟 不要玩「北极熊」的游戏(Don’t Play the Polar Bear Game)

让我们玩个游戏,规则很简单:不要想北极熊。预备,开始!(你想到北极熊了吗?)
试图压制想法往往会适得其反。
解决办法就是对自己温柔一些,任那些杂念放飞,不要动怒,不要自责,只需要让头脑冷静下来,然后缓缓地回到任务中去。

工作时保持思维敏捷的十个工具(上)

来源:Scott H. Young #效率 #工作 #学习

📡频道:浮光掠影
恐怖之声:无人机袭击的现象学 | 阅读原文

针对 #无人机 这一新型的 #战争 机器,纳赛尔·侯赛因2013年的文章《恐怖之声》分析了无人机提供的感官体验。对于无人机操作员而言,无人机能提供的仅仅是无声的画面,其提供的超然和脱离感使得操作员不再抗拒杀戮。然而,在遭受袭击的当地人经验中,无人机的盘旋伴随着恐怖的嗡嗡声,预示着不知何时会爆发的袭击。这种不平等的作战方式让操作员不必担心遭到反击,同时心安理得地将目标“罪犯化”,进而为实施暴力打击提供了理由。

在西方世界的语境下,伤亡数字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无人机带来的持续的、分散的恐惧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长期的影响。家长不再敢让学生上学、议会不敢召开会议、商店被迫关门,这些情况导致了当地人出现大量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预期焦虑。另一方面,无人机袭击需要大量相关人员的参与以及简易军事基地的设立,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大范围设立无人机配套基地,让其建立了“基地帝国”,甚至可能让全球范围的目标和平民陷入恐惧。
🎞
再见「香港电影」,再见《龙虎武师》

这是一部展现中国功夫影人搏命人生路的纪录片,讲述关于香港动作电影的幕后故事。

「龙虎武师」的称呼来自粤剧班,是粤剧班对翻跟头、摇旗呐喊等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的艺人的称呼,后来这帮人进入了电影行业,这个称呼就沿用下来,是香港电影造就的特殊工种,他们可以做替身、特技、龙套等,负责的是动作片中最惊险搏命的工作。

「开机!咔!救人!」

斯皮尔伯格曾经问成龙是如何从这个大楼跳到另一个大楼的,成龙说,超简单,开机,跳,然后送医院。

香港动作电影的黄金年代,是这群龙虎武师拿命拼出来的。在资金有限、技术又落后的年代,只有搏命才能搏眼球!用导演魏君子的话来说,如果成龙、洪金宝、甄子丹等这些功夫明星支撑起了香港动作片的骨架,那么在他们背后默默付出的龙虎武师,则构成了香港动作片的肌理和血肉。

当年这些搏命的人,除了洪金宝和成龙等少数大哥混出了头,大部分武师都带着一身伤病泯然众人,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教育普及,愿意投身于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少,整个武师行当青黄不接,那些曾经带给无数人激情,热血,希望,勇气的香港动作电影,随同这些老去的武师以及香港电影,不知何时,渐渐消失,渐渐远去。

在纪录片里,香港老一辈的武师们面对镜头,忆往昔峥嵘岁月,他们用命和血去赢得世人的尊重,为香港动作电影在影史上赢得一席之地。这部纪录片既是致敬这些电影人,也是香港电影一个时代的挽歌。

KungFu Stuntmen Never Say No !

📺#电影 在线观看 👉 爱奇艺

📡频道:浮光掠影
雄鸡注视乡村:你家安装监控了吗? | 阅读原文

雪亮工程,名字取自“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媒体评论称,这显示了人民的力量。与“天网工程”侧重于城市治理不同,雪亮工程集中在在区县乡镇,强调群众参与。这个工程开始向全国推广,始于2015年,国家发改委、中央综治办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的若干意见》,他们认为保障安全是这项工程主要的出发点,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村人口去往大城市打工,农村缺乏公共安全所需的人力资源,在农村地区安装监控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

在《环球时报》英文版的一份报道中,国防大学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强说,“每家每户都可以成为监控终端,每个村民都可以成为监控员。这符合党的群众路线的传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来促进农村安全。”

到了2018年,雪亮工程写入了 “中央一号文件”。文件称要利用这个工程将平安乡村的建设进一步提速。不过,因为疫情的到来,雪亮工程的推进速度降缓了,一个安防公司的报告分析认为,大多数地方政府专注于抗击新冠病毒,在2020年上半年没有多余的能力用于雪亮工程。但这份报告判定,疫情后,政府将更加重视频监控,“数万武汉居民自驾车离开了武汉,这个巨大的安全漏洞证明了监控系统在农村的重要性”。

中国电信在2020年初与政府进行合作,开始全面推进“平安乡村”监控平台建设。“平安乡村”被视为弥补了“雪亮工程”的盲区——“雪亮工程”安装的监控多在公共区域,而“平安乡村”安装的监控多是在村民的院子里,比如我家。

在我家的监控里,我看到动物在撕咬,人类在争吵,警察来了,挖掘机引起围观。我也看到季节变换,树叶黄了落下,暴雨打翻席桌,亲人们安静而安全的生活。

这是我一年的农村 #监控 记录。
2025/07/09 04:50:44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