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二十年前的 #时代周刊 封面

This is a TIME magazine cover from september 27, 2001. The headline predicts that it was ''the last days of the taliban'', this happened weeks after the taliban september 11 attacks and the Geoge W. Bush demand on the extradition of Osama Bin Laden. Which was declined by the taliban and started the invasion of afghanistan. The taliban as an organization survived after 20 years of war, they are retaking towns and cities.
#城市 如何影响人们的精神健康?我们通常认为大城市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人际交往冷漠——这些对 #心理健康 是有害的。然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发现,城市让人的 #抑郁 率下降了。
图源:南方周末 梁淑怡
中文网络上看到一张图片(图1),只有一句说明「1900年,反对电力科技的宣传漫画」,第一反应是这跟现在妖魔化 5G 、基站和疫苗一个样啊,第二是 1900 年,那时电流之争还没结束,这是否有关联,第三才想了想,这图是真的吗。

好奇所以就反向搜了一下,还真找到了,这图来源于当时美国纽约的一本幽默讽刺杂志《Judge》第 419 期的封面(图2),插图内容和一个人叫 John Feeks 的死亡有关,他是西联汇款公司的一名线路工,1889 年 10 月 11 日,正在曼哈顿市中心的一个电线杆上工作,由于重心不稳,失手抓到一条与高压线短路的电报线,当场被电死。更可怖的是, Feeks 的身体被线网缠住,挂在空中血液四溅,燃烧了快一个小时才被移到地面,这一可怕的场景被午餐时间聚集在那的几千人目睹。

John Feeks 的死亡引发了人们的「电线恐慌」,也促进了爱迪生的反交流电声势,迫使当时纽约政府修改法律,拆除空中电线并埋置地下。(图3为1888年纽约街道上空如蜘蛛网一般的电话线、电报线和电力线)

快速浏览了一下《Judge》的内容,大多都是一些耸人听闻的内容,还有煤汽灯公司的赞助(广告),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这是一本带有保守倾向的讽刺杂志,所以封面上出现极致夸张的反电力宣传画就不足为怪了。在这之后几年电力仍做为一种新事物,关于它的使用安全性人们还进行了很多的争论。

冷知识彩蛋⬇️

📍Harold Ross于1924 年 4 月 5 日至 8 月 2 日期间担任《Judge》的编辑,在编辑这杂志的时候,他设想了一本关于都市情感和深度思考的新杂志,于是 1925 年创办了后来大名鼎鼎的《纽约客》。

📍纽约布鲁克林的一间印刷厂因为气温和湿度影响了多色印刷,导致质量差、浪费材料和生产损失,《Judge》恰好就是印刷品质和进度受到威胁的重要客户。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任务交给了 Willis Carrier ,于是才有了你夏天续命用的现代电力空调的出现。

📡 @inbox_all
子弹与咖啡: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何改变咖啡的世界格局? | 阅读原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与美洲的咖啡市场格局被彻底颠覆了。在派往海外的远征军中,喝咖啡已经成为军队士兵的日常之瘾。军事与政治,如何改变了咖啡的市场?在子弹与咖啡之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何改变咖啡格局?

#咖啡 #战争 #贸易
数字艺术家 Beeple,其 NFT 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在 2021 年以 6900 多万美金的价格被售出 。《The Pixel》是数字艺术家 Pak 的 NFT 作品,图像是一个1x1的深灰色块,在 2021 年成交,价格约 800 万人民币。Jack Dorsey 的第一条推文,也能卖到近 300 万美元。😱

那么,NFT 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值钱?

NFT 即 Non-Fungible Token,是非同质化代币,它来自于 #区块链 技术,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等特点······🙄

为什么有人愿意出这么高的价格购买虚拟作品的所有权?#NFT 是怎么火起来的,它与比特币交易有何不同,底层技术是什么?NFT 为何同 #艺术 联系在一起?NFT 做艺术有什么利弊?评判 NFT 艺术的标准是谁说了算? NFT 艺术将走向怎样的未来 ······🤔

这周末看了一篇文章:

📃《不要神化NFT!七个问题解答你的疑惑》

听了两集 #播客

🎙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 S5E06|不断破圈的 NFT,是数字产权的未来还是另一个韭菜游戏?

🎙剧谈社|翻译艺术品 Vol. 16 解密艺术品定价之谜: 从达芬奇、杜尚到NFT

¯\_(ツ)_/¯ 对 NFT 我还是似懂非懂🤪

📡 @inbox_all
消费者真的能分辨媒体本身的内容和广告吗?
Hyman等四位学者招募近1000名年龄、教育背景各异的参与者,向他们随机展示从《纽约时报》、《福布斯》、《名利场》、《大西洋月刊》等媒体提取的正常 #广告#软文 和正常报道三种内容,然后让他们辨认。大致结果:对于正常广告,超过80%的参与者能够辨认出这是广告;对于软文,这个比例直降到不足40%。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显示:参与者年龄和正确辨认有显著的正相关;教育程度有一定正相关;性别和正确率基本不相关。
大西洋月刊:禁止濒危物种的交易有时会使它们更加濒危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因为公众担心各国无法充分保护珍稀 #濒危物种,CITES 应运而生。该组织的宗旨是:鼓励各国政府就「从受威胁动植物保护措施不力国家进口」一事,作出限制,这些动植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全球领先的自然保护权威机构)颁布的「红名单」上。如今,182 个国家及欧盟都自愿签订了 CITES;CITES 在不同程度上保护了 38000 多种动植物。

某些科学家与研究 #野生动物 交易的专家担心 CITES 颁布的禁令可能会适得其反,鼓励 #非法贸易。佛罗里达大学的野生动物生态学家布雷特・舍费尔斯(Brett Scheffers)说:「禁令只会让受保护的动植物变得愈发稀有,进而导致价格与需求节节攀升,将它们推向灭绝的境地。」牛津大学专攻野生动物交易研究的可持续性经济学家迈克尔・萨斯・罗尔费斯补充道:「缺乏强有力的监管也会让非法贸易更加猖獗。」

举个例子,1977 年,某项针对黑犀牛的国际贸易禁令让犀牛角的价格在短短两年内狂涨了 10 倍,刺激了偷猎行为,进而使某些地区的黑犀牛濒临灭绝。2013 年颁布的红木贸易禁令让这种珍贵的木材变成了贩卖次数最多的濒危物种之一。

采取行动显然是必要的。某项 2019 年发表的大型国际研究称,全球大约有 100 万个物种正濒临灭绝。研究人员发现,非法交易和人类掠夺式开发利用是导致物种濒危的第二大主因(仅次于栖息地的破坏)。研究人员一致认为野生动物非法交易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罪魁祸首。他们的分歧在于 CITES 的缔约国该如何应对这一现象。

许多保护组织称 CITES 是他们拥有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它要求缔约国禁止濒危物种跨境贸易,限制因商业活动而渐危的物种的交易。但相关领域的专家,如非盈利性组织「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致力于发展可持续性野生动物贸易)的政策主任萨布里・扎因(Sabri Zain)说:「一谈及 CITES,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贸易禁令,但 CITES 的核心在于可持续发展。」评论家还认为,各国没有充分利用科学手段来评估 CITES 的禁令与指标究竟会如愿发挥作用,还是会刺激非法贸易,令情况变得更糟。

禁令和贸易限制并不总如预期所料,评论家称,长期缺乏种群数量数据是引发问题的又一原因——各国只能凭猜测断定某一物种是否陷入困境,如果是的话,也只能凭猜测断定是否是由于贸易而陷入困境。评论家补充道,最重要的是,缔约国和 CITES 的管理者们没有透彻分析禁令或限制措施对物种交易的影响。

如何在保证人类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濒危物种?在这一问题上,人们意见不一,而这一分歧会令事情变得更加复杂。
残奥会小知识

残奥的英文表达是“Paralympic”,源自希腊语介词“para”(与……并肩的意思),以此为前缀,与“Olympic”(“奥林匹克”)合成一词,其含义是“残奥会”与“奥运会”平行,象征平等。

从1988年汉城(现首尔)奥运开始,残奥会和奥运会才开始在同一个城市举行。

视障跑者参加比赛时,会有一名陪跑员跟随一旁,陪跑员通过牵引绳为选手提供指引。抵达终点时,陪跑员必须处在视障跑者后方。

在观看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时,观众需要保持安静,因为球员们需要依靠听觉判断球的方位。
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中,视力正常的引导员会站在对方球门后方向本方球员传达信息。
五人制盲人足球比赛中没有界外球和越位规则。
自五人制盲人足球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首次登场以来,巴西队在残奥赛场保持不败。

轮椅篮球比赛过程中,球员可以在运球、投篮和传球时可以接触自己的轮椅两次,其它情况下则属于犯规。

巴西人佩特卢西奥·费雷拉(10秒42,T46/47级)和古巴选手奥玛拉·杜兰德(11秒40,T12级)分别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男子、女子100米残疾人运动员。

盲人游泳运动员在泳池中需要转身时,会有裁判通过特殊装置轻拍其头部的方式进行提醒。

#奥运会
以上内容摘自《关于残奥会的100个小知识
2025/07/05 19:33:49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