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浮光掠影
认知偏差.jpg
这份认知偏差列表里有一个是【旁观者效应】,解释为在一旁围观的人越多,挺身而出去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就越低。

简单表述就是:

1. 某地发生了一次事故,附近有一群人。

2. 每个人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于是观察周围的人的反应。

3. 每个人都在默默的观察其他人的反应,于是,从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人有反应。

4. 于是,所有人都认为「没反应是对的」,所以对事故不作出任何反应。

这种现象社会心理学有个术语「多元无知(Pluralistic ignorance)」,也就是在群体活动中,当局面模糊不清的时候,人人都倾向于观察别人在干什么并随从。对身处困境而亟需帮助的人而言,如果只有一个陌生人而不是一群陌生人在场的话,他得救的概率反而会要大一些,一个我们很熟悉的例子就是路边跌倒的老人无人救助。

多元无知之所以起作用,中间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因为错误地判断了他人的想法,认为群体中其他成员对某个行为的表述就是其真实的想法。

群体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认同是人类的本能,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需要融入社会,具有自动性。人们非常讨厌被群体和他人孤立,所以迫于同意他人一些意见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被孤立,为了能被群体接受,即使私底下并不认可某种规则,人们还是会表现出自己很赞成。在很多情况下,跟着群体走是最有效的行为方式,但当群体中的人们都在进行一个错误的行为时,就会模糊群体成员中正确的价值观,他们会认为自己原本正确的价值观是错误的,从而修正自我的意见,让自己与群体更加和谐,这个时候群体规范的力度会大于社会规范。

所以,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什么:

一、当遇到一些意外(紧急)情况,别人不对劲时,不要跟随群体没有任何动作。迅速伸出援手,哪怕是拨打 110 。

二、自身而言,当遇到危险时,一定要让旁边的人知道你需要帮助,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指着特定的(比如穿红衣服最高那个)某一个人:「我需要你帮助」「帮我报警」……

📡浮光掠影:@inbox_all
#心理学 #多元无知 #认知偏差
余英时:我们今天怎样读中国书 | 阅读原文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 #经典 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这是邓实在1904年说的话),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他们不是 #读书,而是像高高在上的法宫,把中国书籍当作囚犯一样来审问、逼供。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说谎圣手与理性行动 | 阅读原文

在《社会学基本概念》里,韦伯说 #理性 的行动即目的和手段均受理性规制的行动,因此任何由清晰目标导向并采取必要手段以实现之的行为都是合于理性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理性行动,又是几乎不存在的。邓明艳以 #华尔街 著名 #诈骗 案件为例(还被拍成过电影),让大家看到一个表面看来各取所需的故事,背后也隐藏着复杂的状况和动机,无法达到如韦伯所设想的那同一种目的-手段的理性行动拼接成的一个合理性整体。理性和感性,无法二分;现代生活所期望于民众的,往往是一种“理性”的话术。
美洲作物的中国故事 | 阅读原文

本文全景式地介绍了 #美洲作物 在中国的种植状况,特别是融入中国社会、日常生活的情况。文中提到的都是被广泛种植、有重大影响的作物。不同于经常见到的观点,作者认为清朝中期中国人口的爆发式增长其实与美洲作物的广泛种植并没有关系,美洲粮食作物的推广主要是在近代以来才发生的。美洲作物在中国的传播,初期极为缓慢,主要缘于国人在 #饮食#文化 上的固有传统过于强大。当然,也有南瓜和烟草这两个例外,它们是美洲作物的急先锋。美洲作物的中国故事是一部我们并不熟悉的文化史。
恐怖文学简史 | 阅读原文

因创作克苏鲁神话而被世人所知的美国作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认为: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便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则来源于未知。

从这个角度来说,相较于通俗 #文学#恐怖小说 更契合于严肃文学的特征(至少就早期作品而言)。正是由于早期文明对外界的认知缺失,对蛮荒的注视,以及对未来的不可知,才有了为生存而形成的信息共通,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解释语言的起源故事的。而自语言诞生开始,毫无疑问也必然包裹着 #恐惧 和对恐惧长久以往的迷恋。
人们对新年最大的误会就是以为她真的是新的。

#碎碎念
人们为什么热衷八卦

1️⃣ 什么是八卦?

有心理学家将其定义得很广泛,即「谈论不在场的人」。

2️⃣ 为什么要八卦?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八卦使人类能够将有价值的信息传播到更大的范围,是维系群体内交流的工具,促进群体稳定和繁荣。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有助于我们祖先的生存,所以现代人类差不多与生俱来带着八卦基因。

3️⃣ 八卦为何让人快乐?

研究发现,接收到名人八卦时,大脑的尾状核会异常活跃,这个区域和奖励有关。

4️⃣ 八卦有什么好处?

有助于释放压力。研究发现参与者听说他人有不公行为或对待时,心率会增加;反之,只要主动地讲这个八卦,就可以让心率降下来。

有助于维护社会规范。通过八卦,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看重哪些方面,哪些行为或特征受赞许,哪些是受批判,进而以较正确的方式参与社会活动。

和他人增进亲密感。闲聊八卦是最简单也最有效地迅速拉近关系的方式。

#八卦 内容来源:TIME

📡浮光掠影:@inbox_all
在某一个意义上,中国人可以说是最容易统治的百姓。只要还“有一口饭吃”,中国人是很少会向统治者采取“对抗”态度的。因此,香港曾是世界上最稳定的殖民地,而台湾的局势,与东南亚、拉丁美洲等独裁政权比较,也是安定得多的。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人性格中的“祥林嫂”的成分。

至于侨居海外的中国人,也大多是只谋一口饭吃,而很少参与政治。因此,到了像东南亚地区排华的时候,就完全没有还手之力。甚至在美国这个移民众多而大家又都可以公开组织“压力团体”的地方,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努力,也是瞠乎别人之后的。

大陆是保存中国人特色最浓的地方,因此,在每一个人身上,“祥林嫂”的影子就特别庞大。在自己的权益长期被忽视的情形下,他们的一种态度是噤若寒蝉,甚至连心中也如是,好像出言不敬批评当权者,就是在讲父母的坏话一般。另外一种态度是在背后埋怨或发牢骚——当我在大陆时,发觉这个倾向已经有压倒前一倾向的趋势。但是态度也不是“对抗”,而且往往可以被上级用做“思想工作”的方式周期性平息下来。这种用“人情攻势”来对一个人做“思想工作”的办法,可以说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

上述的“逆来顺受”倾向,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的特色。“老百姓”一词,也是中国人特有的名词。它是指被统治者,是相对做官的人而言的,因此与现代的“公民”观念没有相通之处。

然而,中国老百姓避免与权威对抗,还可以由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那就是“阳奉阴违”。这并不是一种争权利的态度,而是一种破坏法制的小动作,因此是一种没有尊严的消极违抗。如果明文规定的制度太不合理,而又不敢去用具有原则性的方式改变它,结果就只有培养不守法的精神,换言之,即使连合理的规则,只要没有外力约束,也不会去遵守。因此,这不是一种确立“自我”的反抗精神,而只是使人格失去尊严的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压缩。而且,它造成整个体制的瘫痪。因此,中国人虽然是驯良的易于统治的老百姓,却没法像日本人一样,使整个社会的体制上轨道。

——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book #书摘
不吃早饭对身体到底有什么影响?

你也听说过这样的话吧:「早饭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不吃早饭会变得更胖」「不吃早饭等于慢性自杀」「不吃早饭的人会得胆结石」……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发现,这一切并非如此简单和绝对。

1️⃣ 早餐神话的诞生

现在的你可能很难想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其实都没吃严格意义上的「早饭」。

周秦到两汉时期,普通人一般只吃两顿饭,第一顿在 10 点到 11 点之间,第二顿在下午 3 点到 5 点之间。

这种吃法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农耕社会的需要,一方面也是因为生活不富裕,只有帝王将相才能一日三餐或者四餐。

随着学校和工厂标准作息时间的推进,我们需要按照标准的时间表进食,补充能量。当整个社会的运行都依照着某种时间表的时候,三餐也就应运而生。

可以这么说,规律的三餐是为了「吃饱肚子好干活」设计出来的,也是在当下人们生活节奏里最健康的选择。

而早餐神话的诞生,更像是一场资本与商业的合谋。

1897 年,美国最早的早餐麦片品牌 Grape Nuts 创立。为了让产品被迅速推销出去,广告开始不遗余力地夸大早饭对人体的重要性。

他们宣传早餐麦片能够防病治病。

早餐麦片被推崇成为对大脑和神经健康有重要好处。

他们为早餐神话提供的最有影响力的一则广告则是:不吃早饭会变胖,吃早饭能减肥。

然而,如果翻看当时早餐麦片公司引用的文献资料,很容易就可以发现,这些大型商业资本把科学当成了一场游戏。他们通过赞助研究经费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操控了研究成果,为夸大早餐的健康神话添砖加瓦。

如果我们尽力拨开资本疑云,重新看待那些关于早饭的传言,不吃早饭,到底会怎样影响我们的健康?

2️⃣ 不吃早饭到底有没有害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定义的是,到底什么是早饭?

就像是几点睡算熬夜一样,几点吃算早饭也很难有一个标准的时间。

妈妈的定义里是早上八点,你的定义可能是睡醒了再说。从众多关于早饭的研究上看,定义是:一天中的第一餐,或者醒来后 2 小时摄入的,大概占日常所需 20%~30% 的一餐。

也就是说,你每天早上七点起床,八点钟吃下去的叫做早饭。

周末吃得晚,睡得晚,早上十点起床,十一点多吃的也可以叫做早饭。

但是,如果你只是起来之后吃了一片饼干,喝了一杯咖啡,能量摄入远远不够标准,严格来说,这样还是没吃早饭。

为了不产生歧义,让我们重新定义一下问法:起床后 2 小时内不吃饭会怎样?

答:如果你只是偶尔不吃,真的不用担心,最坏的结果可能也就是饿。

不吃早饭不是什么慢性自杀。早饭吃的不够,确实会产生血糖的变化、注意力减缓,但这些都能够通过赶紧吃点东西缓解,偶尔少吃一顿,并不会有什么可怕后果。

很多不吃早饭的重大危害研究,还属于观察研究阶段。也就是说,不是有吃早饭习惯的人更容易控制体重,更加健康,而是吃早饭的人往往也有规律饮食和作息的生活习惯。

然而,长期不吃早饭依然不值得推荐。只是其中更大的问题也许不在早饭,而在三餐的规律性。

3️⃣ 早餐背后的真理:吃饭要规律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工作、熬夜、起不来等原因,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的。

这样不规律的饮食习惯,给身体带来不少隐患。

比如总和不吃早饭联系起来的胆囊疾病,它的形成更多和肥胖、胰岛素抵抗、二型糖尿病、缺乏锻炼以及遗传相关。

而各类研究提醒的,其实是要按时规律的吃饭。规律饮食可以降低胆汁里的胆固醇饱和度,并通过促进胆囊排空来减少胆囊淤滞,预防胆结石的发生。也就是说,预防胆囊疾病的关键不在于早饭,而在于不要让自己饿肚子,导致空腹时间太长。

不吃早饭影响胆囊健康,不吃午饭,不吃晚饭也都会有影响。

对于已经存在高胆固醇血症、或胆汁淤积、或胆囊结石的朋友,请一定更加注意。鉴于整夜空腹时间长,为避免胆结石,吃早饭及避免两餐间过长间隔对这类人群格外重要。

早餐和减肥的关系尚不明朗,但不规律饮食真的会让你长胖。

一项发表于著名医学杂志 BMJ 的系统性回顾研究对 13 项早餐和体重关系的研究做了总结,结论认为吃早饭可能不是减肥的好策略。不过也有研究认为,不吃早饭可能会影响空腹时间,导致午餐时候热量摄入增加,且某些营养素的吸收率增加,比如膳食脂肪等。

而足够多的研究认为,不规律饮食会导致增重、饥饿相关激素增加,并最终导致代谢紊乱、甚至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我们应当更关注的不是早饭,而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吃下去的三餐是不是规律,是不是营养。

为了减肥被跳过的晚餐,工作繁忙吃个饼干打发的午餐,这些都在无形之中一步步伤害我们的身体,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时候我们已经无法遵守传统意义上早八点,午十二点,晚七点的三餐,也失去了朝九晚五的工作规律,不得不承受超时工作和高压的生活。

但至少我们还可以为自己建立一个新的可执行的生物钟。

如果晚睡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常态,吃饭不得不向后推迟,至少我们还可以规划好自己吃饭的时间,营养规律地吃好三顿饭,别让自己忘了吃饭,饿着肚子。

生活已经够辛苦了,不管怎样,请一定要记得好好吃饭。身体好了,意志才不会薄弱!

(via 丁香医生) #早餐 #饮食

📡浮光掠影:@inbox_all
2021 年的顶级独角兽

截至 2021 年 12 月,有 35 家估值超过 100 亿美元的初创公司,其中美国 16 家、中国 10 家,合计占比超过 75%,字节跳动估值 1400 亿美元成为最有价值的创业公司,大疆、小红书、商汤、卫龙亦榜上有名。

#资讯
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

按月活排名🔽

1️⃣ Facebook
2️⃣ YouTube
3️⃣ WhatsApp
4️⃣ Messenger
5️⃣ Instagram
6️⃣ WeChat
7️⃣ Kuaishou
8️⃣ TikTok
9️⃣ Telegram
🔟 Qzone

#资讯
2024/12/26 19:50:04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