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明何以在森林中建造城市? | 阅读原文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学者们对于热带 #森林 形成古代 #城市 的潜力都持有十分相似的观点。一方面,被视为推动城市发展和促进社会精英人数增加所必需的集约农业,在热带森林潮湿、偏酸且贫瘠的土壤条件下几乎无法发展。另一方面,在碎石遍地的北美、中美、南亚和东南亚热带地区,自然灾难是不可避免的。
要彻底改变这些刻板印象并不容易。首先,那种大规模、长时间的实地考察,在热带森林中很难进行。茂密的植被、传播疟疾的蚊子、带有剧毒的植物和动物以及暴雨使得探寻和发掘古城市中心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有机材料代替石头被用来作为建筑材料,更加剧了这项任务的繁重。因此,人们对热带古城的研究进度远远落后于对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东亚河谷 #文明 的类似研究。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学者们对于热带 #森林 形成古代 #城市 的潜力都持有十分相似的观点。一方面,被视为推动城市发展和促进社会精英人数增加所必需的集约农业,在热带森林潮湿、偏酸且贫瘠的土壤条件下几乎无法发展。另一方面,在碎石遍地的北美、中美、南亚和东南亚热带地区,自然灾难是不可避免的。
要彻底改变这些刻板印象并不容易。首先,那种大规模、长时间的实地考察,在热带森林中很难进行。茂密的植被、传播疟疾的蚊子、带有剧毒的植物和动物以及暴雨使得探寻和发掘古城市中心的工作变得异常艰难。有机材料代替石头被用来作为建筑材料,更加剧了这项任务的繁重。因此,人们对热带古城的研究进度远远落后于对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东亚河谷 #文明 的类似研究。
Telegraph
古代文明何以在森林中建造城市?
当欧洲人首次到达亚、非、美的热带地区时,丛林中的“没落城市”便让他们浮想联翩。
县城再无清华北大的后果 | 阅读原文
”作为一个外地考生,我曾经一厢情愿地以为,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多,所以北京学生比起我们一定弱爆了,你们有啥了不起啊,信不信来陕西我分分钟考死你啊。呵呵,老子来清华了,你们就等着给我们垫底吧。
结果实际上,北京学生的表现整体上是比较优秀的,而且实际上名牌大学里比较容易堕落垫底的是小县城学霸……“
本文主文的作者出身于农村、毕业于清华大学,他现身说法,说明了地域、家庭等出身差异,如何产生 #教育 资源的分配差距,以及如何扩大了这种差距。作者认为,那个小县城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是文革时期无数扎根基层从事基础教育的知识分子造就的,随着时代发展及这代人的老去,基层教育的衰败成为历史定局。事到如今,“县城再无清华北大”。
”作为一个外地考生,我曾经一厢情愿地以为,清华北大在北京招生名额多,所以北京学生比起我们一定弱爆了,你们有啥了不起啊,信不信来陕西我分分钟考死你啊。呵呵,老子来清华了,你们就等着给我们垫底吧。
结果实际上,北京学生的表现整体上是比较优秀的,而且实际上名牌大学里比较容易堕落垫底的是小县城学霸……“
本文主文的作者出身于农村、毕业于清华大学,他现身说法,说明了地域、家庭等出身差异,如何产生 #教育 资源的分配差距,以及如何扩大了这种差距。作者认为,那个小县城基础教育的黄金年代,是文革时期无数扎根基层从事基础教育的知识分子造就的,随着时代发展及这代人的老去,基层教育的衰败成为历史定局。事到如今,“县城再无清华北大”。
Telegraph
县城再无清华北大的后果|文化纵横
✪ 白如冰 最近很流行一个说法,就是北京的学生考清华北大很容易,那么考入清北的北京学生和那些外省学霸们相比,水平到底有差么?如果在进入北大清华之后,地域的差异并没有影响个体的发展高度,是否意味着现有的选拔制度是合理的? 我有必要开宗明义地讲一下,我只是陈述我这些年的见闻。我老家在农村,初中就读于一家小县城中学,高中来到省会城市,大学考到北京,大学期间还辅导过学生,我亲身体验到了中国各个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异。 至于社会是否公平,制度是否合理,不在我讨论范围之内。所以如果你觉得我描述的现象不…
🖼 侵华八国联军士兵 1900
这张照片展示了 1900 年侵华八国联军的士兵,从左到右: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属印度、德国、法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
这是一张英国的宣传照片,英国人要求按身高排列是为了体现种族/民族的优越性。英国人要求美国人选一个比英国士兵略矮的人,但美国人却派了一个比英国人还高的人。无奈,英国人只好用一顶巨大的帽子来掩饰。
这张照片特别之处在于它捕捉了当时世界上的种族/民族观点。白人盎格鲁人在顶层(英国人、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其他所有人都被相应地定位,非白人的日本人处于底端。注意看,英国特意安排印度人在欧洲大陆人的前面,目的在于羞辱——“我的狗都比你们优越。”
🔔1900 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大清国之实。1901 年 9 月 7 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此外,《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可以驻扎北京(包括东交民巷使馆区)及从北京至山海关沿线十二个重要地区。日本的“清国驻屯军”(后来的中国驻屯军、日军华北驻屯军),就是在条约签订前夕以“护路”、“护侨”为名派遣、签订后正式宣布编制的一支驻军,也可以说,它是《辛丑条约》的产物。这支部队人数屡经变动,华北事变后,日本在列强的默许下,于 1936 年将驻屯军编制升格,扩充驻军人数,并不断在北平丰台等地向中国军政当局进行军事挑衅,最终导致七七事变的爆发。东京审判涉及这段史事时,还曾围绕《辛丑条约》展开调查。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频道:浮光掠影
这张照片展示了 1900 年侵华八国联军的士兵,从左到右: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属印度、德国、法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
这是一张英国的宣传照片,英国人要求按身高排列是为了体现种族/民族的优越性。英国人要求美国人选一个比英国士兵略矮的人,但美国人却派了一个比英国人还高的人。无奈,英国人只好用一顶巨大的帽子来掩饰。
这张照片特别之处在于它捕捉了当时世界上的种族/民族观点。白人盎格鲁人在顶层(英国人、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其他所有人都被相应地定位,非白人的日本人处于底端。注意看,英国特意安排印度人在欧洲大陆人的前面,目的在于羞辱——“我的狗都比你们优越。”
🔔1900 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大清国之实。1901 年 9 月 7 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此外,《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可以驻扎北京(包括东交民巷使馆区)及从北京至山海关沿线十二个重要地区。日本的“清国驻屯军”(后来的中国驻屯军、日军华北驻屯军),就是在条约签订前夕以“护路”、“护侨”为名派遣、签订后正式宣布编制的一支驻军,也可以说,它是《辛丑条约》的产物。这支部队人数屡经变动,华北事变后,日本在列强的默许下,于 1936 年将驻屯军编制升格,扩充驻军人数,并不断在北平丰台等地向中国军政当局进行军事挑衅,最终导致七七事变的爆发。东京审判涉及这段史事时,还曾围绕《辛丑条约》展开调查。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频道:浮光掠影
⏳
快速判断网络文章质量的方法
👩💻我们习惯在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上搜索阅读 #文章,但面对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众多文章,如何快速判断这篇文章的 #质量,是否值得一读?
🧭很早以前,我看过一篇讲 #信息筛选 的文章(时间太久不记得出处了),其中一些方法深以为然,多年来也一直实践其中的一些要点,可以过滤大部分文章,保证一定的质量:
1️⃣ 文章内容有没有标注原始(参考)来源
有无标注来源此一点就可以过滤网络上一半口若悬河言之无物的文章了。不是说有标注来源的内容就是准确的,但有据可循的总比空口无凭的可信。
2️⃣ 原始来源的可信度如何
从源头着手,作者是谁,他是否具备文凭或专业资格来保证他的出品内容的准确性?内容来源于网站还是出版物,它足够靠谱吗?它经过了同行的评议审核了吗?它是学术资料还是通俗读物 ······
得到的信息越全面,更近一步判断它的靠谱程度。
(如何区分内容来源可信度是另一个话题了,这里不作展开)
3️⃣ 文章内容论证的逻辑链是否完整清晰
小时候看香港律政剧学到的一点就是,证据比观点重要,观点容易受立场或利益影响。
当然,以上仅是宽泛的判断准则,针对网络上看到的一般陌生文章,帮助你快速筛选网络文章的质量,并不适用于主观评论或第一手的资料文献等。
📡频道:浮光掠影
快速判断网络文章质量的方法
👩💻我们习惯在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上搜索阅读 #文章,但面对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众多文章,如何快速判断这篇文章的 #质量,是否值得一读?
🧭很早以前,我看过一篇讲 #信息筛选 的文章(时间太久不记得出处了),其中一些方法深以为然,多年来也一直实践其中的一些要点,可以过滤大部分文章,保证一定的质量:
1️⃣ 文章内容有没有标注原始(参考)来源
有无标注来源此一点就可以过滤网络上一半口若悬河言之无物的文章了。不是说有标注来源的内容就是准确的,但有据可循的总比空口无凭的可信。
2️⃣ 原始来源的可信度如何
从源头着手,作者是谁,他是否具备文凭或专业资格来保证他的出品内容的准确性?内容来源于网站还是出版物,它足够靠谱吗?它经过了同行的评议审核了吗?它是学术资料还是通俗读物 ······
得到的信息越全面,更近一步判断它的靠谱程度。
(如何区分内容来源可信度是另一个话题了,这里不作展开)
3️⃣ 文章内容论证的逻辑链是否完整清晰
小时候看香港律政剧学到的一点就是,证据比观点重要,观点容易受立场或利益影响。
当然,以上仅是宽泛的判断准则,针对网络上看到的一般陌生文章,帮助你快速筛选网络文章的质量,并不适用于主观评论或第一手的资料文献等。
📡频道:浮光掠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阅读原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相比,校园的一道风景线是很多研究生都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而不再是“先生”。胡成针对这一现象有感而发,虽是二十余年前的旧作,但今天读来,仍有某些现实的意义。
#教育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相比,校园的一道风景线是很多研究生都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而不再是“先生”。胡成针对这一现象有感而发,虽是二十余年前的旧作,但今天读来,仍有某些现实的意义。
#教育
Telegraph
旧锦新样| 胡成: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文 | 胡成 (原载《读书》2000年7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相比,校园的一道风景线是很多研究生都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而不再是“先生”。从时代背景来看,这一商业性的称呼在校园叫响,也许受到九十年代初那个“全民皆商”大潮的影响。其时,各大学不都争先恐后地“破墙开店”?而“老板”作为最被推崇和最值得炫耀的称呼,被研究生们用来称呼自己的导师,或许还带有几分尊敬。不过,这种情况今天早已不在,但“老板”的称呼仍声不绝耳,原因就不在社会,而在导师自身的角色出现了转换。毕竟,早已让人熟…
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从造物到谋事的思维重塑 | 阅读原文
“现今的很多设计关注的都是炫酷,如何做出爆品,如何吸引别人的眼光。这些爆品就像水面上的油花,阳光一照就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但是它却没有根。我们中国的设计不能植根于享乐与虚荣之上。”
“设计就是造型吗?这个认识非常浅薄。”柳冠中说,“我们必须理解设计是什么。”
#设计
“现今的很多设计关注的都是炫酷,如何做出爆品,如何吸引别人的眼光。这些爆品就像水面上的油花,阳光一照就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但是它却没有根。我们中国的设计不能植根于享乐与虚荣之上。”
“设计就是造型吗?这个认识非常浅薄。”柳冠中说,“我们必须理解设计是什么。”
#设计
Telegraph
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从造物到谋事的思维重塑
“现今的很多设计关注的都是炫酷,如何做出爆品,如何吸引别人的眼光。这些爆品就像水面上的油花,阳光一照就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但是它却没有根。我们中国的设计不能植根于享乐与虚荣之上。” “设计就是造型吗?这个认识非常浅薄。”柳冠中说,“我们必须理解设计是什么。” 柳冠中,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被誉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1984年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系”,奠定了中国工业设计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教学体系。 设计的本质是什么? 工业设计的中国出路和中国方案是什么? 如何培养创新型的设计思维? 在本次课程《…
✍️
一旦我们放弃了不允许国家机器干涉任何私人生活的原则立场,那么,国家势必会对个人生活的每个细节制定规则,实行限制。个人自由就会因此被剥夺,个人就会变成集体的奴隶,成为多数人的奴仆。人们不难想象,如此之大的权力,一旦它被居心不良的当权者滥用,会导致多么恶劣的后果。这种权力即使被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掌握,也会使世界变成一个鬼神的墓地。人类的进步大都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即从一小部分人偏离大多数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开始,直到他们的行为最终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接受,从而形成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如果将权力赋予多数人,让他们规定少数人可以想什么,可以谈什么,可以做什么,那么,人类的一切进步都会就此中止。
当代人有一种唯命是从的倾向,只要某事不合心愿,就指望上级颁布禁令。虽然他们并不完全赞同禁令的全部内容,但也乐于贯彻执行,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些事实表明,奴性意识根深蒂固。要想将奴仆意识转变成公民意识,需要人们进行长期的自我教育。一个自由的人应当容忍他人想其之不想,为其之不为。应该克服那种只要是他觉得不妥当事情就打电话报警的习惯。
——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书摘 #book
一旦我们放弃了不允许国家机器干涉任何私人生活的原则立场,那么,国家势必会对个人生活的每个细节制定规则,实行限制。个人自由就会因此被剥夺,个人就会变成集体的奴隶,成为多数人的奴仆。人们不难想象,如此之大的权力,一旦它被居心不良的当权者滥用,会导致多么恶劣的后果。这种权力即使被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掌握,也会使世界变成一个鬼神的墓地。人类的进步大都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即从一小部分人偏离大多数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开始,直到他们的行为最终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和接受,从而形成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如果将权力赋予多数人,让他们规定少数人可以想什么,可以谈什么,可以做什么,那么,人类的一切进步都会就此中止。
当代人有一种唯命是从的倾向,只要某事不合心愿,就指望上级颁布禁令。虽然他们并不完全赞同禁令的全部内容,但也乐于贯彻执行,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些事实表明,奴性意识根深蒂固。要想将奴仆意识转变成公民意识,需要人们进行长期的自我教育。一个自由的人应当容忍他人想其之不想,为其之不为。应该克服那种只要是他觉得不妥当事情就打电话报警的习惯。
——路德维希·冯·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
#书摘 #book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何时? | 阅读原文
直到隋唐,中秋才被视作节日,就连唐朝皇帝也在宫中修了“赏月台”。到了北宋太宗年间,官方更把中秋定为节日,实际是对自隋唐以来已形成的中秋节的追认。但当时的赏月时的应节食物,还不是月饼。五代时开封有一位专卖四季小食的张手美,每届中秋就以“玩月羹”应市。这种食品实际上是以桂圆、莲子、藕粉等精制而成的羹汤。
宋代终于出现了称为“月饼”的食品。但一则,其做法与如今的月饼大异其趣。二则,这种“月饼”也不是专门在中秋节时候品尝的。可以说,到明代,方才出现较为详实的“中秋吃月饼”的记载。在明代,从南方到北方,从民间到宫廷,都有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
为什么是在明朝终于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呢?如果说,唐人、宋人在中秋节主要活动是“赏月”的话,明朝就变成了“拜月”“祭月”。晚明时中秋习俗的中心内容是祭祀“月光神”,其次是家人团圆、吃月饼瓜果,再次是亲友互赠月饼瓜果。其中的“月饼”主要功能就是充当中秋时节祭祀月亮的供奉食品。因为中秋月圆,所以讲究供品要是圆形的,所谓“其祭果饼必圆”。这样就把月饼的形状做成了圆形。圆形的月饼摆在供桌上,可以象征圆月。另一方面,中国人讲究实际,民间向来有仪式完成以后分食祭品的习惯,所以月饼作为供品从供桌上撤下来之后,并未扔掉,而是很自然地又成为人们的美食。
#中秋 #月饼
直到隋唐,中秋才被视作节日,就连唐朝皇帝也在宫中修了“赏月台”。到了北宋太宗年间,官方更把中秋定为节日,实际是对自隋唐以来已形成的中秋节的追认。但当时的赏月时的应节食物,还不是月饼。五代时开封有一位专卖四季小食的张手美,每届中秋就以“玩月羹”应市。这种食品实际上是以桂圆、莲子、藕粉等精制而成的羹汤。
宋代终于出现了称为“月饼”的食品。但一则,其做法与如今的月饼大异其趣。二则,这种“月饼”也不是专门在中秋节时候品尝的。可以说,到明代,方才出现较为详实的“中秋吃月饼”的记载。在明代,从南方到北方,从民间到宫廷,都有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
为什么是在明朝终于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呢?如果说,唐人、宋人在中秋节主要活动是“赏月”的话,明朝就变成了“拜月”“祭月”。晚明时中秋习俗的中心内容是祭祀“月光神”,其次是家人团圆、吃月饼瓜果,再次是亲友互赠月饼瓜果。其中的“月饼”主要功能就是充当中秋时节祭祀月亮的供奉食品。因为中秋月圆,所以讲究供品要是圆形的,所谓“其祭果饼必圆”。这样就把月饼的形状做成了圆形。圆形的月饼摆在供桌上,可以象征圆月。另一方面,中国人讲究实际,民间向来有仪式完成以后分食祭品的习惯,所以月饼作为供品从供桌上撤下来之后,并未扔掉,而是很自然地又成为人们的美食。
#中秋 #月饼
Telegraph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何时?
每逢中秋佳节,一场争论便会如约而至。一方面,是对月饼这种“高油高糖”的食品是否有利健康的忧虑,另一方面,诸如“五仁月饼”、“鲜肉月饼”优劣的讨论亦会在社交网络占据一席之地。不管怎样,大家似乎都已默认,中秋节原本应是吃月饼的。这样的习惯,究竟是从何开始的呢? 从“饼”说起 月饼,不只形状与月亮相似,还与中国人的月圆情结有密切关系。 古人要想吃到“月饼”,首先得会做“饼”。饼的原料是小麦粉,仅从这点看,先秦年间的人们大约就无福享受月饼。这是因为中华文明在饮食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粒食”(将整粒谷物置于炊器…
中秋节︱嫦娥与后羿、吴刚究竟是什么关系? | 阅读原文
中秋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为中国传统文化增色不少,它本身就是“团圆”的象征,是相思的寄托。月宫上的诸多神话传说形成的符号,也形成了各种吉祥元素,如嫦娥是美的象征,桂枝是“贵”的象征,等等,在古代绘画、家具、剪纸等艺术作品中常见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蟾宫折桂、玉兔捣药等图式,这些都是古人审美及美好愿望的体现。
#中秋
中秋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为中国传统文化增色不少,它本身就是“团圆”的象征,是相思的寄托。月宫上的诸多神话传说形成的符号,也形成了各种吉祥元素,如嫦娥是美的象征,桂枝是“贵”的象征,等等,在古代绘画、家具、剪纸等艺术作品中常见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蟾宫折桂、玉兔捣药等图式,这些都是古人审美及美好愿望的体现。
#中秋
Telegraph
中秋节︱嫦娥与后羿、吴刚究竟是什么关系?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据说源于远古的祭月崇拜。《礼记》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夕月之夕”就是夜晚祭祀月亮。而八月十五被定为一个节日则是到了唐代。《唐书·太宗记》曰:“八月十五,中秋节。” 到了唐代,祭月变成了赏月,并增加了“团圆”的内涵。到了宋代,中秋节极为兴盛,成为了重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可以通宵达旦地游玩。《东京梦华录》说:“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