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中国:从不断革命到反革命
第三章:斯大林为中国革命设定基调
共产国际(CI)的建议和物质支持对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组建至关重要。起初,中国共产党得到了真正的帮助和指导,但在列宁去世后,随着斯大林及其派别首先在俄国、然后在共产国际上台,一条新的政治路线被系统地强加给中国共产党。
从1920年代中期开始,至少在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之前,斯大林的意愿在决定中共所有重要问题的政策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重大失败,失去了任何有分量的无产阶级支持,并且走了二十年的弯路,而在这二十年期间,中国人民遭受了可怕的痛苦。了解布尔什维克党内斯大林派系的发展,以及斯派对中国革命的政策是如何从自己的派系需要而非中国的现实出发的,对于理解第二次中国革命的失败至关重要。
#中国 #革命共产国际 #不断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从不断革命到反革命
第四章:第二次中国革命的兴起
共产国际强行灌输给中国共产党必须先通过“党内合作”完成民主革命,然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阶段论。国共联盟被认为是反帝革命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无法绕过的阶段,因此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让自己的特殊利益屈从于国民党,并放弃批判性的独立立场。俗话说,好心办坏事,尝试与民族资产阶级结成牢不可破的反帝阵线就是如此。新生的中共作为国际的支部服从了国际的纪律和莫斯科的领导,尽管其路线与现实的冲突越来越大。
国民革命军挺进长江和群众运动的高涨使国民革命运动中的阶级矛盾达到了爆发点。与此同时,共产党仍然在隐瞒群众,尤其是上海工人。在缺乏警觉和准备的情况下,他们将首先成为蒋介石的棋子,然后再做他的刀下亡魂。蒋介石此时已然确信只有血流成河才能制止群众运动。
#中国 #革命共产国际 #不断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黑死病:改变世界的瘟疫
14世纪的黑死病给封建制度带来了致命打击,而封建制度在瘟疫爆发之前就已经腐朽不堪。同样,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的破产,以及社会主义的必要性。(本文原文发布于2020年10月12日)
#历史 #理论学习 #阶级斗争
中国:从不断革命到反革命
第五章:第二次中国革命的失败
支持蒋介石反对北方军阀、争取统一中国的斗争是绝对正确的。但这种支持的基础应该是准备为无产阶级争取自身政治独立,推翻中国资产阶级。到1927年春,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已经席卷了湖南、湖北和江西三省,直逼南京城。同时,在群众运动爆发后,国民党将领们决定必须尽快以武力解决问题,并开始从战败的军阀中招募尽可能多的雇佣军。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国共产党协助了这一过程。
在中国,近6万名共产党员和约3.5万名共青团员被投入到阶级斗争中,不是为了推动它,也不是为了使群众运动具有革命性和方向性,而是站在资产阶级一边,反对渴望土地的饥饿农民,反对为糊口而斗争的女工和童工。结果是党几乎被彻底摧毁。
#中国 #革命共产国际 #不断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黑暗印尼”:一场更大规模爆发性事件的序曲
学生们再次站到了反对政府压迫人民运动的最前线。2月17日,印尼全国成千上万的大学生走上街头,抗议政府近期推行的紧缩措施。随后几天,一系列示威活动从一个城市蔓延到另一个城市,最终在2月20日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行动。
#印度尼西亚 #群众运动 #紧缩政策 #学生运动 #时事评论
中国:从不断革命到反革命
第六章:从广州“公社”到江西“苏维埃”
革命的失败使蒋介石掌控了政治权力,并迎来了一个反革命白色恐怖、经济瓦解崩溃、面对帝国主义无能为力、以及日本皇军军事入侵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无法发展资产阶级民主体制,只能通过残酷血腥的军事独裁来掌握权力。蒋介石对日本的入侵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但面对中国群众却没有“不抵抗”的政策;对他们来说,这意味着无情地镇压任何组织抵抗日本入侵的企图,这意味着成批的屠杀和灭绝中国中部所有革命性的农民,这意味着将国家的大部分地区拱手让给日本帝国主义者。这些都是1925-27年革命失败的后果。
#中国 #革命共产国际 #不断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从不断革命到反革命
第七章:从江西“苏维埃”到延安
苏维埃在中国的成立是工人阶级和农民的一系列失败的结果,这是由于阶级合作主义政策导致的,该政策将资产阶级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便与他们保持“联合阵线”。尽管如此,苏维埃还是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废除高利贷者和大地主放出的债务;降低利率、租金、税收和抵押贷款。土地的重新分配也改善了大多数中农和贫农,以及一些无地劳工的生活。这些变化确保了农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忠诚。
中国共产党还推出了有关妇女的进步立法,包括:婚姻改革、废除缠足,以及拥有土地和财产的权利。这些改革对于改善妇女的生活至关重要。
这些改革和中共采取的所有其他进步措施得到了中国托洛茨基主义者的全心支持。但他们也指出,“苏维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孤岛,它们是阶级合作主义战略的一部分,目标是建立所谓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实际上是一个民族资产阶级-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托洛茨基主义者还指出,这些所谓的苏维埃缺乏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即其是完全不民主的。在列宁主义的意义上,它们根本就不是苏维埃。
#中国 #革命共产国际 #不断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用工人阶级团结与国际社会主义来回应特朗普的关税
特朗普政府决定对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内的多个国家加征关税,这一举措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冲击。对于革命共产主义者来说,关键在于解释这一决定的本质,并以维护工人阶级利益为基础,阐明我们的立场。以下是革命共产国际(RCI)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支部联合发布的声明,阐述了用国际主义与工人阶级团结来回应特朗普政府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新关税政策的重要性。
#特朗普 #关税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从不断革命到反革命
第八章:延安、第二次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
长征以它所具有专制和特权指挥结构,作为主要因素巩固了以农民/士兵路线为特征的毛泽东思想,并佐证了中国共产党缺乏真心团结城市工人阶级的意图。
本章展示了为何中国所谓的第二次统一战线其实是欧美以及世界各地在共产国际指导下的群众或人民阵线策略的中国翻版。本章描述了其从冒险主义到社会爱国主义的突然转变,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面前为达成与国民党短暂虚假的联合抗日企图的卑躬屈膝。毛泽东结合了这种阶级调和主义理论的新民主主义将会威胁到中国工人国家的建立,并最终构成资本主义重建的概念基础之一。
#中国 #革命共产国际 #不断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转自RCI支持者《布尔什维克》杂志
高瞻远瞩还是见风使舵?论当代革命运动中的经验主义
共产主义者并不是死板而又怀旧的老人,而是热血沸腾、争取未来的青年。我们看向过去并不是为了停留在1917年十月革命的光辉,而是从它的成功、它的经历和它给我们的教训中学到通往未来成功的世界革命。
正是抱着这种目的,本文将会指出在当前中国的左翼圈子之中部分组织观察到的问题。我们指出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为了人身攻击别的组织,我们对那样幼稚、宗派的山头主义行径亦毫无兴趣。相反,我们是希望通过指出在其他组织中我们观察到的错误,借此帮助中国的左翼力量更好地发展起来,从而使其走向更加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党的方向,来一同建设社会主义革命。
#理论学习 #经验主义 #列宁 #阶级斗争 #布尔什维克主义
中国:从不断革命到反革命
第九章:国民党的最终崩溃与中共夺权
中日战争期间,撕裂中国社会的力量(饥荒横行和农民渴望土地)迅速加剧,乘着农民反抗的浪潮,中国人民解放军得以摧毁蒋介石的军队。这一切发生在二战后的短暂间歇,当时的战后大规模复员运动使帝国主义无法直接干预中国,中国共产党掌握了第三次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保障民族独立并统一了中国大陆。
#中国 #革命共产国际 #不断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随着乔治斯库被禁,罗马尼亚闹剧式的“民主”暴露无遗
在总统选举结果被取消的丑闻发生三个月后,罗马尼亚的建制派仍然深陷政治动荡之中。
他们对反建制的民粹主义者卡林·乔治斯库(Călin Georgescu)的攻击在星期天达到了高潮,乔治斯库被禁止参加重新安排的五月选举。但这并不能使“政治照常”。布加勒斯特和其他大城市已经爆发了大规模抗议和街头冲突。
#阶级斗争 #时事 #时事评论
转自RCI支持者《布尔什维克》杂志
科技创新、平台经济与资本主义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时间的原子就是利润的要素” 。“劳动时间”是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对于工作日以及时长的争夺是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双方斗争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将看一下科技的发展对于劳动时间的影响,以及探讨在当今所谓平台经济的运输工作中,科学技术应用是否真的可以使工人可以自由掌握劳动时间,还是说这其实是一种假象。
#阶级斗争 #理论学习 #布尔什维克主义 #革命 #中国
中国:从不断革命到反革命
第十章: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是对列宁在1905年提出、但于1917年4月所坚决拒斥的、工农(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专政理论的毛式解读。
尽管有了内战的经验,毛泽东和斯大林仍然认为,中国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因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才能建成工人国家。根据这种阶段论,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力量。
随着蒋介石军队的崩溃,这一理论构想:由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统一战线——四阶级联盟——将建设一个繁荣、独立的中国。这个联合政府将发展独特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实现民族独立,并进行土地改革。但是,它不会推翻整个资产阶级或没收私有财产;相反,民族资产阶级将在经济重建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 #革命共产国际 #不断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从不断革命到反革命
第十一章:格外短命的新民主主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中国革命是仅次于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1949年,人民解放军夺取政权后,在短时间内就消灭了资本主义和地主主义。
然而,毛泽东使用的是资产阶级民主的逻辑。他在掌权后,让中国人民解放军压制每个独立的工人活动的迹象。但资产阶级已经大批的随蒋介石逃亡,毛泽东为了维持自己的愿景,被迫与残存的资产阶级余党结成统一战线。尽管毛泽东宣布了目标方向,但是第三次中国革命却从明确确立是要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其包括广泛发展国有化,保护民族资产阶级,并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向未来推迟几十年的新民主主义制度——开始迅速发展至工人国家的雏形。在这一快速转变中,沉浸在斯大林主义、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下的中共领导成员站在了这些变化洪流的对立面。
有人会说,中国工人国家的建立极大地证实了在落后国家的革命可以超越资产阶级民主的阶段,而直接转向社会主义革命的总趋势。二战后的形势或许赋予了中国革命一些特殊性,比如帝国主义暂时虚弱和群众起义的领导权掌握在斯大林主义者手中等。但这个趋势不可避免地导向一个(畸形的)工人国家,或者如一些人所描述的“无产阶级波拿巴主义”。
#中国 #革命共产国际 #不断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
转自RCI支持者《布尔什维克》杂志
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特色“反内卷”
2月25日,中国专制政权联合多位大资本家召开的所谓“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发出了“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号召。一声令下,中国无人机垄断巨头大疆在27日开始“‘不准加班’运动”,规定员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早上9点到......晚上9点。
这些所谓反对“无效加班”的举措,不是纯粹的作秀——这是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资本家试图更多地从相对剩余价值而非绝对剩余价值方面提高剥削率 ,结果只会是以加强劳动强度或变相加班来弥补工作日/周的缩短,同时节省企业劳动力成本。
#阶级斗争 #时事分析 #理论学习 #中国 #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
2025/04/04 01:56:36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