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Forwarded from DeepSeek 中文社区
人人都是「谣验师」 —— Project Rhizome

🃏 虚假信息和谣言是社交媒体上不可避免的污秽,它的甚嚣尘上不仅误导了正确的认知,也揭示出人们在获取信息时不做 Fact Check 的被动姿态。而大部分社交媒体上默认的转发功能和其背后流量驱动的激励模式,都在无意间助长了这样的行为方式

🧐 设计师 Tara Lin 看到了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获取信息的弊端,设计了一个验证驱动的社媒参与系统,称之为「块茎计划」Project Rhizome。她以 Twitter 为例,将人们熟悉的"喜欢"、"分享"、"评论"、"转发 "按钮替换成了一些列内容探查工具:

🔸 复制推文至搜索平台,开启验证信息的第一步
🔸 审核推文,根据你了解/搜查的数据和例证对该信息进行
🔸 标记验证人,类似知乎邀请相关推友的进行协同验证
🔸 查看类似推文和验证内容,帮助个人进行交叉分析

👁‍🗨 在我看来,这个实验项目的有趣之处在于从行为端进行干预而非停留在内容层面,“谣言”有潜质成为群体调研的议题。更有趣的或许是顺应这个设定的延伸思考,比如可否去验证别人的审核内容?哪些人有资格成为验证人?如何判断验证的真实性呢?
看《愛麗絲夢遊邊境》(Alice in Borderland),感覺娛樂作品(包括通俗小說電影劇集等)最大的困境是:如果僅僅停留在淺層次的娛樂,而不拔高主題,那麼連喜歡的人都會不好意思喜歡;而很多時候拔高主題就會顯得有些做作和刻意。

嚴肅作品(如嚴肅文學、文藝片)就沒有這個問題,可以直接探討嚴肅話題,遇到成功拔高主題的娛樂作品,還可以招安說是已經邁入嚴肅作品殿堂了。

#日劇 #文藝
Telegram 现在支持任何人数的群组打开 Topics 功能。非常适合共读书籍。比如,短篇小说集可以按篇章分话题,长篇小说可以按章节分话题。

配图即我组织的 Dubliners 共读群组。
昨天和朋友聊天,聊到澳洲的一個怪現象。通常體力勞動工資都很高,但非常累人幼教工作,一直很缺人,工資卻很低。非常不符合市場規律。

對此我能想到的部分原因是,從事幼教工作的大都是女性,在很多薪酬議題方面,女性的聲音是被忽視的。其他原因實在想不到。

另外,我又查了一下全世界發達國家幼教薪資,比較絕望的是,從絕對值來看,澳洲居然算高的。當然從國內相對工資來看,可能在一些國家幼教工資不算低,但絕對不算高。
看到熱河路的新聞,想起我和王念北不僅去過熱河路朝聖,還去過山陰路。山陰路上,還碰到了另外兩位李志歌迷。

弔詭的是,南京好像有兩條山陰路,其中一條離市區非常遠(應該不是李志住過的那條),差點去錯了。

現在想想,這種朝聖之旅重點是妳認為是就行,至於那條路是不是真的是歌裡寫的同一條路,不重要。

此外,李志把山陰路寫在歌裡,也未必就真住過,藝術創作不能這麼較真。
乳齒象亦會帶來一種懷舊情緒,這本身即有價值。
看到中國人口負增長的新聞,想起了河合雅司關於日本老齡少子化的書《未來年表》。雖然這本書行文沒什麼趣味性,但強烈推薦一讀,日本會碰到的,我們必然會碰到,而且會來得更加猛烈。

#讀書
為什麼小地方的大學生更容易在上大學之後放飛自我?

為什麼美國窮人往往更胖?有一個說法是,窮人對孩子想吃更不容易說「不」。

富人的孩子可以在各方面得到滿足,所以當她們想吃加工食物時,父母更容易說「不」。

反觀窮人,孩子想買遊戲機,太窮還是節約一點吧;孩子想去國外遊學,費用太高還說算了⋯⋯在說了這麼多「不」之後,很難忍心在自己可以負擔的起的加工食物上說「不」。當吃加工食物成為一種必要的心靈慰藉,肥胖就很難避免。

這讓我想到了一種現象:從小地方去大城市上大學的人,很容易在大學「墮落」,什麼都愛做,唯獨不想好好做功課。我想這和小地方高中的教育手段分不開。

小地方的教學質量往往不高,功利地講也很難猜中高考的命題思路,為了應對考試,不得不採用延長學習時間、題海戰術等走量的應試方法,這時「考上大學就輕鬆了」變成了一種難得的慰藉。

我的多數中學老師其實都沒上過大學,對於大學生活的想像更多來自道聽途說。少數上過大學的老師,很多也真的在大學裡放飛自我,不好好學習。有個別老師知道大學學習很重要,想學好也很辛苦,但因為中學的學習實在太苦,怎麼忍心打破「大學輕鬆」的幻想呢?

於是我們真信了,而且實踐了,最重要的是,由於嚴進寬出,我們都還畢業了,所以「大學就輕鬆了」被證實了。但為此我們付出的代價只有自己清楚,還大都不好意思承認。

#胡思亂想
From: @Leask

Twitter 剛剛更新了開發者協議,已經禁止任何開發者用 Twitter API 開發任何和 Twitter 官方客戶端類似的應用程序。也就是說宣布所有第三方以 timeline 為主的 Twitter 客戶端立即死亡。

https://www.pcmag.com/news/twitter-officially-bans-third-party-clients-as-twitterrific-shuts-down

https://developer.twitter.com/en/developer-terms/agreement
預祝兔年大吉。
一些个人博客类 #Channel推荐

【Alien外星人】@SteamVents
我是一个本科政治学的转行程序员。「Alien外星人」= 60%财经+30%时政+10%个人生活。除公共话题以外偶尔谈谈技术、团队管理和桌游。

【啰哩啰嗦】@notonlyshare
一个克制的、理性的关注互联网科技和人文的频道,也谈谈美食和电影,发现和分享一切有趣有价值的内容,啰哩啰嗦周刊主持人。

【不周】@buzhouxiansheng
不周的碎片博客
更新频率:日更
内容: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
我對 Readwise Reader 的一些偏見

因為手裏的閱讀器出現了一點顯示問題(部分字符亂碼),於是嘗試了一下 Readwise Reader,我的體驗是這確實是為「高效閱讀」人士所準備的閱讀器。使用過程中,感覺整個應用都在期待我快速讀完,快速做好筆記,最好還能馬上將自己的閱讀分享出去(然後馬上忘記?),並且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真正的問題是,這款應用並不像是給大量(且緩慢)閱讀書籍的人準備的。比如,至少目前它不提供翻頁功能,這就導致了其在電子墨水屏上非常難用。或曰真正熱愛閱讀的人在什麼環境下,用什麼設備都能讀,但真正熱愛閱讀的人也深知閱讀對眼睛造成的困擾,那種眼睛已經紅腫疼痛但卻還想繼續讀下去的痛楚。以 Readwise Reader 廣告中宣稱的理念,卻不能很好地在墨水屏上使用,只能說這種廣告是不真誠的,歸根結底它還是一款鼓勵那些不愛閱讀的人去閱讀的應用。至少測試版測試到現在還是如此。

#体验
我如此喜歡並推薦使用乳齒象,或許只因為我對社交網絡的定位非常初級和樸素,覺得就是抒發一點個人的小情感小想法,寫寫非虛構私小說,通常不會有「營運」的想法。反過來說,如果有目的性很強的營運需求,使用推特乃至臉書可能都是更好或至少更能達到目的的選擇。

(我其實很佩服那些看到社交網絡就想到營運的人。我可能永遠成為不了他們。)
2025/02/05 23:06:17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