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Web Link
【线下活动】🇺🇸威廉玛丽学院
江泽民逝世一周年
Forwarded from 梁家河邮报
⚠️ #编程随想 ⚠️
根据Google今年的《非活跃账户政策》,超过两年未活跃的谷歌账户将在12月份被删除。
即意味着"编程随想的博客"(program-think.blogspot.com)将在今年12月份关闭。
镜像站:
program-think.pages.dev
program-think.vercel.app
可自建的镜像:
https://github.com/cirubla/cirubla.github.io
打包成品:
https://mega.nz/file/n7hHWSJa#5OtEzkZL5gz8-bhBonpS_YwapsQHifjgZ3sqFF_31cw
📣文宣中国📣
a4 2023.pdf
感谢IG @uci_wod 投稿 希望能帮到大家
Forwarded from 推特精选
开个贴讲一下我知道的新疆往事,尽量隐去具体细节。消息来源为一手或二手,即当事人亲自给我讲的,和旁观者给我讲的所见。其实半实名冲浪过程中我也从来没隐瞒过自己来自新疆,我在那长大,至今也仍有很多联系。因为他们是以发牢骚的形式告诉我的,所以我觉得他们没必要骗我。信不信由你。

1. 某食堂,因为菜刀报废,而去指定地点买菜刀以及完成实名制备案来不及,要准备饭点的菜,厨师就从家里拿了一把过来。于是整个机构从上到下一撸到底。具体撸到哪一层我没问。

2. 体制内都被安排了“结对子”任务,即分配少数民族对子,需要每周去对子家住,名义上是帮助,实际上也是监视。尤其是家里有人进“学习班”,这个家庭就是重点关注的。相关报道可以去NYT搜

3. 幸运的话可以分配到城里的对子,但也有分配到农村的。新疆非常大各位应该知道,每周来回奔波数百公里也不稀奇。这些任务不是本职工作,但必须完成,也不能占用工作时间。

4. 他们被要求记录对子的情况,除了明面上的状况,还需要记录诸如家里是否有宗教元素的物品,是否有中文以外的书籍,家里说什么语言。做礼拜需要报告吗?拜托,没人敢做礼拜了。

5. 这种折腾肯定双方都不愿意。围绕着检查和反检查,搞出很多花样。最开始还可以双方串通,不去对子家住,打电话检查的时候对子帮忙圆一下。后来改成上门检查,那就到了半夜离开回家。于是发展成半夜上门检查。

6. 半夜检查的时候,比如3点,点到你名,你要5分钟下楼跑到小区门口。有的小区非常大,来不及跑到的就会被罚。

7. 事业单位的对子都在本市,平时大部分时间可以在自己家。一些公务员更惨,要“下沉”,直接去几百公里外的南疆,别人家里一住就是一年。

8. 此外还有其他慰问任务,比如看监控。监控室里不能带手机,不能闲聊,有监控监控室的,不定期点名。不管多晚,点到名就得立刻站起来,敬礼🫡并大声喊“到!” 有人因为姿势不标准or左手敬礼被罚。

9. 数万体制内就这么住到少数民族家里,很多家里还没有男人(因为去集中营学习了),想想就知道会出事。于是发生了滚床单的情况。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改为每次入住需要2个人。这些对子本来就穷,家里也没有什么客房,结果还得为两个陌生人准备床铺。

10. 所有这些任务不是占用工作时间的,工作要做,结对子也要结。那岂不是得996了?那你就错了,996还能休息一天,他们全年无休。新疆还经常搞“大干100天”之类的折腾活动,100天不能休息。

小结:这些还只是我还记得的。这些人还都是体制内,都是汉人。你可以换个视角,带入被结对子的人试试。家里有人被抓,什么时候放出来不知道。然后还有陌生人每周都住到自己家里。你什么感觉。

高强度的“工作”和内耗,接连不断的政治学习,让很多人精神出现问题。所以在全国都在考公的时候,只有新疆公务员想的是如何辞职。我们那有个人才引进的小伙,都分了房,老婆也来了。结果来了就赶上疫情,长期高强度干那些没意义的工作。最后人家直接跑路,档案房子都不要了,以后也不打算进体制了。

11. 自治区官方语言是两种这个应该都知道。招牌上的语言都是双语。但前几年开始我们那招牌上所有的维文都被删除,甚至是直接涂抹掉。原先维语音译的店名也改成了纯汉语名。但我只在该城市见到这种现象,其他城市都没有这样做。

12. 最开始反极端宗教,禁止穿蒙住整个脸的好几种服饰。但随着逐渐加码,男性蓄须也成极端宗教了。开始是只允许老人蓄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年轻男性也不能留胡子了,还不是那种大胡子,络腮胡都危险。你们可以去看各种新疆旅游vlog,看能不能找出一个大胡子出来。 source
晚安😴
Forwarded from 推特精选
异议者们,无论是在国内的还是润出来的朋友,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我已经见过很多人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恐惧下备受煎熬,变的疑神疑鬼。我听过很多光怪陆离的描绘,但是当我帮他们抽丝剥茧,很多人也会发现其实只是自己吓自己。这是很悲惨的事情,但是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却长期被忽略。

我建议我们认真评估自己的处境,冷静下来分析自己的情况,和朋友们沟通,分清楚自己遭遇的是真实存在的迫害,还是自己的情绪作祟。

如果是真实的迫害,那么要想办法保留证据,同时将这些迫害展示给人权组织,或者你所在国的警察。
如果是自己的情绪,那么要努力克服不要陷入这样的情绪当中。
如果你拿不准的话,请多和朋友和家人们沟通。同时,我也希望,当大家身边遇到这样的朋友,多给对方一些耐心,从引导的角度去沟通,不要一上来就给予否定,这只会让他们更加的无助。

最重要的,不要拒绝家人和朋友对自己的关心,不要独自去面对,克服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意识到对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source
Forwarded from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网友投稿
人民日报普法时间

via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 @whyyoutouzhele
Forwarded from 微博精选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俄乌战争纪录片】

马里乌波尔被围困期间,美联社记者姆斯蒂斯拉夫·切尔诺夫、叶夫亨·马洛莱特卡是仅有的坚守城中的外国记者。正是通过他们的镜头,外部世界才知道俄军在城中犯下的种种战争罪行:无差别炮击居民区、轰炸妇产科医院、切断居民的人道主义援助……

后来,切尔诺夫将自己拍摄的视频素材剪成了这部纪录片。尽管大量更为直观、恐怖的素材没有被选入,纪录片仍然足够致郁:死亡、鲜血、绝望的呼喊贯穿全片。但就像切尔诺夫自己在片中所说:“这很痛苦,观看这些令人痛苦,但也必须感受这痛苦”。

不同于新闻媒体的报道,纪录片中呈现了被围困城市更完整的面貌。“好人变得更好,坏人变得更坏。”一些居民开始肆无忌惮地抢劫商店。城市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都被俄军切断,俄军的宣传广播是城里唯一能收到的信息。到了片尾,居民已经开始被俄军的宣传影响,开始相信是守卫他们的乌军在自己炸自己。

但仍有太多坚守的人。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切尔诺夫表示,许多乌克兰人看完纪录片后反而得到了慰藉。因为他们发现,即使在马里乌波尔这样绝望的环境中,仍有那么多医护、警察、军人在奋不顾身地保护大家。

切尔诺夫和马洛莱特卡在第20天离开了马里乌波尔。在后来的采访里,他们一直表示自己愧对那些仍在医院里坚守的医生,后悔没能多待几天。因为就在他们离开后没几天,俄军轰炸了住满难民的话剧院,导致300—600名平民身亡。没有记者的现场记录,外界只能在事后通过零星的目击者视频和证言来重构发生的事情。但如果不及时撤离,他们和他们拍摄的材料都将灰飞烟灭。曼塔斯·科维达拉维丘斯的遭遇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位立陶宛导演、人类学家在城中又坚守了两周。3月30日,他被俄军发现、俘虏,随后被处决并弃尸街头。

本片收获了烂番茄100%好评率,荣获2023年圣丹斯电影节观众选择奖和其他诸多电影节奖项,并将代表乌克兰参加第96届奥斯卡奖角逐。而在中文世界,本片喜提豆瓣网最高级别认可:删除条目。 source
2024/09/29 22:35:44
Back to Top
HTML Embed Code: